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尝试研究

2016-02-04 15:09:36
北方音乐 2016年14期
关键词:通俗唱法演唱者

刘 畅

(重庆市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重庆 400000)

探讨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尝试研究

刘 畅

(重庆市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重庆 400000)

随着我国的音乐艺术的发展,声乐艺术也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我国的内地歌坛上,涌现出了不少“跨界”现象,比如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戏剧和歌曲等,特别是以谭晶为代表的成功跨界演唱的案例,给予了高校声乐教学众多启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界唱法的能力成为了不少高校音乐教师教学的新角度。本文通过对跨界唱法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跨界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研究,探讨如何才能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动性的引入跨界演唱的教学,从而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高校声乐;跨界演唱;策略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主要围绕着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进行教学。民族唱法声音甜美,色彩鲜明,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如宋祖英。美声唱法优美宏远,呈现出一定的庄重优雅的品质;通俗唱法浅显易懂,活泼可爱,声音柔美,是目前流行乐坛常用的演唱手法。这三种演唱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且受到了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极大重视。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些新鲜的事物,对于演唱艺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审美对象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所以跨界演唱的兴起就有了一定的观众基础[1]。作为我国最成功的跨界演唱的代表歌手是谭晶,就是通过将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从而创造了自己演唱生涯的高峰,受到了观众的强烈喜爱,这说明跨界唱法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和条件,高校声乐教学需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的培养学生跨界演唱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如的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之间自由切换,从而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一、跨界唱法的相关概念

所谓的“跨界唱法”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唱法界限,创造一种新的演唱方式,从而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在我国声乐界中有很多跨界演唱的实际经验,这些演唱者们在舞台上能够熟练的在不同的演唱方法之间进行切换,如真假音混唱、民族和通俗混唱、男女声音的变换的。谭晶作为跨界唱法的最典型代表,就是通过真假声混合、颤音、民歌唱腔的方式,展现自己独特的声音表现力,同时还有谭晶本身优秀的表演气质和舞台表演技巧,让人们在在优美高昂的歌声中感受歌曲的深厚情感和独特魅力。

从实践来看,跨界唱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即不同艺术风格的跨界、不同演唱方法的跨界、不同发声技巧的跨界[2]。不同艺术风格的跨界指的是演唱者能够熟练地掌握两种以上不同风格的歌曲的演唱方法,并且能够在这不同的演唱方法之间进行切换,比如原来唱美声的后来开始唱民族歌曲,而通俗歌曲的演唱者也能够使用美声的唱法,且具有很好的演唱功底和舞台表现力,受到了观众的极大认可;不同演唱方法的而跨界就是打破原有的固定界限,将不同的演唱方法进行融合和扩展,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唱法,比如李谷一,就是将民族、吸取和通俗三种唱法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新的演唱方法——“民通”;不同发声技巧的跨界,就是演唱者通过对自己声音音域和音色的拓展和改变,从而能够完成高低音、不同性别音色之间的切换,比如李玉刚,能够在通俗和戏曲、男音和女音之间自由切换,给观众以强烈的听觉震撼。

二、跨界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跨界唱法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歌唱形式,人们对于音乐表演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式,使得高校声乐教学需要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内容,结合声乐艺术的发展形式,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声乐能力,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跨界唱法的教学尝试非常有必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当下的音乐市场需要学生具有跨界演唱的能力,单一的歌唱技巧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下的音乐市场,高质量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演唱人才能够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其二是我国声乐艺术逐步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大批具有跨界演唱的人才驻入,更加全面的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与时俱进的发展;其三跨界演唱教学方法的尝试可以促进我国声乐教学完整发展,通过丰富教学材料,改进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声乐能力,更加丰富我国的声乐教育体系[3]。

三、高校声乐中跨界唱法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学生的跨界演唱的呼吸训练

成功演唱的秘籍在于合理利用呼吸,所以高校声乐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跨界演唱能力就必须加重对学生的呼吸训练,让他们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呈现出流畅的声音,避免出现破音和声嘶力竭的现象。不管是哪种唱法,演唱者都必须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即通过呼吸系统横膈膜、腹肌、肋肌和对气息进行控制,从而使气息流畅、通透[4]。这种最基本的呼吸训练是美声和民族演唱技巧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将重点放在学生通俗唱法的培养上,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呼吸训练。所以在跨界演唱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高度和强度的呼吸训练,拓展他们的音色和音域,让他们既能够唱低音,又能够使高音后继有力。跨界唱法的表演,就是要能够对多种演唱技巧深谙于心,这样才能多元化的创新演唱形式,而只有做好呼吸训练,才能够使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的表现自身的歌唱实力,并且饱含情感的演唱歌曲,使声音富有流畅性和感染力。

(二)培养学生跨界演唱的情感和语言训练

跨界演唱要求演唱者必须同时掌握美声、通俗和民族三种不同的演唱技巧和语言,并且能够在声音、韵律、语言等方面有着良好的造诣,能够在舞台上掌握每一种演唱方法的形体表达,从而达到声音和形体的完美统一。所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跨界演唱的情感和语言训练,从声、字、情、味、神、气六个方面充实跨界演唱的舞台表现能力。当然,除了相关演唱技巧的把握,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分析作品、感悟作品的能力,让学生能理解每一首歌所包含的情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演绎出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歌曲创造,创造性的吸收生活元素和中国文化,能动性的创造出具有自己的演唱风格,如周杰伦,就是积极吸收中国风的元素,将通俗唱法呈现出一种中国风的意境,从而受到年轻一代观众的热烈追捧。

(三)充实学生跨界演唱的多元化技巧训练

从我国声乐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和区域文化也能够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比如我国藏族、羌族、高山族等名族地区的声乐艺术,就是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山西的信天游、苏州的叹词、四川的戏曲等逐渐成为我国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组成了我国多元化的声乐艺术。要想充分培养学生的而跨界演唱能力,教师就需要积极吸取各地区、各民族的演唱技巧和音色声调,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力,从而更好的丰富其跨界演唱的能力,激发起创作欲望。

四、结束语

跨界演唱是我国声乐艺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市场和观众基础,高校音乐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接受跨界演唱的演唱方式,并能够从呼吸、语言、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跨界演唱的多元化训练,培养出更多具有跨界演唱能力的音乐人才,从而促进我国声乐事业和文化的发展。

[1]何巍厦.论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尝试研究[D].河北大学,2015.

[2]魏冉.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跨界能力的必要性和措施探讨[J].大舞台,2012,08:229-230.

[3]琚军红.“跨界唱法”对现代声乐教学的启示[J].中国音乐,2012,03:172-175+204.

[4]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通俗唱法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艺术家(2022年7期)2022-11-22 09:48:39
Sumo Wrestling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黄河之声(2018年15期)2018-01-27 14:02:32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心声歌刊(2017年4期)2017-09-20 11:43:50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7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7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大众文艺(2017年13期)2017-03-11 11:36:52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快乐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7 09:44:43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5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