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培育浅析

2016-02-13 05:02:38刘贵花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价值观思政

刘贵花

(台州学院 医药化工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外来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培育浅析

刘贵花

(台州学院 医药化工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经济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全球化。外来文化的强势传播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认知观、人生观、文化观及生活观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高校应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构建校园品牌文化、开辟新媒体教育新阵地及推行思政教育进公寓等举措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育。

外来文化;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外来文化是指正在进入一个国家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且逐渐被该社会群体接受甚至追捧的异国文化。它的传播经常伴随着浓厚的他国价值理念及部分商家的炒作。近年来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界。但是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传播,部分大学生不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味跟风盲从,使得其价值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西化和扭曲。因此认清外来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现状,进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已经刻不容缓[1]。

一、外来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现状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外来文化在中国交流、发展和盛行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外来文化背景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现状总体来说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一)积极方面。外来文化的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为:首先它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使他们从中汲取了许多课堂上未曾涉及的文化精华;其次它塑造了当代大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明确了追求个人自由与发展才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再次它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消极方面。当代大学生虽然有着继承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的理念,但是他们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处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明辨是非能力欠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因此,当极具诱惑的外来文化强力渗透时,他们很容易跟风盲从。具体来说外来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认知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淡化。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意:如清明时节,缅怀故者,抚慰亡灵,追忆先烈;端阳之季,龙舟竞发,祭拜古人等[2],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但由于它们没有个性化的logo设计及天花乱坠的广告吹嘘,因此很难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激发他们产生共鸣。当代大学生更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他们会在2月14日那天为所谓的女朋友买巧克力、玫瑰花等,却很少会在逢年过节给亲朋好友送去节日的问候……他们自认为这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实际上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淡化的反映。

2.人生观——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盛行。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丘吉尔的这句话将西方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西方人上餐厅吃饭,不论是至亲还是朋友,餐后通常是AA制付账,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是对别人和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尊重,才能保全各自在金钱方面的利益。正是这种利益至上的理念刺激了部分大学生个体本位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抬头。这在每学年的综合考评和评奖评优中都有所体现,个别同学为了奖学金和个人荣誉不择手段,无视其他同学的感受。另外一些毕业生认为金钱是权衡一切行为的准则,工作岗位选择时他们经常会忘却最初的梦想、忽视自身职业兴趣和业务能力,一味追求高薪资、高福利;工作区域选择时,呈现的则是“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的求职理念,他们认为只有留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才能获取更多的报酬,利益才能最大化[3-4]。

3.文化观——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的降低。

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外来文化大多是以“时尚、前卫、刺激”吸引着广大大学生的眼球,并逐渐成为他们潜意识中的“主流文化”。过于关注外来文化,当代大学生不仅挥霍了业务知识的学习时间,而且在学业上也缺乏积极进取及刻苦钻研的精神。平时的大学校园,除了少数考证考研学生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临近考试,他们才会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如果考试不及格,还会责怪老师没给复习资料、监考太严等,却从不自我反省。久而久之,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成绩下滑,挂科、降级、退学人数逐年增加,同时心理素质越来越脆弱、文化素质和自我修养越来越低俗。

4.生活观——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西化。

注重物质消费和追求精神享受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生活理念。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当代大学生没有触碰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细节,没有体验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岁月。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正在发生扭曲和西化,主要表现为(1)饮食习惯上喜欢KFC、麦当劳、必胜客等;(2)衣着打扮上女生热衷于浓妆艳抹,高跟鞋、超短裙、热裤是她们的至爱,男生们则追求阿迪达斯、李维斯、耐克等洋品牌;(3)娱乐用品偏爱价格昂贵的iPad、iPhone等,对国产数码产品嗤之以鼻;(4)上课玩手机,刷微博微信,下课打游戏,追美剧韩剧,生活作息不规律,晚睡晚起已成生活常态。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目前部分学校采取“断电断网”等措施,但当代大学生不但不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甚至认为他们开通的网络是24小时服务的,学校凭什么“掐”掉晚上这段时间,更有学生将学校的“断电断网”之举看作是对他们消费权益的侵犯。

二、外来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外来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但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可塑性强,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关注他们的时代精神需求,那么在外来文化传播的浪潮中,他们也必定能把握时代脉搏,提高政治觉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自我价值。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华夏儿女通过时间积淀而创造出来的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014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树德育人的重要基础。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着力打造符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理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阵地,拓展他们的理论视野;充分挖掘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背后的教育资源,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大力举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进校园宣传活动,开阔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视界;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博物馆、文化馆(站)、故居旧址、名胜古迹等,陶冶他们的人文情怀。同时结合国内外重要时事政闻,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民族凝聚力。

(二)着力校园品牌文化的构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位。校园品牌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它对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求知创新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品牌文化的建设和推广,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润物无声”的环境格局、“教学相长”的教学体系、“寓教于乐”的视听境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心灵港湾和精神家园。同时为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应该形成“一系一节一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布局,如建筑工程专业的“鲁班建工周”、生物专业的“生命科学节”、化学专业的“多彩化学社”等。

(三)开辟新媒体教育新阵地,拓宽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视界。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加以数字化、网络化而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据调查,当代大学生中使用QQ的占99%以上,微信占95%,微博占90%。因此高校首先应紧跟时代步伐,建立QQ群、朋友圈、公众号、微博、客户端(APP)等网络阵地,把学子心声、思政教育、第二课堂、主题学校、社团文化五个方面与新媒体结合,形成五位一体的校园“微文化”格局。其次利用微博、微信打造优秀原创作品,吸收文学精华,发现身边的文学才子。再次指导大学生制作微电影、微课堂、微软件,培养业余兴趣和发散思维。最后介绍教学名师、生活导师、优秀学子进驻微博微信,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大力推行思政教育进公寓,端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寝室作为大学生活动的“第二课堂”,就如同一面反光镜,毫无掩饰地折射出学生的日常生活理念、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思政教育工作如果不深入到学生公寓,就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很难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近况。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公寓中,才能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从而增加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公寓中,学生才会把辅导员当成知心朋友,才愿意讲真话、讲实话,讲需求、讲困惑,从而增加思政教育的亲合力;只有经常深入到学生公寓中,同时开展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活动,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增加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总之,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承载着“青春梦”,承载着托起“中国梦”的重任。在正确的引导和关怀下,面对外来文化,当代大学生能够达到“左右逢其源、上下契其机”的高端境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李儒峰.西方文化渗透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2):99-100.

[2]郑伟红.试论外来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学理论,2012(6):120-121.

[3]刘瑛,赵碧华,高静平.重估西方文化思潮对当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以某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调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03-104.

[4]张奕.拜金主义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4(31):154-155.

The Analysis of Values Status and Cultivation for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reign Cultures

Liu Guihua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 318000,Zhejiang,China)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the cultural exchanging globalization.The strongly spreading of foreign cultures enriches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to a certain extent,but it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for their cognitive perspective,value of life,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life outlook.The uni⁃versity should cultivate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values through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striving to build brand culture,opening up new me⁃dia education methods and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o the dormitory.

foreign cultures;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values;cultivation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1.015

2015-11-06

本文为浙江省2015年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思政专项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Y201533542)的研究成果之一。

刘贵花(1983-),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经营者(2016年20期)2017-03-01 21:32:28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8:16:59
唐代女性妆饰中使用的外来材料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