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晓霞
(新疆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浅谈学前音乐教育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佟晓霞
(新疆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本文主要以学前音乐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合作学习模式和音乐合作学习模式相关概述,并探讨了学前英语教育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学前教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运用
目前,我国学前音乐教育逐渐受到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广泛重视。但由于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因此仍处于学习和完善阶段。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使幼儿的智力发展和提升幼儿的思维创造了具有重要的影响。合作学习是教学模式多元化的表现,能够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体验音乐的机会。将合作学习引入学前音乐教育中,对于提升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地位
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学前期幼儿所进行的教育。即小学生入学之前在幼儿园接受的一切知识教育,一般是指3岁-6岁左右的儿童。因此学前教育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知识的萌发时期。因此又被称之为启蒙教育,其教育的主题是艺术。艺术是人类情感与想象为特性,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以艺术为窗口,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达情感与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与客观情感或事物的转化。简而言之,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反映人们对生活和精神的追求。是艺术家知觉、意念的综合心理产物。
就我国的教育方针而言,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美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方式,而艺术是展开美育的核心内容。即美学为艺术哲学。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在一切艺术活动中,音乐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情感的交流,并与广大群众产生合作,是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存在于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居于首位。究其原因是儿童更易与音乐产生亲和力,比如音乐胎教、幼儿初期的摇篮曲等,都是拉近幼儿与音乐距离的最好见证。
(二)作用
音乐教育的地位赋予了它在学期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上三点:其一,培养艺术的感觉。学前音乐教育会让幼儿体会到音乐带来的乐趣。音乐在愉悦人的听觉同时愉悦人的精神。在汉字中,音乐的“乐”与快乐的“乐”是同一个字,其含义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加强学前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二,陶冶情操。音乐的功能除了带给孩子快乐之外,还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因为音乐是通往艺术殿堂的阶梯,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升华幼儿的情感,实现作品情感与心灵的共鸣。
第三,塑造人格。在学前教育中引入音乐,可以帮助幼儿集中课堂注意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了,突破思维,达到提升幼儿思维想象能力和塑造健全心理结构的目的。从音乐塑造健全人格的角度就可以分析先秦时期孔子提出的“礼乐相济”的教育精髓。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一)合作学习理念
合作学习模式提出的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并兴与美国。在80年代中期取得一些实质进展。简而言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就合作学习的目标而言,主要是通过合作学习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提高幼儿课堂注意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并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基于这一点,合作学习很快找全国各地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模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并展开了具体的时间我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的策略可以归纳成四点。第一,教学的基本形式—小组学习。在对幼儿展开小组划分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组间同质”为全班各组在公平、公正环境中实现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第二,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作为动力资源。在展开合作学习时,不仅需要重视教师与幼儿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交流,还需要关注生生互动带来的实际意义。第三,制定明确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在完成一项共同任务之前,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第四,评价对象是小组成员,评价标注是小组总成绩。合作学习并不是通过一个人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而是通过小组的协作通过完成。因此评价标准将由个人成绩转变成小组成绩,以每个小组的总成绩作为评价奖励的标准。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创新,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灵活性,是一种打破传统单一的竞争的情境教学策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一)音乐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
音乐合作学习模式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作为教学的核心,并以此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案,以提高幼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的,注重个性发展和音乐实践。这是一种将学科与民族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对于全面理解我国多元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明确任务和目标之后,小组成员通过互帮互助,通过完成目标和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合作是完成任务和目标的基础,加强小组成员的互动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提升合作学习能力的关键。并采用多元化和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发挥幼儿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音乐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步骤
首先,确定学习目标。由于幼儿的自律能力较低,教师应该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之前,需要制定学习目标,才能促使合作活动和教学任务的有效展开。假设学习目标不明确,幼儿就无法集中课堂注意力,从而失去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严重偏离学前音乐教育目标的轨道。因此展开合作学习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其次,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每节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决定组别人数,原则上是遵从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小组分组,但是幼儿的判断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比如以幼儿学生的性格差异或者兴趣爱好等分组,实现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和互相鼓励。
最后,组内组间交流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在明确目标之后,需要加强组内组间的互动交流,实现提升教学效率和合作学习能力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年级较小,他们的思考能力有限,对于有些音乐教学内容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收集幼儿不太明确的问题,并让他们总结自己的小组学习中的体会。
相较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而言,合作学习模式侧重于“音乐的灵性”和“音乐的创造性”,并关注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其教学目的是激发幼儿对音乐世界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提升幼儿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效果。其教学表现形式主要依托于教师不给幼儿增添任何学习负担,提高幼儿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没有压力和心理障碍的前提下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升幼儿的合作学习能力。比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学内容不仅包含音乐节奏的指导,还包含旋律的练习。教师在实际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形体动作的韵律教学,促使增强幼儿音乐体验感的实现。比如,奥尔夫音乐法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跟着教师的节拍自由走动,先是“四分音符”,再在熟练“四分音符”节拍的基础上切入到“八分音符”节拍。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从音乐节拍中感受韵律。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分为两组。对每一组成员明确任务。第一组成员上讲台跟随教师节拍做出相同的节拍。第二组成员在感受节拍韵律的同时体验两者的差距,从而找出音乐节拍中“速度走步”与“快步小跑”之间的区别。最后,展开小组交流与沟通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收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并让他们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有趣之处和收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大部分幼儿喜欢参与这种音乐节拍切换过程中,这是由幼儿的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由此可见,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需要引导幼儿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比如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将幼儿分组。一组学生唱歌,另外一组很据音乐创造故事情节,并通过舞蹈的形式将其表演出来。采用这合作学习方式是培养幼儿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将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学前音乐教学体系中,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幼儿在合作学习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实现培养艺术感觉、陶冶情操和塑造人格魅力的目的。在展开音乐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1] 张宏.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教育的重要性[J].潍坊学院学报, 2015,01:103-104.
[2] 李雪.浅谈国立音乐院“幼年班”人才培养模式——兼析当前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现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5:69-70.
[3] 黄沙玫.高等专业音乐院校新兴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实践性研究——以星海音乐学院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方向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3,01:153-156.
[4] 阎妍.地方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以河北省为例[J].艺术科技,2014,03:69-70.
[5] 马方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多元智能理论整合教学实践模式探索[J].艺术科技,2014,05:36.
[6] 张屿梦.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模式的多元智能开发探究[J].黄河之声, 2016,02:17.
[7] 吴绍伟.新时期下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浅析[J].北方音乐,2014.
佟晓霞(1978-),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