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2016-02-15 19:58:46单洪侠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例题习题解题

◆单洪侠

(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单洪侠

(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例题既为学生提供解决数学问题的范例,又为其数学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结点,能体现数学思想,揭示数学方法,规范思考过程.无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都要重视课堂例题的教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效益,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初中数学 例题教学 误区 对策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时而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学生总会抱怨能听得明白老师的讲解却无法独立完成解题,甚至有时毫无头绪,无从下笔。结合平时的教学,我多次尝试从课堂例题教学中究其原因,试图寻找例题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课堂例题教学的误区

1.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选题。对教材的理解不够,过低或过高估计学生,都会忽略例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盲目选择一些怪题、难题、偏题,收效甚微,导致学生恐惧、厌恶数学,适得其反。

2.教法单一、刻板,缺乏变通、创新。例题教学有时教法单一,照本宣科,讲解刻板,缺乏变通、创新。例题简单时,认为没什么好讲的,将解题过程直接板书,让学生自己看解题过程,或者逐字逐句念给学生。讲解例题有时会一股脑地把自己的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思考,只是单纯地接受,逐渐养成“你讲我听”的接受式学习,没有得到一定的思维训练,遇到类似的问题有时勉强可以应付,但条件稍微有所变化,就难以独立解决问题。

3.就题讲题,缺乏题后反思。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然而,教师常常把例题解答完就了事,不对例题进一步挖掘,题后不引导学生对例题题型、思想方法、表述等进行反思,学生得不到解题反思的熏陶,没有题后反思的意识,无法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

二、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应对策略

1.巧用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据观察,学生一节课只能集中25~35分钟左右,所以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精心设计成两三个问题并设置一定的情境,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比如,两家旅行社同时推出不同手段的优惠活动,我们应该选哪家合算.学生对于此类问题比较感兴趣,课堂上就能及时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此类推教师可以马上提出相类似的问题:两家商店同时搞促销,选哪家买正好需要的物品比较划算。“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全部教育的智慧。”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在于创设开放的情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让丰富多彩的思考交汇在课堂,让新奇、独特的思维打开创造的心门,让闪烁智慧灵光的思想在课堂上驰骋。教师最重要的是认真的倾听,适时的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的智慧就闪耀在主体的创造中,数学只有契合学生的经验,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链接更让数学学习有了实际意义。

2.自学、辅导、巧提问,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的思维品质。在平时教学中,以课本为主。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对于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个别辅导,再在讲课的过程中巧妙地设疑问难,对于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要认真研究、挖掘和改造,从“简单”中求方法,从“老题”中求新意,才能给学生很多启发。特别是选题和处理题时,要注意研究和选择恰当的启发点,抓住问题的关键、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力求启而得发。与此同时,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学”是教的中心。让学生在自学中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三、结合实际,另辟蹊径,自编例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统领全局,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材中的章节、例题的编写顺序、结构固然有其依据,不能随便打破,但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以致用,高效快捷”的原则,适当增减例题的容量,甚至不要课本例题,而另选一例,只要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会用来解题即可。

所以,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连接点、兴趣点,以学生身边生活与实际选材的知识点类比对照的、由易到难的、有一定规律性、典型的例题综合到一块,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将教材知识重新分割、组合,充分把知识浓缩,另辟蹊径自编实用性、针对性更强的例题,特别是在系统复习时,更显其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具有挑战心理的历程,它不仅仅是进取上进的重要过程,而且也包含着许多趣味成份,所谓兴趣就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事物,并参与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教材中的例题的背景一般比较抽象,缺乏生活气息,如果对其赋予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编制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精讲精练,宁缺勿滥,针对性要强。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准备例题、习题,总想一节课把知识都教给学生,但例题与习题联系不紧密,产生脱节现象,即练习时很少用到例题知识,甚至用不到课堂上的知识点,完全是一盘散沙,如何能提高课堂效率?

所以,“讲”要力求“精讲”,克服“滥讲”。我们可以以典型题例为例,在一堂课里只安排一个或几个同一类型的例题,重点讲解、如何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对难点知识的突破,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习题,把讲和练,统一为一个整体有的放矢。可见精讲精练重在“精”字上,少而精、熟而巧,学生便能举一反三。

总之,在例题教学中,要贯彻新教学理念,由重知识向重思维过程转变,注重创新的例题教学方式,才能发挥习题功效,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例题习题解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用“同样多”解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