刘湘玉 蒋媛媛
自我管理模式对哮喘患儿缓解期家庭干预的应用研究
刘湘玉 蒋媛媛
目的 观察哮喘缓解期儿童实行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对其家庭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104例学龄期哮喘缓解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自我管理模式家庭干预。比较2组患儿临床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及症状自评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随访6个月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时间、治疗花费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社会心理管理评分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评分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实行自我管理的家庭干预方法能有效提高儿童哮喘的控制情况,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降低哮喘复发率。
自我管理; 家庭干预; 哮喘;生活质量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控制率较低[1],影响学龄期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2],哮喘发作引发的心理恐慌、焦虑逐步受到临床的关注,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成为哮喘防治研究的重点。国外研究[3]表明,哮喘儿童实行自我管理行为教育能够有效地降低患儿的峰流速值,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而国内对儿童哮喘自我管理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现将哮喘缓解期儿童实行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对其家庭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儿科哮喘专科收治的学龄期哮喘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4],病情稳定,处于哮喘临床缓解期。其中男性56例,女性48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7±2.1)岁。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儿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54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主要包括详细的解释哮喘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吸入装置的应用方法、解答患儿及其家属治疗的相关问题,出院前家庭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定期复诊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指导自我管理模式的家庭干预宣教,采用出院及复诊时的一对一教育、每月1次电话回访、每2个月1次哮喘相关知识讲座培训的方法进行立体宣讲。具体内容如下。
1.2.1 疾病医学管理
分别指导患儿家属快速掌握缓解期及长期预防性药物的特点和正确使用方法,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宣讲缓解期用药的重要性,指导哮喘吸入药物技术,指导应用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处理方法,指导患儿及其家属掌握峰流速仪的方法及峰流速值的病情监测方法,指导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症状和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1.2.2 日常生活管理
主要包括指导患儿家属保持家居环境清洁,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及呼吸道感染,指导日常饮食,避免食入过敏食物,避开寒冷、干燥的运动环境,指导患儿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并鼓励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大哭、大笑、大喊等过度换气动作等。
1.2.3 社会心理管理
向患儿及其家属宣讲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指导患儿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方式,指导患儿家属协助患儿取得家庭、同学、朋友、老师的支持,定期组织并鼓励患儿及其家长参加各种哮喘防治讲座活动。
1.3 观察指标
2组患儿均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儿哮喘缓解期6个月内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时间、哮喘治疗相关花费情况;比较2组患儿哮喘自我管理能力、患儿家长症状自评改善。患儿哮喘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自评量表进行测评[5],该量表共包含日常生活管理(7条目35分)、疾病医学管理(18条目90分)、社会心理管理(9条目45分)3维度。症状自评改善情况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对患儿家长进行测评,该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每个因子满分5分。2组患儿均于入选时及入选后6个月进行1次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2.1 2组患儿哮喘缓解期临床控制结果比较
观察组随访6个月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时间、治疗花费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 2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社会心理管理评分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 2组患儿家长症状自评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评分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1 2组随访6个月哮喘缓解期临床控制结果比较 (±s)
表2 2组自我管理能力自评得分改善情况比较 (分,±s)
表3 2组患儿家长症状自评改善情况比较 (分,±s)
随着现代医学向生理-心理-社会综合模式的转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逐步形成有系统评价的医学活动,其中自我管理应用广泛。自我管理是指在专业卫生保健人员的协助下,通过患者自身的健康行为增进和保持健康,通过对疾病的监控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从而减少疾病对自身功能、情感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哮喘缓解期患儿潜伏着再发作特征,其家庭干预、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6],必须从对哮喘疾病诱发的日常生活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的讲解、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自我监测、哮喘发作先兆症状的正确评估和处理、规律使用药物及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哮喘疾病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让哮喘患者融入到社会当中的社会心理管理[7]。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自我管理家庭干预,哮喘缓解期儿童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明显改善,重视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能够有效监测哮喘发作时的病情,并给予及时的自我处理,预防和缓解了哮喘的发作,有效地减少了哮喘的发作次数、急诊次数,缩短了住院时间和治疗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同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宣教管理,对患儿家属进行的心理问题和社会融入协助,有效疏导了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住院时间缩短,学龄期患儿学习时间延长,提高了患儿家庭的生活质量[8]。
本组资料还显示,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方式应多样性,最为直接的是个性化教育,即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教育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患者的相关诊断信息,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哮喘治疗的期望和可能实现的程度,制定长期系统的自我管理计划,进行药物吸入技术及峰流速仪操作的现场演示培训,并现场指导药物吸入器的正确使用。定期复诊,及时与哮喘儿童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对哮喘儿童及家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评价自我管理计划的实施程度,并不断提供更新的教育材料[9]。对患儿进行定期的哮喘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能够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对哮喘相关知识的认知,同时通过集体活动增强患儿及其家属社会融入程度,通过分享良好控制者的经验,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治疗和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将自我管理教育融入到患者生活之中,从而更为全面地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10]。
本研究显示,哮喘缓解期儿童及其家属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哮喘的控制,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降低哮喘的复发率,是一种对儿童哮喘系统有效地管理方案。
[1] 梁萍,楼芳,覃世文,等.儿童哮喘控制现状及家长对疾病认知水平的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719-721.
[2] Kauppi P, Kupiainen H, Lindqvist A, et al. Overlap syndrome of asthma and COPD predicts low quality of life.Journal of Asthma,2011,48(3):279-285.
[3] Mancuso CA, Sayles W, Allegrante JP.Knowledge attitude and self-efficacy in asthma self-management and quality of life.J Asthma, 2010,47(8):883-888.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5] 胡平,张际,黄英,等.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1):3513-3515.
[6] 徐文林,王爱敏,于桂玲,等.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与儿童哮喘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347-1352.
[7] 周淼,谭建新.调查研究哮喘儿童社会生活因素与免疫学因素现况调查.广东医学,2013,34(9):1428-1431.
[8] 周莉,韩春晖,马鸿雁,等.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0-72.
[9] 许敬,刘新文.家庭护理管理计划对儿童哮喘患儿再入院的影响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341-2343.
[10] 覃花桃,王婉.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儿童哮喘有效控制的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2):215-217.
The application of self management mode in family intervention of children with asthma
LIUXiangyu,JIANGYuanyuan.
DepartmentofPediatric,People'sHospitalofLonghuaDistrictofShenzhenCityinGuangdongProvince,Shenzhen518109,China.
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plying the self management mode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and its effect on family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4 children in asthma remission stag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f 50 case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of 54 cases, according to a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fami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self management mode. The clinical control, self-management and symptom improv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During the follow-up of 6 months, the asthma attacks, times of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hospit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treatment co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increase in the daily life management, medical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scores, as well as somatization, obsessive-ompul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error feeling of the form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intervention based on self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trol of children's asthma remission period, promote the life quality of asthma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nd reduce the rate of recurrence of asthma.
Self management; Family intervention; Asthma; Quality of life
518109 广东深圳,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儿科
·临床护理·
儿科护理
10.3969/j.issn.1674-3768.2016.01.015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