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声旭
(揭东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广东 揭东 515527)
关于猪场健康可持续稳定与高水平运作的思考
邹声旭
(揭东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广东 揭东 515527)
公司竞争不甚理想,重点体现在猪场病毒性腹泻及服务部持续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服务部上市率受小猪阶段出现腹泻、关节肿及蓝耳影响表现死淘率居高不下,结合猪场出现基础操作不扎实等普遍性问题,我们对猪场源头的多项管理提出更多的思考,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猪粪的外卖一定要实行单向外出的方式,病死猪胎衣要进行单向无害化处理(如化尸池等)减少猪粪、污水及病死猪胎衣循环状态对猪场生物安全的影响,以后多考虑猪场所有“废弃物”如猪粪、污水及病死猪胎衣和垃圾等物资流动改为向外型单向流动状态,减少废弃物循环对生物安全体系的破坏,构建更佳的生物安全环境。
不同猪场管理水平有所差异,简单来讲,管理水平低下的单位其同样在12%超产比例下猪场波动大,猪苗质量波动大,甚至是常年持续出现蓝耳或者更多的疾病问题,导致猪苗2周内及5周内死亡率严重偏高。因此,合理性的超产主要体现为:分娩舍正常运作的空栏时间不能低于5d,所以,公司的指导意见猪场配种数超栏舍设计5%~8%即可,绝对不能高于10%!
控制配种数后我们如何实现竞争力?答案是“提高单位产能”及“技术超产”,分娩率较高(能达到92%)的猪场配种数超5%-6%即可(超产比原先降低5%),如周分娩40的生产线其周配种数为:40÷90%×105%=47头,如果某猪场分娩率水平约为92%,则某猪场(周分娩设置规模为240窝)周配种目标为:240头÷90%×105%=280头,如果按照“技术超产”的目标则可以实现如下超产比例:分娩率超产2%(92%÷90%),产健仔数超产6%(10.8÷10.20),猪苗成活率超产2%(98%÷96%),则我们的最终超产还是能够实现:
配种超产5%+分娩率超产2%+产健仔数超产6%+猪苗成活率超产2%=15%
我们朝这个目标迈进,还是能够实现超产15%,就算产健仔超4%(10.60÷10.20)及猪苗成活率超1%(97%÷96%)产比例,我们最终产出还是能够比设置规模超出12%以上。
上述技术超产是可行的,近期有一部分猪场产健仔都可以突破11头/窝,分娩率都在92%左右,完全可以实现上述技术超产的目标。
衡量猪场综合水平的指标不应该是生产成绩,而是这个猪场长期的稳定系数(出现不稳定的频率),表面上成绩很好但经常出现不稳定或者出去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如按照配种数超15%,月分娩1000窝且投苗10000头的猪场,服务部的上市率为90%,那么站在公司层面损失了10%,共计1000头,如果按照正常上市率计算为95%,那么5%是不应该出现的,可折算为500头,相当于损失了50窝的分娩数量(还有就是猪场分娩舍及保育舍死淘也会相应加大),所以如果猪场不稳定表面上是多分娩了50窝,但是最终没有实现产出,因为不稳定在肉猪生长阶段死掉了,相当于做了50窝的无用功。
为了多分娩50窝,我们拼命超产配种导致栏舍周转紧张,分娩舍空栏时间仅为3d,2d……猪场处于非常混乱的运作状态,结果问题多:蓝耳病频发,猪群越来越不好养,员工越来越辛苦压力越大,猪苗到服务部的投诉越来越多,养户养猪压力越来越大,也赚不了钱,结果导致退户的多且养户意见大,上述问题出现后,公司的考评非常不理想……
所以,猪场稳定性与猪苗质量如何确保在高水平状态决定一个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1 迅速着力于打造猪场优秀的环境
目标:洁净、卫生、病原残存最小化。
猪场内日常产生的所有废弃物:猪粪、猪尿、胎衣、病死猪确保最大限度清除出猪场或者在猪场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将潜在的病原以人工方式清除走,减少疾病循环传播,减少猪群的健康波动。
3.2 切实有效加强各阶段猪群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建立一套种猪群的高效管理办法,具体如下:
(1)种猪群的膘情与健康水平必须实现体系化运作:从管理干部至每一名员工必须确立种猪膘情及健康水平的标准意识,每个阶段膘情的标准必须深入干部员工内心,通过强化管理确保每个阶段的膘情符合标准,从而实现体系化运作,不管大家用什么办法必须实现此目标。
从管理干部至每一名员工必须确立种猪健康水平的标准意识,确保每一头种猪都处于健康状态,从而实现体系化运作,不管大家用什么办法必须实现此目标。
(2)建立一套有效的小猪护理办法:从接产开始减少仔猪的应激,对每一头仔猪的伤口做好绝对的护理工作,切实做好分娩舍环境控制工作,如过道及栏面的卫生工作必须高度整洁卫生。
3.3 建立猪群科学的淘汰制度
种猪方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如眼屎泪斑多、消瘦、采食不佳、反复发烧、连续流产返情等失配猪只等必须集中归类护理与保健,对经过精心护理后仍不理想的猪群,处理无效坚决淘汰。种猪在免疫疫苗后做好异常情况统计与分析,特别是免疫蓝耳后异常(发烧、精神变差或者流产等)猪只进行全面记录,召开分析会议对异常猪只进行合理的淘汰。
小猪方面经过有效精细的护理后仍腹泻消瘦、毛松苍白及弱残等类型小猪坚决淘汰。
3.4 建立科学的疾病监控与控制制度
疾病特别是蓝耳疾病的发生往往都有较早的先兆,猪场每个季度进行常态化抗体监测非常重要,而且应该以制度化的形式贯彻落实。
根据检测情况,坚决采用疫苗方式进行疾病的控制,同时配合针对性的药物保健来尽快稳定种猪群,针对蓝耳问题若种猪不稳定则阶段性调整仔猪的免疫程序,减少猪苗质量的波动性问题。
合理淘汰制度及免疫保健、产房苗直排等上述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处理好环境残留及猪体内病原,实现大生产稳定。
猪场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稳定及高水平产出不能寄望于单方面的一个措施,要对整个生物安全体系及生产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并且确保有效状态才能实现“质量求生存,成本求效益”,才能实现“优质、健康、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