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丁
(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艺术通感”在钢琴创作与演奏中的实践与应用
谢 丁
(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艺术活动中被人们广为运用。本文从钢琴创作和演奏的角度,对艺术通感体验在音乐中的应用和实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
艺术通感;钢琴创作;钢琴演奏
随着市场经济、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钢琴演奏艺术得到快速普及和发展。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最活跃的艺术活动之一,它不仅能表达音乐审美的终极目的,还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能力、表演技能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学生往往过多关注钢琴演奏的技能技巧,而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解读,缺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理解,忽略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渗透与沟通,从而失去了艺术的本真和情感体验。因而,在钢琴演奏中运用音乐通感,可以帮助学生启发思维、开拓思路,促进钢琴演奏技能的全面发展,并赋予了钢琴作品更深刻的艺术内涵。
“通感”一词来自于古希腊语“synaesthesia”,它是指对于受到外界刺激的感觉系统,不仅能引起自身直接的反应,还能引发其他感觉系统产生共鸣的体验。而通感现象体现在艺术领域,则是指对不同艺术门类的潜移默化、触类旁通。音乐通感指的是在音乐作品的诠释中,不仅将乐器和声音的技术得以发挥、运用,还借助想象将各种感觉自然转换。无论是作曲家的即兴创作,还是演奏者的二度创作,通过艺术通感,可实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融会贯通,并促使人们对艺术作品获取更为生动、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
在艺术范畴内,音乐和绘画作为艺术的两大门类,常常是交相辉映、融会贯通的,因此有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绘画”之比喻。两者作为精神层面的产物,无论在整体结构还是外部形态上都有一定的对应性。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以声音为物质媒介表现人的主观情感,是“听”的艺术;绘画作用于人的视觉,以线条、色彩、构图来勾勒客观事物,是“看”的艺术。音乐作品的内容既是可听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看的,由于受艺术通感的作用,它可以引起视觉的联想 ,使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让视觉的感知在想象中得以实现。
在钢琴创作上,正因为音乐具有绘画性的审美特征,大量作曲家谱写了诸多与绘画有关的钢琴作品。例如19世纪印象派音乐创始人德彪西,其钢琴作品具有浓厚的色彩性,体现出印象派绘画作品对色彩的应用。他把绘画中的颜色移植到钢琴上,用奇异的和声来渲染气氛、增强色彩。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和声色彩,使音乐犹如千变万化的调色板,形成一种新颖的音响组合。除此之外,我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的钢琴组曲《忆》,运用现代人的音乐笔触,通过各种音乐要素,独具匠心地将绘画中的色彩美转移到音乐中,使得这部钢琴作品形成特殊的视觉与听觉共溶感。由此可见,绘画为音乐提供了形象的基础,而音乐为绘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升华原作。艺术通感给予创作者以极大的想象、思维空间,有效地拓展了音乐表现的崭新天地。
(一)支撑音乐内涵、提升艺术修养
钢琴表演的本质是演奏者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与诠释精准的呈现在听众面前。那么演奏者本身应具备夯实的文化理论基础和艺术修养,针对不同风格、题材的钢琴作品,将其创作背景、创作特征、音乐内涵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在建立艺术通感的基础上,才能将这些内容准确无误的渗透到钢琴演奏中。除此之外,在演奏的舞台上,音乐传播所依赖的是声波振动,它通过刺激人类听觉器官,从而对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激发人类的情感体验。因此演奏者应具备丰富的艺术内涵,才能打动、感染听众,对作品的处理不是简单将乐谱转化成音响,而是通过自身对乐曲本体信息的感知,运用知觉的转换及精准的演奏技巧加以表现,从而通过艺术通感的作用进行正确的诠释和表达。
(二)实现抽象与具象的相互转换
在音乐创作上,作曲家将带有普遍规律的事物进行整理、概括,并从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形成音乐作品的主题,进而通过升华和发展形成完整的思路,塑造出完整、丰满的音乐形象。演奏者在二度创作的基础上,通过艺术通感,将作品的抽象理解转化为具体的音乐形象,使其在演奏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诠释出音乐内涵。
例如钢琴组曲《忆》中第八首《欢》,由于“欢”这一抽象概念在音乐中是不能表现出来的,也无法听辨出来。但对于“欢”这一主题形象的联想,大都是充满着愉悦、激动的情绪和热腾的场景,演奏者可以理解成作曲家要表达湘西人民欢庆热闹,锣鼓喧天的热烈场面。因此在乐曲中多处运用铿锵有力的柱式和弦模仿了民间锣鼓乐开场。通过力度增强,音区拉宽,织体加厚的八度和弦,表现节日的气氛中欢天喜地、互相逗趣、热闹非凡的音乐形象。因此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通过艺术通感的应用与体验,才能把静态、抽象的乐谱,转换成鲜活的、具象的音乐,促使演奏者能生动的感受和表达出音乐的情绪和语言。
在钢琴创作、演奏中充分调动和运用艺术通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艺术视野,启发形象思维,这不仅促使学生进一步拓展钢琴演奏相关技能,还能在音乐中获得丰富的听觉形象,提高演奏中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艺术通感构建起理解和表现音乐的桥梁,赋予音乐作品更为生动、深刻的艺术内涵,激发人们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1]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史红彬.音乐艺术中的通感现象[J].乐府新声,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