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秋容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 四川 乐山 614013)
调查研究
两对家蚕新品种的性状比较及思考
雷秋容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 四川 乐山 614013)
四川是我国蚕茧生产大省,建国以来完成了四次蚕品种更新换代。但是,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年减少,蚕业生产逐步趋向老龄化,加之全球气候变化,使蚕桑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对抗病性强、健康性好的蚕品种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老一代蚕品种性状逐年退化,已不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须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然而,新蚕品种对种场来讲还须繁育系数高,对丝厂讲还须丝质好,才能在农村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省各级科研、生产部门均在研究培育丝质好、繁育系数高,且能适应现在农村形势及气候特点的家蚕新品种,并进行推广应用。其中,“芳·绣×白·春”就是近几年正在大力推广应用的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也是近10年培育成功的一对新品种,近年一直在农村大面积推广使用,两对新蚕品种均属于二化性高品质茧丝品种。今春作者有幸在本场原蚕区同时饲养繁育这两对新蚕品种,为促进新蚕品种的繁育推广,现将这两对新蚕品种在今春的饲养性状及繁育成绩作一比较分析,以探索两对新品种在农村原蚕饲育的适应性。各阶段情况归纳综述如下:
1.1 孵化率
白×春、蜀水于4月9日出库催青,芳×绣、川山于4月11日出库催青,出库当日分别调查单蛾良卵粒数为:白×春365粒、蜀水445粒、芳×绣530粒、川×山435粒;原种转青扫苗蚁后于收蚁的前1天晚上送达原蚕共育室,用750F补催青,次日5点感光,7点开始准备收蚁。根据胚子发育的情况,蜀水胚子发育较白×春慢,因此,白×春于4月20日收蚁,蜀水21日收蚁,芳×绣、川山于23日收蚁,收蚁情况良好,均一日收齐。孵化情况最好是川山均达到95%左右,每张原种收蚁4.1g;白×春、蜀水孵化率达到90%左右,白×春张平蚁量3.15g,蜀水张平蚁量4.0g;芳×绣孵化情况较差,极个别的蛾圈发育不齐,孵化率仅有88%左右,但单蛾良卵粒高,单张原种平均收蚁量达4.95g。
1.2 龄期经过
四个品种共育室收蚁后均采用1、2龄全防干饲育,3龄饷食后出共育室半防干饲育,大蚕期主要靠自然温度饲养。两对蚕品种各龄经过及各发育阶段时日如表1、表2。
表1 各品种龄期经过调查表
表2 各品种发育阶段经过时日调查表
从以上两表可见:日系品种在蚕期发育进度大体一致,而华系品种芳×绣明显要比川山发育快;就对交的双方品种看,华系品种发育要比日系品种快,华系品种的蛹期经过时间要比日系品种快1d。川山、蜀水的蛹期经过分别要比芳×绣、白×春快2d。
1.3 蚕体发育
两对品种1龄期在共育室的表现均较好,发育整齐,就眠快且齐一。其中,白×春逸散性强,活动能力较弱;芳×绣趋光、趋密;2龄期川山、蜀水表现要比芳×绣、白×春差一些,特别是蜀水发现有少量小蚕,群体内有个体差异,且背光性特别强,所以在每次给桑的过程中都要注意进行内外调箔;川山在饲育期的表现较蜀水好一些,发育较蜀水快,跟其它华系品种不同的是在蚕期没有表现出太强的趋光、趋密性,而是逸散性较强,只是在熟蚕时才表现出一定的趋光、趋密性,该品种大眠起后发现有少量封口蚕。
1.4 蛹蛾期发育
白×春的雄蛾交配能力强,耐储存,芳×绣雄蛾活动能力强,交配能力较白春弱,且不耐储存;蜀水在种茧期有蚕头蛹及蚕头蛾出现,发蛾后雄蛾肥大,交配能力不强,也不耐储存,川山、蜀水在后期易感染细菌出现大量败血蛹、蛾,交配能力都较差。
2.1 产茧情况
各品种产茧及健蛹率情况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两对品种的健蛹率基本一致,蚕期健康性大体相当,但数据显示芳×绣、白×春的克蚁收茧均比川山、蜀水高,平均公斤茧粒数芳绣比川山少53粒,白春比蜀水少26粒。
2.2 制种情况
两对新品种繁育制种情况如表4。
从表4可见,其克蚁制种、单张原种制种及公斤茧制种芳×绣、白×春均比川山、蜀水要高不少,可见这两对品种在蚕期健康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川山、蜀水繁育制种各项指标均比芳×绣、白×春差,繁育系数低,公斤茧制种川山、蜀水仅2.5张多点,而芳×绣、白×春达3.5张以上。
根据2016年春对两对新蚕品种的品种性状及繁育制种调查分析,可见单蛾良卵粒芳×绣最高,其次是蜀水、川山、白×春,但孵化率芳绣最低;健蛹率两对品种差异不大,但芳×绣、白×春比川山、蜀水公斤茧粒数少,克蚁收茧量比川山、蜀水高;由于川山、蜀水在蛹期保护后期易感染细菌,出现大量败血蛹、蛾,雄蛾不耐储存交配能力弱,芳×绣、白×春克蚁制种、公斤茧制种均比川山、蜀水高,川山、蜀水繁育制种十分困难。因此,建议在繁育推广这两对新蚕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做好饲育计划,量桑养蚕
首先要根据制种计划和原蚕基地实际情况,如劳动力、蚕室、蚕具以及桑叶产质量等,以叶订种,量桑养蚕,作好原蚕饲育计划,避免多种因素造成大蚕期缺叶而影响蚕体体质。
3.2 做好出库催青,搞好补催青
出库催青是一季蚕的开始,因此,要根据对交品种的品种特性和发育经过,合理安排出库催青,特别是关键胚子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催青温度、湿度和光线,促进胚子发育整齐,同时做好补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蜀水胚子发育较慢,要掌握好收蚁适期。
3.3 坚持小蚕共育,养好小蚕
小蚕共育是科学养蚕的关键,俗话说:“养好小蚕七分收”,搞好了小蚕共育就能确保蚕儿体质强健,数量充足,为大蚕户养好蚕奠定基础。要搞好小蚕共育首先要精选收蚁叶及小蚕用叶,以适熟偏嫩为宜,老嫩要一致,确保蚕体发育整齐;其次饲育川山、蜀水要注意温湿度调节和调箔,防止小蚕发生。
3.4 做好眠起处理,良桑饱食
在蚕儿各龄期要做好眠起处理,贯彻执行早止桑、迟饷食技术规范,掌握好止桑和饷食的适期。要坚持超前扩座,特别是盛食期的蚕儿蚕座要稀且均匀,给桑要足,必要时进行补给桑,大蚕期要避免喂嫩叶、湿叶、变质叶,以提高蚕儿食下率,确保蚕儿良桑饱食。
3.5 加强消毒防病,严把上蔟关
加强蚕前、蚕中、蚕后消毒防病工作,彻底消灭病原,不留死角;壮蚕期注意通风换气,常除沙,多用石灰和干燥材料,防止蚕座多湿;蚕儿上蔟初期排尿多,要适熟稀上,加强通风排湿工作,做到蔟室、蔟具、环境三干燥,减少不结茧蚕,提高蚕儿健蛹率。
3.6 搞好蛹期保护,提高发蛾率
川山、蜀水繁育系数低,其后期易感染细菌出现大量败血蛹、蛾,交配力弱,因此做好蛹期保护,提高发蛾率极为重要。一是加强蛹期消毒,用2%福尔马林喷洒蛹体,杀灭病原;二是削茧鉴蛹时注意轻拿轻放,防止伤蛹;三是调控好温度,做好对交批调节,尽量减少二交,防止三交。
雷秋容(1977-),女,农艺师,从事蚕业生产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