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探讨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内在结构力

2016-02-04 15:09:36
北方音乐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主调钢琴曲调性

郭 倩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多角度探讨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内在结构力

郭 倩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巴赫钢琴文献中较重要的作品之一,其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基于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赋格曲的分析与探索,以及在充分了解与掌握赋格曲自身特征与规律的基础上多角度的论述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内在结构力,主要涉及主题、结构与体裁等角度;以及提出了赋格曲在主题构造方面的逻辑性,在内容特点方面的论证性,在结构原理方面的辩证性等观点。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内在结构力

前言

赋格曲作为复调音乐中具备标准写作技巧与规律的较为健全的单独的音乐题材形式,其力量不容小觑。巴赫与赋格曲息息相关,《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巴赫复调音乐的重要著作,其曾被称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平均律钢琴曲集》主要包括48首前奏曲和赋格曲,这些无疑展示了深远的内在涵义及作曲家精湛出色的写作技巧,尤其是赋格曲,更是布局严谨、结构完整,一定程度上把巴赫将赋格曲推向了时代的高峰。当然,它同样为后继者们提供了良好、丰富的启发。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内在结构力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主题构造的逻辑性

(一)主题发展的调性构造

从总体角度而言,赋格曲主题主要包括呈示、发展、再现部分,且主、属调为呈示部分的框架、调性的自在运动是发展部分、再现部分则返回主调的构造。《平均律钢琴曲集》里赋格曲呈现部分的调性相对较为稳定,都处于主、属调框架之中,但发展、再现部分的调性则流动性较大;从赋格曲整体而言,其调性构造依据曲式类型特征可以分为二部分调性构造、三部分调性构造与回旋性调性构造。

(二)主题发展的形态构造

对于音乐发展而言,调性变化固然重要,但形态变化也不容忽视,主题发展的形态变化主要由倒影、拓展、收缩等方式组成。这些变化既有利于促进主题在音响效果、音程方向等方面的改变又有利于保障主题在材料方面的统一性。总之,赋格曲主题发展的形态变化主要集中于发展部分,偶尔出现于再现部分,从而进一步促进音乐的发展。

(三)主题发展的空间构造

赋格曲每个声部主题都会展示出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在线条层次与音区安排等角度,它有利于促进复调织体的改变,音响空间的构造虽然参差不齐,但极有情趣,且对作品的紧张度起着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说声部层次构造等同于作品音区安排,主题的发展与音乐的紧张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品音区安排,且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二、体裁及内容的论证性

(一)提出矛盾

呈示部主题需要在主调上独自进行叙述,先要提出一个简明扼要、结构明确与性格明显的命题,它作为整个曲目需要论证的命题对象,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随后会出现答题,也就是说主题的模仿,一般而言,无论是纯正还是守调答题它都理应出现于属调上。基于声部与调性的改变,答题逐渐对主题产生疑虑,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呈示部产生了矛盾。随后结合对题选择的材料性格及联系方式对主题或者答题的响应给予一定的认可,对题与答题产生的全曲矛盾主体与对立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音乐发展的激励运动趋向。

(二)进行论证

发展部分是论证过程的主要部分,基于对位技法,从多个角度与层面进行主题论证,各个声部都积极地显示自己的观念,所以就产生了各抒己见、据理力争的辩论场景,且每个声部在论证过程中使用的手法都需要具备调性的转变与主题的变化等,其中调性转变对音乐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一般话题随着调性的转变而变得鲜明。

(三)得出结论

激烈的论证自然会产生一个肯定结论,所以无论是再现部直接回到主调还是以下属或者其他调性的方式回归主调,目前都还没有获取的一直的意见;再或者是再现声部中的某声部独自进行主题总结,及几个声部采取密接和应的方式进行总结,目前都还要继续论证;最后音乐一定要回到主调主题,或者是不完全的主题,基于此结束全曲,而是命题在激励论证基础上获取到的肯定结论。

三、整体结构的辨证性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它具备两个基础属性,即同一性与斗争性,它们指的是矛盾双方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既互相依赖、相辅相成又互相排挤,一定程度上说这二者的互相融合有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赋格曲中对立统一关系主要体现于主题和对题、主调和副调、主题原形和变形、不同主题之间的对立统一四个方面。

(二)量变和质变规律

赋格曲的发展充分展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发展规律,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主题调性与形态发展等是赋格曲里量变和质变规律体现的主要方面。从调性角度而言,主题在完成调性一个轮回后,当调性回归主调时就好比回归起点,这时候的主调是在经历了相应量变集中的基础上形成阶段性质变,是不同于一开始的主调的,因此逐渐形成音乐螺旋式发展的一个时期;部分调性重新进入新调性后最终再返回主调上,基于此形成音乐螺旋式发展的另一个时期,从而促进量变发展为质量过程的完成。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事物盘曲发展的基础规律,对事物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从赋格曲结构角度而言,主题调性发展与形态发展等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的主要方面。赋格曲众多方面展现的辩证法原理无不证明了辩证性属于赋格曲内在结构力。总而言之,赋格曲主题构造的逻辑性、体裁及内容的论证性、整体结构的辩证性是赋格曲的内在结构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里的每首赋格曲都有严谨的逻辑性、完整的论述过程,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体。而且巴赫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又夹杂着理性主义思维,这无疑为内在结构力的分析与探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条件,以及为后继音乐创作者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思维,这便是巴赫的伟大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1]唐碧蓉.论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2]赵晓生.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与组曲、序曲、幻想曲和创意曲之关系(一)[J].钢琴艺术,2007(10).

郭倩(1983-),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城市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钢琴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主调钢琴曲调性
化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主调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黄河之声(2021年13期)2021-08-15 00:52:01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轻音乐(2021年1期)2021-01-20 02:43:44
夜的钢琴曲(六)
琴童(2018年10期)2018-12-26 12:31:56
中国民族音乐中复调性的探究
当代音乐(2018年2期)2018-05-14 22:30:44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 06:06:40
调性音乐中“非结构因素”的延长与扩张——以所选的李斯特作品为例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6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琴童(2016年4期)2016-05-14 10:58:54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