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国初期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2016-02-02 19:18:00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3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钢琴曲民族化

吉 川(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浅谈建国初期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吉 川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钢琴是最为重要和流行的乐器之一,钢琴在我国的流传时间较短,但是却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钢琴艺术作为重要的音乐门类,受到艺术工作者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在建国初期的钢琴艺术发展过程中,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多种音乐形式进行的钢琴曲改编和钢琴曲的民族化发展。

建国初期;钢琴;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处于特别落后的局面,如何有效提高我国的艺术水平,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钢琴艺术属于舶来品,并不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想要推动钢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进行我国钢琴曲的编创和民族化的钢琴曲发展成为推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进步和钢琴艺术民族化的重要手段。

一、建国初期我国钢琴曲的改编

钢琴曲的改编,主要是指对我国本土化的音乐艺术,根据钢琴的演奏技巧和基本构造进行适应于钢琴演奏的改编。这种改编可以直接取材于现有的音乐形式,使钢琴艺术的发展充分体现出民族化、本土化的特征,也有利于建国初期我国钢琴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总体而言,建国初期钢琴艺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我国民间歌曲、民族乐曲、爱国歌曲和歌舞剧等的改编。

(一)对我国民间歌曲的改编

据统计,根据民间歌曲改编的钢琴曲是建国初期最主要的钢琴曲改编类型,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民间歌曲的类型丰富,而且其旋律特征适合钢琴的演奏特点。在建国之前,我国已经开始了民间歌曲的钢琴曲改编工作,为建国初期的改编工作提供了经验和依据。在建国初期的民歌改编过程中,作曲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民歌的移植,而是更加注重钢琴这一西洋乐器的演奏特点和作曲方法,通过对民间歌曲的曲调组织和安排,并结合钢琴艺术的表现力,这一时期的民歌改编钢琴曲充满了民族特色。由此,我国也学到了把我国的民族音乐与西方的乐器进行调节配合的方法,给以后我国的音乐创作和音乐发展开辟了道路。这一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改编钢琴曲有汪立三的《兰花花》、尚德义的《喜丰年》等。

(二)对民族器乐的改编

我国的民族乐器发展历史悠久,传统的古代乐曲更是体现了我国的文化精髓和民族性格。我国民族器乐曲,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体现,也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和儒家文化特点。此外,我国的古典乐曲与古典乐器相结合,具有悠远、柔美等显著的特点。建国初期的艺术家们在进行民族器乐曲的改编过程中,为了保持我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体现我国传统音乐的意境,通常是保留原曲的旋律,同时根据钢琴的特点加入各种技巧模仿我国古典乐器比如筝、箫等的音色,从而丰富我国古典乐曲的艺术表现力,使我国古典的乐曲通过西洋的钢琴,也能很好地展现出来。这段时期,比较有名的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有江文也根据北魏同名筝曲创作改编的《典乐》和根据琵琶古曲《蜻蜓点水》改编的《初夏夜曲》等。

(三)对爱国歌曲和歌剧、舞剧的改编

爱国歌曲是自清末、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我国歌曲创作的一个主流,也是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爱国歌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激励着千万爱国志士流血牺牲,同时也反映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时代变化,是最具时代精神的音乐形式之一。对爱国歌曲进行的钢琴曲改编,可以丰富这些歌曲的表现形式,激励建国初期的工农兵队伍为建设一个强大富有的祖国而奋斗。歌剧、舞剧的创作是自建国之后就开始进行的既能体现我国民族音乐特征又兼具表达时代发展需要的音乐创作活动,对这些剧目进行钢琴曲的改编,是当时的艺术家们体现时代的自觉艺术追求,也是反映时代的客观需求。

1965年孙以强将《唱支山歌给党听》改编为同名钢琴曲,改编后的作品仍为三段式结构,不仅在音乐中表达了对党的热爱,还体现了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很好地表现了对党的热爱之情和对党的成就的感激。由吴祖强、杜鸣心作曲的芭蕾舞剧《鱼美人》于1959年在北京首演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60年吴祖强、杜鸣心合作改编的《舞剧“鱼美人”选曲》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题材的钢琴曲,二人以出色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手法,以自己对剧中人物深刻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激情,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建国初期我国钢琴曲的民族化

我国的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传统,给我国的音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养料。钢琴曲的民族化,既是我国丰富深厚文化内涵发展延续的自觉需求,也是我国爱国文艺工作者对祖国热爱熟悉的自觉体现。

建国之前,我国早期的钢琴曲的创作,就特别注重从民族乐曲的创作方法和韵律特征中寻求借鉴,这种借鉴给后来我国的钢琴曲改编也提供了一定的传统思路和方法。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的旋律是经过悠久的历史延续并受到广大民众喜爱的。因此,建国初期的钢琴曲改编,多数延续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旋律特征,只是在音乐的表现技法上,借鉴和融合钢琴独特的风格特征。由贺绿汀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通过清新、流畅的旋律线条和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把我国传统水墨画和诗歌中经常出现的“牧童短笛”意象生动地展示给了听众,这种良好的艺术效果,正是通过民族化的旋律来呈现的。除了民族化的旋律,我国建国初期的钢琴改编曲也很注重借鉴西洋和声创作技法为我国民族调式和声而编配织体,巧妙地形成传统和声、民族调式相互交织的创作特点。这些都使得建国初期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民族化和时代精神,避免了对西洋乐曲的生硬编创。

回顾建国初期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钢琴曲的创作和改编是当时钢琴发展的主要表现,也正是当时的钢琴曲改编和创作,为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在建国初期的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丰富和扩展了我国的音乐表现形式,提高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

[1]中国音乐家协会编.钢琴曲选(一九四九——九七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郭立红.从中国钢琴作品看钢琴音乐的民族化.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钢琴曲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玩具世界(2022年2期)2022-06-15 07:37:28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轻音乐(2021年1期)2021-01-20 02:43:44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阿来研究(2019年2期)2019-03-03 13:35:02
夜的钢琴曲(六)
琴童(2018年10期)2018-12-26 12:31:56
建国初期农村宣传网制度述评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琴童(2016年4期)2016-05-14 10:58:54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电影新作(2014年3期)2014-02-27 09:11:04
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