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发展对策分析

2016-02-11 11:25:29侯习洪张楷唯
铁道货运 2016年12期
关键词:运量特高压煤炭

王 瑶,侯习洪,张楷唯

(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2. 北京铁路局 运输处,北京 100860)

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发展对策分析

王 瑶1,侯习洪2,张楷唯1

(1.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2. 北京铁路局 运输处,北京 100860)

当前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严峻,铁路煤炭运输也受到影响,为稳定煤炭货源,根据我国煤炭市场经济运行特征,分别从铁路煤炭运输情况和省际煤炭调运 2 个方面分析我国煤炭运输格局,并且从未来煤炭需求和特高压跨区输电网的发展 2 个方面考虑其对未来铁路煤炭运输的影响,最后从优化铁路煤炭运输布局、深化铁路煤炭运价改革、发展铁路煤炭物流服务能力 3 方面提出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发展建议。

煤炭市场;运输格局;煤炭调运;煤炭需求

当前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严峻,面临产能结构性调整、市场需求放缓、新能源发展快速、环境制约加剧、进口煤炭冲击等诸多问题。煤炭一直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货源,煤炭行业发展变化直接影响铁路的运量与运输格局。分析煤炭市场经济运行特征,研究“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影响,提出铁路煤炭运输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1-3]。

1 我国煤炭市场经济运行特征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 64%,远高于30%的世界煤炭消费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环境制约和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当前煤炭市场经济运行具有如下特征。

(1)煤炭产量连续下降。2000—2012 年煤炭产量年均增长 8.3%,2013 年煤炭产量达 39.7 亿 t 后,2014 年和 2015 年连续 2 年煤炭产量出现负增长,分别降至 38.7 亿 t 和 37.5 亿 t,分别比上年下降 2.5% 和3.3%。

(2)煤炭消费量小幅下浮。我国煤炭消费量曾经历快速上升阶段,2005—2012 年煤炭消费量年平均增长 8.5%,2013 年和 2014 年煤炭消费量分别为 42.44 亿 t 和 41.16 亿 t,2015 年煤炭消费量为 39.65亿 t,同比下降 3.7%。

(3)煤炭进口量在高位波动。2001 年以后我国煤炭进口量一直呈增长趋势,2009 年我国煤炭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2013 年煤炭进口量为 3.3 亿 t,同比增长 14%,占国际贸易量的 30%。2014 年我国开始控制劣质煤进口,进口量为 2.9 亿 t,2015 年则降至 2.04 亿 t。

(4)产业集中度提高。2015 年 14 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在全国总产量的占比为 92.3%,比 2010 年提高 4.3%。产量超过亿吨的 8 个煤炭省区产量约为全国煤炭产量的 84.1%,比 2010 年提高 8%,表明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 我国铁路煤炭运输格局

2.1 我国铁路煤炭运输情况

我国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2015 年铁路煤炭运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 53.33%。煤炭也是我国铁路货运量比重最大的品类,2015 年铁路煤炭运量占铁路总发送量的 59.5%。2005—2015 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统计如表 1 所示。由表 1 可以看出,2005—2012 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 9.97%。2012 年开始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开始波动性下滑,到2015 年降幅为 12.66%。近 5 年,铁路运输在煤炭市场中的运输份额逐年减小,铁路煤炭运量占煤炭产量的比重由 2011 年的 64% 降至 2015 年的 53%,表明其他运输方式挤占了铁路煤炭运量。2015 年,主要煤炭运输通道中,大秦线 (大同—秦皇岛) 完成煤炭运量 4 亿 t,同比下降 11.8%;侯月线 (侯马—月山) 完成1.7 亿 t,下降 11.7%。

2.2 省际铁路煤炭调运分析

煤炭的供需格局决定着煤炭的调运格局。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为我国煤炭核心调出区,主要调往东北、京津冀、华东、中南等地区。新疆、甘肃、青海是自给区,铁路承担了大部分调出量,主要调往山东、河南等省份。

(1)煤炭省际调拨量分析。基于 2015 年煤炭省际调拨数据分析,全国共有 6 个省份呈净调出态势,分别是内蒙古、山西、陕西、贵州、新疆、宁夏;煤炭调出省份 22 个,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3 省共计调出煤炭 15.1 亿 t,占全国调出总量的86%。2015 年,山西调出煤炭 6.27 亿 t,较 2014 年同比下降 4.81%;内蒙古调出煤炭 5.63 亿 t,较 2014 年同比下降 3.68%;陕西煤炭调出 3.18 亿 t,较 2014 年同比增长 2.69%。2015 年全国煤炭调入量为 17.44亿 t,同比下降 4.21%。全国有 25 个省份呈净调入态势,净调入前 5 名省份为河北、江苏、山东、浙江、辽宁。

(2)省份煤炭供应量与铁路发送量的对比分析。2015 年煤炭供应量超过 1 亿 t 的省份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贵州、山东、新疆、河南、安徽等,国家铁路煤炭调运量占全国煤炭供应量的 41.46%。从铁路发运量占省份煤炭供应量的比例看,山西为96.39%、陕西为 23.59%、内蒙古为 42.35%,而贵州、新疆、云南数据所占比例则在 30% 以下,表明陕西、内蒙古、贵州、新疆、云南等煤炭销售大省仍然有扩大铁路煤炭运输市场份额的空间。

3 我国煤炭相关行业发展对铁路煤炭运输的影响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关键期,能源总体需求增速放缓,国内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加上进口煤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冲击,国内煤炭需求增速趋缓,影响铁路煤炭运量。同时,特高压跨区输电网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煤炭运输格局。

3.1 未来煤炭需求对铁路煤炭运输的影响

影响煤炭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能源消费结构、煤炭进口 3 个方面。

(1)国民经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期,对能源需求的强度和增速下降,煤炭需求增速随之放缓。“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9.5% 下降至 7% 以下,煤炭需求平均增速仅为 2.7%;“十三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增速的底线为 6.5%,煤炭需求增速将下降至 2% 以下,铁路煤炭运输形势不容乐观。

(2)能源消费结构。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替代性行业的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大幅提高,对煤炭的挤压效应逐步明显。“十二五”期间煤炭占能源消耗比重从 2010 年的 69.2% 下降至 2015 年的 64%;“十三五”期间预计煤炭消耗比重将进一步降至 60% 以下,而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15% 左右。煤炭主要为工业消费,并且工业用煤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15 年工业煤炭消费量占比为95%。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 4 个行业是我国煤炭消费最为集中的工业行业,2015 年上述 4 个行业分别占煤炭消费的 49.73%,16.96%,14.20% 和 6.84%。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4 个行业的煤炭需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分别为 6.2%,3.6%,8% 和 8.4%。近年来,电力供需呈放缓趋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从 2011 年的 12% 下降至 2015 年的0.5%[4]。2016 年 11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年)》[5],明确提出电源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2020 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 11 亿 kW 以内,占比从 59%降至约 55%,而非石化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 35% 提高至39%。冶金、化工行业目前仍然处于去产能阶段,行业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振等大环境没有显著改善,对煤炭需求继续呈下降趋势。同时,在宏观经济乏力、房地产投资低迷的背景下,对水泥等建材需求增速放缓,上游煤炭耗用不会明显增长。综上预计“十三五”期间,煤炭需求总量将很快达到峰值。尽管目前铁路煤炭运量占总货运量的比重仍然为 50% 以上,但随着煤炭需求增速的放缓,预计该比重将不再增加或有下降趋势,随之会影响铁路运量的增长。

(3)煤炭进口。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保持高位,对国内煤炭市场影响较大。大量进口煤通过海运至我国沿海地区,抑制了铁路煤炭外运需求。2009年我国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13 年我国煤及褐煤进口量 3.3 亿 t,同比增长 14%;2014年、2015 年为降低劣质煤进口量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我国煤炭进口量有所下降,分别同比下降了24% 和 30%。进口煤炭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主要输入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与之相比,国内煤炭输配格局是神东、晋北、陕北、宁东等基地煤炭通过铁水联运输往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通过铁路输往东北地区[6]。大量煤炭进口,必然影响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的铁路运量。从后期看,由于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与澳大利亚签订了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意向书,与俄罗斯也签订了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因而煤炭进口量依然会保持稳定,对国内煤炭市场及铁路煤炭运输仍然会产生持续影响。

3.2 特高压跨区输电网的发展对铁路煤炭运输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建设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截至 2015 年我国建成或在建特高压跨区输电线路已经达 16 条,预计“十三五”末期特高压建设线路长度将达到 8.9 万 km,变电容量将达到 7.8 亿 kW。特高压跨区输电工程建设是变输煤为输电的过程,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2 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的通知》,其中 9 条特高压线路是将内蒙古、山西、陕西、云南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输送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将“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改为“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特高压跨区输电对煤炭运输产生较大影响,例如锡盟—山东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成后,每年减少煤炭运输 1 900 万 t[7];晋北—南京特高压线路工程投产后,每年减少运输煤炭 2 016 万 t[8]。预计国家规划的 12 条输电通道全部建成后,东中部地区每年将减少运输煤炭 2 亿 t。因此,随着西部煤炭主产区煤炭坑口电厂的大力建设,东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以及煤炭消费重心从沿海地带转向内陆西部地区,“西煤东输”和铁水联运的传统煤炭运输格局将改变,电煤运输需求将继续减少,严重制约铁路煤炭运量的增长。

4 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发展对策分析

目前,铁路仍然是煤炭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但近年来铁路在煤炭运输中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面对煤炭市场形势转变和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为稳定煤炭货源,铁路煤炭运输策略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4.1 煤炭运输布局趋势分析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快“三西”、蒙东、陕甘青等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煤炭生产中心将继续向西转移。随着“以电代煤”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东中部省区煤炭消费需求增速放缓;受进口煤和产业梯度转移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煤炭消费需求不再增长。

随着煤炭产销布局变化,煤炭运输布局也将发生改变。“十三五”期间,在消费需求拉动下,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和广东等消费大省煤炭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我国铁路主要煤运方向将从东西向转变为南北向;随着原本供需平衡的重庆、四川等地转变为煤炭大量调入地,新疆煤炭经铁路外运通道优先供应其邻近地区;随着黑龙江和河南等煤炭调出大省转变成煤炭调入大省,东北地区煤炭不再出关外送,反由蒙东地区供给,而河南地区煤炭由“三西”地区供应。

4.2 铁路煤炭运输发展对策

(1)优化铁路煤炭运输布局。一是提高铁路南北通道运力,扩大煤炭重载直达运输列车比例。目前,晋陕蒙宁煤炭外运以东西向到港运输为主,南方地区用煤多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迂回运输到目的地。建议提高铁路南北通道煤运能力,充分利用京广 (丰台—广州)、京沪 (北京—上海)、京九 (北京—九龙)、焦柳线 (焦作—柳州) 等南北向既有铁路运力,开行煤炭重载直达运输专列。二是保持东西向铁路煤运通道基本格局,统筹利用能力。随着集疏运端的扩能改造和新线的陆续开通,以大秦线为主的多条线路组成的“西煤东运”通道能力将不断提升,铁路应统筹安排运能,从煤炭调出地源头整体规划,合理分工配置。三是提高新疆煤炭外运能力。目前铁路在新疆地区煤炭外运中的作用不够显著,仍然有提高空间。随着兰新第二双线开通,该通道货运能力将得到极大释放,铁路应进一步优化货运组织,提高新疆煤炭外运量。

(2)深化铁路煤炭运价改革。2014 年以来,铁路货运价格改革逐步深化。煤炭运输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需要制订弹性较高的运价结构,根据煤炭运输市场竞争需求快速反映,做到对煤炭运价灵活调整。

(3)发展铁路煤炭物流服务能力。依托铁路自身运力优势和中国铁路“95306”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服务能力,逐步扩展铁路物流能力,形成货源采购、运输、装卸、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煤炭物流全程供应链,全面发展铁路煤炭物流配送业务。

5 结束语

“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需求增速放缓,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煤炭需求增速趋缓,煤炭发展空间受到压缩,严重影响铁路煤炭运量。同时,受煤炭产销布局变化和特高压跨区输电网发展的影响,铁路煤炭运输布局将发生改变。铁路应实时监测煤炭市场发展形势,调整铁路煤炭运输布局,从优化布局、运价策略、煤炭物流服务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稳定煤炭货源。

[1] 崔艳萍.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发展趋势的探讨[J].铁道货运,2014,32(4):15-19.CUI Yan-ping.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Trend of Railway Coal Transportation[J].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2014,32(4):15-19.

[2] 张 华,吕 涛,李爱彬.铁路省际煤炭调运的格局及优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34(2):14-19.ZHANG Hua,LV Tao,LI Ai-bin.Situation of Railway Inter-Provincial Coal Transportation and Its Optimization[J].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2,34(2):14-19.

[3] 张津铭.煤炭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煤炭技术,2013(12):219-220.ZHANG Jin-ming.Study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al Railway Transportation[J].Coal Techonology,2013(12):219-220.

[4] 新华社.用电量增速下滑的背后[EB/OL].(2016-01-16)[2016-11-28].http://www.gov.cn/xinwen/2016-01/16/ content_5033356.htm.

[5] 中国电力.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A/ OL].(2016-11-08)[2016-11-28].http://www.chinapower. com.cn/focus/20161108/64097.html.

[6] 吕 涛,张 宏,聂 锐,等.中国煤炭输配格局及优化战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4):63-67.LV Tao,ZHANG Hong,NIE Rui,et al.Coal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Its Optimization Strategy in China[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2013(4):63-67.

[7] 国家电网报.锡盟—山东特高压工程投运的重大意义[EB/OL].(2016-08-18)[2016-11-28].http://www. chinapower.com.cn/informationhyfx/20160818/48010.html.

[8] 新华日报.晋北—南京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建[EB/OL].(2015-06-30)[2016-11-28].http://www.jiangsu.gov.cn/ jsyw/201506/t20150630_391850.html.

(责任编辑 冯姗姗)

Analysis on Countermeasures of Railway Coal Transport Development in China

WANG Yao1, HOU Xi-hong2, ZHANG Kai-wei1
(1.Institute of Transport and Economics,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Beijing Railwa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860, China)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s facing challenges, and it has affected the railway coal transportation.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coal supp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al transportation pattern in China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railway coal transportation status quo and inter-provincial coal transport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coal market economy. Then it considers the impact on the future railway coal transport from the future coal dem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HV transmission network,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coal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from thes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coal transportati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oal freight rate and developing railway coal logistics service capability.

Coal Market; Transportation Pattern; Coal Transportation; Coal Demand

1004-2024(2016)12-0014-05

U294.8+8

B

10.16669/j.cnki.issn.1004-2024.2016.12.04

2016-11-28

王瑶(1981年—),女,辽宁凌海人,硕士。侯习洪(1973—),男,山西临汾人,大学本科。张楷唯(1990—),女,辽宁阜新人,大学本科。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5X006-C,2015X006-B);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研项目(J2015X008)

猜你喜欢
运量特高压煤炭
云南:上半年中越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创4年最佳
云南画报(2021年8期)2021-12-02 02:46:12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英语文摘(2021年3期)2021-07-22 06:30:12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能源(2018年4期)2018-01-15 22:25:25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失效绝缘子判断的仿真计算
煤炭的“未来”
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 09:15:34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53
2月份铁路货物运输平稳有序
铁道货运(2015年3期)2015-02-11 08:23:46
美丰复肥公司8月发运量同比大增
中国农资(2015年35期)2015-01-31 14:56:41
特高压输电塔双重非线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