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华
(河北省任丘市畜牧水产局,河北任丘 062550)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
李丽华
(河北省任丘市畜牧水产局,河北任丘 062550)
仔猪副伤寒病为侵害仔猪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此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较高,给基层养猪户主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诊断此病,需综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等综合判断。了解诊断要点的基础上,自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就防治此病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副伤寒 诊断 治疗
猪病临床诊疗中,副伤寒病为侵害仔猪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此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较高,给基层养猪户主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到农户养猪的发家致富。此病致病菌为沙门氏菌中的致病菌所致,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型呈败血症,慢性型有肺炎、肠炎等等。此病多见4月龄内仔猪,成年猪感染概率较低,发病症状较轻,多数为隐性经过。调查证实,养猪场饲养条件恶劣,仔猪副伤寒的发病率要高些。
诊断此病,需综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等综合判断。
2.1 流行特点
此病致病菌源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等等,致病菌源有极强的抵抗力,粪便中存活达1~2月,垫草中存活达8~20周,一般消毒药剂能将其很快灭活。此菌普遍存在健康猪肠道内,受外界不良应激作用,由内源性传染而发病。
此病仔猪多发,成年猪少见,多数散发性经过。四季皆发,但,气候突变、多雨潮湿、寒冷季节等最为多见。而且,临床多数与猪瘟混合感染。仔猪群受养殖密度大、管理不善、长途运输、断奶应激等因素影响,将降低机体抗病能力,诱发易感此症。养殖户疏于防控此病,养殖条件恶劣,病原可随排泄物四处扩散,扩大传染面,延长病害持续时间。
2.2 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缓急,有急性、慢性之分。
急性型:败血经过,发病突然,体温骤升,食欲不振,便秘硬结,持续下痢,稀便淡黄,有恶臭味。受此病影响,病猪渐进性消瘦,皮肤不同程度的丘疹,四肢、耳朵、颈部等处有湿疹,伴有出血斑。病猪受此影响,长期腹泻,回结肠坏死。治愈不及时,最终因衰竭而死亡,病死率达50%。
慢性型,急性型治愈不及时转变为慢性,病程病型较多见,类似肠型猪瘟。典型症状:体温骤升,结膜发炎,眼睑粘连,角膜浑浊、溃疡。病畜顽固性下痢,水样排便,黄绿、暗绿、暗棕不等。检查排便,混有血液坏死组织,伴有浓烈的恶臭味。此症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能持续几周。病猪逐渐消瘦,最终脱水致死。部分感染病例,皮肤弥漫结痂性湿疹,症状持续数周,最终成僵猪或致死。
2.3 病理变化
急性型——脏器水肿,脾胃、肾部等处,组织水肿变性。
慢性型——病变集中盲肠、结肠、回肠等处,肠内黏膜坏死糜烂,表面被层层黄绿色麦样物覆盖,肠内壁粗糙增厚。重症感染病例,肠内膜大批坏死脱落。而且,肝脏、脾脏、肠系黏膜等处淋巴,可见针头大小不均的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镜检取剖检病死猪的肝、脾、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芽孢和荚膜。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肝、脾和心血,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37℃培养24h后观察。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光滑、无色、半透明、似米粒大小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出无色、半透明、圆形、边缘整齐、湿润隆起的菌落。取上述培养基上的菌落接种肉汤培养基,置37℃24h后观察,可见肉汤液浑浊,试管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扫圈舍,加强消毒,是养猪防病的关键。舍内残留的粪便、垫草等,及时及早清理,集中堆积。改善通风条件,冬季防寒夏季防暑,营造洁净卫生的养殖环境。加强消毒管理,制定切合实际的消毒程序,定期不定期组织环境消毒。注意消毒的彻底性,不要留死角,遏制住致病菌的滋生和蔓延,减少猪群此病感染的概率。
随仔猪体重的增加,母乳质量基本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求。由此,做好仔猪补饲关,适时诱食是关键。仔猪断奶前期,就应该渐进性补饲。补饲期间长势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同样关系到仔猪抗病能力的水平和中期育肥的质量。
加强仔猪看护和管理,冬季注意防寒,夏季注意防暑,确保仔猪良好体况,是提升仔猪抗病能力,降低养殖损失的重要环节。
此病常发地区,用活疫苗进行预防,适用1月龄上哺乳或断奶仔猪。注射防疫,按标签注明头份,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每头1ml,有效免疫期9个月。口服防疫,按标签注明头份,冷开水稀释,每头份5~10ml,混拌冷鲜饲料,自由采食,有效免疫期半年之久。或,直接灌服。
使用防疫疫苗,应注意:稀释时摇匀,限4小时内用完;体质孱弱病猪禁用;此病常发地区,仔猪断奶前后,建议各注射1次,加强免疫效果;口服免疫,建议喂食前使用,确保所有猪都能吃到;注射免疫,做好防应激准备。个别猪注射后,反应强烈,体温骤升、发抖、呕吐、减食等,多数经1~2d可康复。反应较强烈的,可考虑注射肾上腺素。或者,经口服免疫,反应能轻些。
治疗仔猪副伤寒首选氯霉素,其内服剂量为每天按仔猪50~100mg/kg,分2~3次内服;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天按仔猪10~30mg/kg,分2~3次注射,连续用药4~5d;病情较重的患猪,可连续用药7~8d。另外,土霉素、复方新诺明、新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对该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发病仔猪也可选用中药治疗,中药方剂为:败酱草40g,薏苡仁30g,金银花20g,丹参、苦参、土茯苓各18g,地丁15g,丹皮10g,广木香6g,煎水给仔猪内服,每天早晚各内服一次,连续内服3~5d。或将大蒜5~25g捣成蒜泥内服,每天3次,连服4~6d。
[1]许成坤,刘玉杰.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J].农村新技术,2011,(3):27.
[2]赵应忠.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措施[J].畜禽业,2011,(3):62-63.
[3]佘秀云,韩磊明,许宏兵,等.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与体会[J].养殖与饲料,2011,(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