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艳
(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六小)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郑国艳
(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六小)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许是美术教师都关心的问题。一味临摹、简笔画、单一的评价标准都有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值得研究的教学难点。
小学美术 创造力 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改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班班通的教学应用,使这门艺术课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我们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1.美术知识与技能。美术知识有美术语言(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美术史的知识、不同流派的创作理论与方法等;美术技能包括观察能力、各种美术表现技能和实践经验。
2.创造性思维。通过观察获得丰富的记忆表象;表象的运作就是想象和思维。美术创作需要运用丰富的表象进行构思、构图、调整和完善等思考。
3.创造人格。即发现的意识、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或创造的精神等。
1.激发创作动机。美术创作活动没有情感、意志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创作动机是由内部驱力和外部诱因所组成,外部诱因是由情景(活动、创造的评价、奖罚的压力)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拉力。所以,美术教学就需要为创造能力的产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外在的诱因应以激发内部的动机为目标,如经常施以肯定的评价,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放大,会激起自尊的需要;鼓励学生自评,为自己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则会激发学生自主创造的欲望;降低难得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逐渐激起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大量对美术作品的释读,会激发起求知和审美的需要,等等。为此,我们首先或重点要做的是,增强学生创造的内驱力,激发创造的欲望。基于这种认识,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和创作环境是极为必要的,除了个体创作外,小组创作是个可取的活动形式。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一个被陈规禁锢的个体来说,具有开启心智的作用;减少失败的心理压力。创作环境的设计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这种环境要具有信息化、审美化、开放性、新奇性等特点,如在墙上轮流发表学生作品、背景音乐的播放、桌子的不同摆放、学生角色不时的互换等。
2.加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画“橘子”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吃吃、看看、想想、画画”的方法进行。教师拿出桔子问同学:“桔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会回答:“太阳”“卫星”“皮球”“毛线团”,等等。“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待到学生画差不多了,教师就剥开桔子,请学生吃,同时问:“桔子瓣像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的答道:“像月亮”“小船”“镰刀”“香蕉”……这时,学生的作业纸上就出现了许多联想出来的物体。像这样吃着、看着、想着、画着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3.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造活动,要求主体不仅具有创造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还需要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现代精神神经学家们认为,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造的禀赋,但只有心理健全的人才会将创造潜力付诸实现。这说明创造能力的产生需要学生们建立稳定的心理倾向的人格特质,我们认为人格是知觉、思维、情感、记忆等心理因素的整合。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应具备不迷信权威、敢于冒险、自信、恒心等。
4.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并发挥学生想象的创造活动,在教学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儿歌配画、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来培养学生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例如,小学四、五年级正是学生身体和智力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感兴趣,而且又十分好动,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正在形成,他们对于美的概念较为模糊,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很感兴趣,六年级学生在心理的感受正走向适应阶段,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掌握学生美术情况的基础上,制订相适应的美术教学方案,全面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方法。注重应材施教,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学生建立起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合理利用,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态,深入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多方位的传授艺术知识、技能。美术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当今社会,需要创造形的人才,而创造型学生的培养必须先有创造型的老师,因此也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多学习多思考,不断地创新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敢于进行美术创造,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