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纲纲
3年过去了,安倍经济学到底有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日本的经济在安倍的手上是否一改以前的颓势,走出了低谷呢?
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政坛创造了许多第一:他不仅是自1948年以来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在时隔几年之后再度担任日本首相的政治家,而且也是近40年来日本政坛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在日本政坛的顺风顺水,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处理日本经济问题上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安倍经济学”。
从2012年12月安倍重新登上日本首相宝座时候的“旧三箭”,到去年9月安倍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时颁布的“新三箭”,安倍经济学已经实施3个年头了。那么,3年过去了,安倍经济学到底有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日本的经济在安倍的手上是否一改以前的颓势,走出了低谷呢?
安倍2012年能够以压倒性多数的优势当选,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当时日本经济的糟糕状况。安倍2012年上台的时候,日本当时的名义GDP几乎与1991的水平相当。也就是说,2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的经济都在原地踏步。东京股市的日经指数也从1989年的峰值下跌了近8成。与此同时,日本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在零左右徘徊,而日本政府的债务却逐年增加,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对于日本这“失落的二十年”,安倍之前的历届政府的不作为,日本老百姓早就不满。渴望变革,改变日本经济一蹶不振的状况的呼声日益高涨。安倍利用日本民间的这种情绪,乘机抛出了自己振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以量化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通过结构改革来刺激民间投资这“旧三箭”为代表的安倍经济学,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就赢得了日本民众的支持,并最终为安倍的上台奠定了胜局。
安倍经济学有一套非常诱人的逻辑,那就是:通过量化宽松,让日元大幅贬值,从而带动日本企业的出口,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利润的增加,会导致员工收入的增加,从而刺激消费;民间消费的增加,又会推动物价的上扬,从而让日本走出通货紧缩的泥潭,而这同时又会刺激日本企业加大投资;投资的增加,又会带来出口的上升,从而出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安倍经济学的这套逻辑听起来很合理,但是安倍经济学所描绘的良性循环,到底有没有出现?安倍经济学实施3年来,成效如何?在许多分析师的眼里,安倍经济学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用数据来说话:2015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增长为-0.7%,第三季度更是恶化为-0.8%。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日本进入了技术上的经济萧条。这是5年来日本第四次掉进技术上的经济萧条,也是安倍上台后的第二次。不仅如此,员工的实际工资并没有上涨,通货膨胀率始终远远低于日本央行所规定的2%的指标,日本政府的债务更是达到了GDP的246%!安倍经济学所描绘的良性循环根本就没有出现,安倍向日本民众所许诺的经济增长,又成了一张画在纸上的大饼。
但是,安倍经济学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虽说安倍经济学并没有扭转日本经济的颓势,但是安倍执政后日本经济确实呈现出了一些亮点。譬如,在安倍任期内,日本名义GDP的增长是近20年来最高的;日本公司的现金储备不断上涨到了2.9万亿美元;东京股市的日经指数2015年的回报率超过13%,在全球93个交易所里名列前茅;失业率在2015年11月底达到3.1%,成为日本近20年来的最好水平,等等。安倍能够在2014年再次当选日本首相,看来日本民众还是多少承认安倍经济学所起到的作用的。
所以,综合来看,虽然安倍经济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经济的颓势,令日本民众和国际社会大失所望。但是安倍任期内还是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这是与安倍以前的历届政府的不同之处。日本民众选择继续支持安倍政府,对安倍经济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认可的。
问题是:逻辑上很合理的安倍经济学,为什么就会失灵呢?
安倍在推出安倍经济学的时候,曾形容量化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通过结构改革来刺激民间投资这三箭,是三箭齐发,箭箭追心,互为犄角,气势夺人。实际情况如何呢?
先来看看量化宽松这一箭。为了配合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日本央行—日本银行—在2013年四月开始了量化宽松,决定每年用60~70万亿日元来购买日本的国债和其他资产。2014年10月31日,日本银行更是决定将量化宽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每年80万亿日元。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使得日元迅速贬值。到了2013年第二季度,日元对美元已经贬值25%!日元的大幅贬值,直接带动了日本的出口,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到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的年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3.5%,东京股票市场上扬了近55个百分点,安倍在国内的支持率更是达到了70%。
但是,日元的贬值,使得原材料的进口变得更加昂贵。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企业来讲,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一部分日元贬值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鉴于欧元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和中国经济的放缓,国际资本认为日本是一个避风港,日元资产受到一定程度的追捧,日元升值的压力加大。这些因素凑在一起,对量化宽松的充分发挥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尽管如此,量化宽松这一箭,可以说还是发挥了预期的效果,对日本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第二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安倍本来是想通过扩大政府的财政开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道理不难理解,而且这种方法被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但是,安倍上台时,日本政府的债务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高达日本GDP的240%,而且这个比率还在继续上涨。与此同时,世界三大评级公司纷纷下调日本的信用等级,安倍政府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是扩大财政支出,从而加剧日本政府债务的恶化;还是紧缩财政,扩大财政收入,平衡开支?在两难中,安倍悄然选择了后者。
2014年4月,安倍政府将增值税从5%上调到8%,希望通过这个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事与愿违,增值税的上升,对居民的消费直接起到了抑制作用。东西变贵了,买的人自然就少了。而消费的下降,打击了民间投资的信心,从而抑制了经济的增长。据IMF估计,在增值税上涨后,2014年第二季度,日本的经济萎缩了6.8%。2012到2015这3年的时间里,日本的名义GDP萎缩了1.8万亿美元。安倍政府本来希望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带动日本经济的增长,可是到头来增值税的上调却对日本的经济起到了打击的作用。安倍经济学这第二箭,是完完全全射偏了。
而对于结构改革这一最为关键、最受人注目的第三箭,安倍政府则根本就没有射出来。譬如,日本民众普遍关心的劳动力缺乏问题。增加技术劳动力到日本的移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快捷途径,可是安倍政府在这上面迟迟不松手。再比如刺激私人领域的投资问题。安倍政府说是要致力于鼓励民间投资,但是通过提高增值税,安倍政府却抑制了民间消费,从而间接打击了日本民间的投资热情。安倍上台3年多来,在结构改革上始终没有迈出具有实质性的一步。不久前,IMF就指出:日本政府如果不能在经济结构上作出实质性的改革,那么日本经济还会继续原地踏步。
2015年12月11日在印度瓦拉纳西城,几名工人正在运送货物,他们经过一张欢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海报前。
所以,安倍经济学1.0这所谓的“旧三箭”,除了量化宽松这一箭还凑合外,积极财政政策这一箭射偏了,结构改革这一箭则根本就没有射出来。安倍经济学名为“三箭”,实为“一箭”,它的作用大打折扣,也就不难理解了。
2015年9月,安倍值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之际,抛出了安倍经济学2.0,也就是所谓的“新三箭”。在这“新三箭”中,除了振兴经济这一箭与“旧三箭”有相似之处外,其他两箭—提高儿童福利和加强社会保障—则是全新的经济政策。无论是提高儿童福利,还是加强社会保障,聚焦的都是人口问题。
日本的人口问题出现在两头。一头是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另一头则是新生儿不足问题。新生儿不足,会直接导致劳动人群的下降。而人口的老龄化,会直接导致养老、医疗、保险等开支的上升,从而加大了日本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由于需要看护老龄人群,一部分的劳动力也被分散了出去,这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日本的许多企业,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每年退休的员工比新加入的员工还要多。这样一来,出的比进的多,日本企业缺乏劳动力是难免的。日本的总人口在2011年就开始呈下降趋势,而其劳动人口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下降。而且日本劳动人口的下降趋势,预计还会持续下去。没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就没有充分的产出和消费,这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经济起抑制作用,因而振兴经济就完全是一句空话。所以解决人口问题,关乎日本经济的根本,势在必行。安倍政府把人口问题作为这轮经济政策的核心,正是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不外乎来自两种渠道:一个是来自外部,另一个则是来自内部。来自外部的解决办法,就是大力引进技术移民,填补日本劳动力的短缺。在这方面,欧美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已经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可是在移民问题上,日本历届政府都不热衷,安倍政府也不例外,在移民问题上迟迟不松手。这样一来,依靠外部的力量不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就只能依靠日本国内来解决。
那么,在日本的失业率已经处于几十年来历史最低的情况下,日本国内还有哪些人群是可以用作劳动力的替补呢?一个就是广大的日本妇女。在日本,许多妇女很传统,结婚之后选择在家相夫教子,从劳动人群中分离了出来。安倍政府敏锐地观察到,如果这些日本妇女不用为照顾孩子而担心,那么她们就是一股数量可观的劳动大军,可以大大缓解日本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安倍经济学抛出了第二支箭,提出要提高儿童福利,希望通过这个鼓励妇女多生孩子,提高新生儿出生率,从现在的平均每个家庭1.4个孩子提高到1.8个。每个儿童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到上学,都有政府全方位的帮助,让妇女没有后顾之忧。安倍政府希望通过这套“妇女经济学”,把这一批妇女大军从家里释放出来,加入到劳动大军当中,缓解日本的劳动力短缺的压力。“新三箭”中的这第二箭,看来是有的放矢的。
日本国内另一个潜在的劳动力来源,就是辞掉工作,照顾家人的那一批人。据日本内务部的统计,2012年日本大约有20万人为了照顾家人,而辞掉了工作。如果日本政府能够通过提高社会保障,将照顾家人的工作完全由政府承担过来,那么这20万人就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劳动力大军。正是有鉴于此,安倍政府把提高社会保障,作为安倍经济学2.0中的第三只箭,可谓用心良苦!
安倍经济学2.0能否解决日本的人口这一老大难问题?现在谈还为时尚早。从理论上讲,这“新三箭”直指问题的要害,逻辑上是完全行得通的。但“旧三箭”又何尝不是?可到头来三箭中却只有第一箭在真正地发挥作用。
但这还不是安倍政府所担心的。迫切摆在安倍政权面前的,不是怎么让这新三箭发挥作用,而是怎么样让它们能够在今年夏天日本上院表决的时候顺利通过。日本国内的民调显示,过半数的日本民众反对安倍政府在人口问题上的改革。日本议会的反对党也信誓旦旦,表示会竭力阻止这些政策在上院的通过。所以,这“新三箭”从一开始,就注定命途坎坷。安倍经济学2.0能否扭转日本经济的颓势,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