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016-01-31 08:58:53曹婷婷高吉良吴燕君洪文英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灰霉病侵染草莓

曹婷婷,高吉良,陆 丹,吴燕君,洪文英

(1.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杭州 310020;2.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草莓灰霉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曹婷婷1,高吉良1,陆 丹1,吴燕君2,洪文英2

(1.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杭州 310020;2.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浙江杭州 310020)

灰霉病是我国草莓产区的主要真菌病害,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侵染所致,主要危害果实、花及花蕾、叶、叶柄及匍匐茎。生产上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

草莓灰霉病;发生症状;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近年来,草莓种植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近几年种植规模发展更快[1]。当前我国草莓种植面积8.67万hm2,年产130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草莓种植一般从9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开始,收果从12月上旬开始至次年5月结束。南方地区以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为主,北方地区以设施栽培为主[2]。灰霉病是草莓生产中主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为害花瓣、果梗、叶片和叶柄,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严重时达50%以上[3]。当前因缺少高抗灰霉病的草莓品种,草莓灰霉病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为辅[4]。

1 发生症状

草莓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结果期,也可为害花、花蕾,叶、叶柄和匍匐茎。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初始产生暗褐色油渍状病斑,扩大后病斑褪绿,呈不规则形;田间湿度高时,病部产生灰色霉层。未成熟的果实染病,初始产生淡褐色干枯病斑,后期病果常呈干腐状;成熟果实染病,常从果实基部近萼片处开始发病,初始受害部位产生浅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至整个果实,最后果实变软、腐烂,表面布满灰色霉状物。花器感病,从近基部萼片或花瓣开始发病,萼片呈红褐色,花瓣呈粉红色,并逐渐由萼片和花瓣入侵果实[5];叶柄、果柄及匍匐茎染病,初始为暗黑色油渍状病斑,病斑颜色逐渐加深,常环绕一周;严重时病部萎蔫、干枯[6]。田间叶片发病很少,偶尔有不规则的褐色病斑[7]。

2 发生规律

草莓灰霉病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5]。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残组织或土壤中越冬,翌年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风雨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5]。一般空气中分生孢子会对草莓花瓣、萼片和果实进行初次侵染,染病果实相互接触以及病果上的分生孢子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可引起再次侵染[7]。病原菌可以直接侵染,也可以从伤口处侵染,特别是温度适宜时,伤口侵染发病速度快且严重[8]。研究表明,草莓衰老的花瓣是病菌侵染果实的主要途径[9]。果实的成熟度与灰霉病发病早晚、发病程度相关,一般果实着色初期至中期抗病力最弱,最容易感病[10]。

灰葡萄孢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7],气温20~25℃、湿度90%以上,或草莓植株上有积水,病害容易暴发流行;气温在32℃以上或2℃以下时,发病较轻[11]。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开花坐果期至采收期,发病潜育期为7~15 d,此时南方地区常有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棚内湿度大、光照弱,植株生长势弱,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蔓延。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发病重[6],露地栽培发病盛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贯穿整个采收期[5],设施栽培发病盛期在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的严寒期[12]。据报道,草莓灰霉病常年发病盛期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2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及11月至12月[6],闽东南沿海地区为2月至5月[11],贵阳为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13]。此外,阴雨连绵天气,田间灌水过多、地膜上有积水、畦面覆盖稻草、种植密度过大、植株过于繁茂等也容易导致草莓灰霉病严重发生[6]。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病品种

灰葡萄孢菌为弱寄生真菌,一般不能直接侵染植物健康组织,只能在衰老的植物组织定殖,定殖时灰葡萄孢会分泌一些细胞毒性代谢物[14],这些代谢物又可以促进灰葡萄孢进一步侵染与衰老组织接触的健康部位。当前实际生产中没有高抗灰霉病的草莓品种[15],但生产上选用的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比较明显,一般欧美系等硬果型品种抗病性较强,而日系等软果型品种较易感病[6]。目前,保护地促成栽培品种以红颊、章姬、甜查理、法兰蒂等为主,半促成栽培以及露地栽培品种除上述4个品种外,还有丰香、全明星等[16]。上述品种中红颊、章姬、丰香为日系品种,其他为欧美系品种。另据报道,草莓现蕾后第7天花瓣脱落率与果实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花瓣脱落早或迟与品种有关,因此,生产上可优先考虑花瓣脱落早的品种[9]。

3.1.2 培育无病壮苗

严格管理育苗环境条件,进行苗床消毒,加强肥水管理,培育无病壮苗,从源头降低发病率[17]。

3.1.3 合理轮作

在连年种植草莓的地块,提倡与水稻、蔬菜轮作2~3年,减少田间菌源。蔬菜以十字花科、豆类为宜,茄科与草莓有共同病害,不宜轮作[13]。

3.1.4 科学栽培

采用高垄栽培,每垄种2行。株间距一般大株型品种20 cm左右,小株型品种15 cm左右[18]。定植密度控制在每667 m2种植6 000~8 000株为宜[7]。定植时,做到“弓背向外、深不埋根、浅不露心”,使果穗朝向垄的两侧。田间植株通风透光,可增强抗病力,降低发病率[18]。另外,结合地膜覆盖技术,不仅能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果实周围湿度,还能阻断土壤中病原菌向植株传播,增强植株抵抗力[6]。

3.1.5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带出种植地销毁,切断病菌传播来源,降低菌源[17];日常生产中,尽量避免造成植株伤口[18]。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茎叶生长过于茂盛[7]。合理灌溉,忌大水漫灌,提倡滴灌,尤其早春应适当灌水,避免田间湿度过大[10]。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11]。

3.2 生态防治

3.2.1 高温消毒

设施栽培可在夏季高温时进行土壤消毒。将稻草切成3~5 cm长,每667 m2用500~1 000 kg稻草与50~100 kg生石灰混匀撒施,深翻土壤,做30 cm以上高畦,灌水至饱和,盖上地膜密封15~20 d,消灭土壤中病原菌[17]。

3.2.2 适时通风

设施栽培中,草莓花期至果实膨大期,适时通风[5],白天温度30~32℃,夜间温度10℃以下,湿度控制在60%以下,灰霉病发病轻[18]。另外,小拱棚栽培要昼掀夜盖,阴雨天气及时盖膜保持两头通风;大棚栽培春季注意气温高时拉起裙部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11]。

3.3 生物防治

据报道,防治灰葡萄孢菌的真菌有20多种[19]。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已登记在草莓灰霉病上的1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约为60%,同时兼治草莓白粉病[5]。寡雄腐霉防治草莓灰霉病有效,且防效优于多菌灵[20]。木霉T5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多菌灵相当[21]。但生防菌使用在草莓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化学防治

草莓灰霉病化学防治主要采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病原菌侵染。目前,国内登记在草莓灰霉病上农药品种不多,主要有38%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和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1 000亿·g-1活芽孢、2 000亿·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等7种农药。

灰葡萄孢寄主范围广、繁殖快、遗传变异频繁,容易产生抗药性[22]。因此,合理使用杀菌剂,加强抗性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是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延缓病菌抗药性的重要手段。草莓定植前,可选用烟剂熏蒸,降低菌源[23]。第1花序有20%以上开花、第2花序刚开花时,预防为主,喷雾防治[6],可选用的杀菌剂有50%啶酰菌胺悬浮剂1 200倍液[6]、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 870倍液[24]、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24]、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17]、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17]等。另外,植物源农药20%乙蒜·丁子香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和12.5%暗罗·丁子香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对草莓灰霉病均有较理想的效果[2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议在草莓灰霉病发生初期每隔7~10 d用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合理轮换使用农药,延缓抗药性产生。草莓花期用药,易产生畸形果和污染果实,因此,花期尽量不使用药剂喷雾。盛花期过后,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可采用烟剂熏蒸,但烟剂使用不当易产生农药残留风险,注意药剂品种的选择。据报道,灰葡萄孢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乙霉威均已产生抗药性,其中,对多菌灵抗药性较强,对嘧霉胺[26]也产生了较高的抗药性,因此,化学防治时应尽量降低用药次数和用药剂量,合理轮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5]。

[1] 王玉坤,张放,祝庭耀.国内草莓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方园艺,2003(6):6-7.

[2] 王忠和.中国草莓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学学报,2008(11):21-22.

[3] 钟灼仔,郑其春,雷忠涌.闽东南沿海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3):61-62.

[4] 张传博,易萌,孙云子,等.几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4):3299-3301.

[5] 肖长坤,高苇,夏冰,等.设施栽培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9):24-26.

[6] 童英富,郑永利.草莓病虫原色图谱[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 张建人,陆宏.南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植物保护,1991(4):6-7.

[8] 樊慕贞,朱杰华,黄天成,等.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2):21-29.

[9] 韩永超,曾祥国,向发云,等.草莓花瓣脱落对果实灰霉病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5(22):4460-4468.

[10] 黄云鲜,黄思远,叶志文.珠江三角洲地区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广西园艺,2007,18(4):23-24.

[11] 钟灼仔,郑其春,雷忠涌.闽东南沿海草莓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3):61-62.

[12] 周华月.大棚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上海农业科技,1997(6):28.

[13] 李安达,易萌,张传博.贵阳市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13,59(2):267-268.

[14] CHOQUER M,FOURNIER E,KUNZ C,et al.Botrytis cinerea,virulence factors:new insights into a necrotrophic and polyphageous pathogen[J].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2007,277(1):1-10.

[15] DROBY S,LICHTER A.Post-harvest botrytis infection:etiology,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M]//ELAD Y,W ILLIAMSON B,TUDZYNSKI P,et al.Botrytis:Biology,Pathology and Control.The 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7:349-367.

[16] 吴晓云,高照全,李志强,等.国内外草莓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30(2):21-26.

[17] 何永梅,李荣.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J].果农之友,2015(12):28-29.

[18] 程爱红,郝红艳,李静,等.西安市长安区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136.

[19] 赵慧霞.草莓灰葡萄孢菌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9):29-31.

[20] 邱先斌,李莉,张惠琼,等.寡雄腐霉防治大棚草莓病害试验初报[J].湖北植保,2014(4):25.

[21] 田连生,王伟华.利用木霉防治大棚草莓灰霉病[J].植物保护,2000,26(2):47-48.

[22] BRENT K J,HOLLOMON D W.Fungicide resistance:the assessment of risk[M].Belgium:The 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2007.

[23] 何永梅,徐花妮.草莓花期灰霉病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08,2(3):45.

[24] 杨肖芳,童英富,苗立祥,等.几种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367-369.

[25] 吉沐祥,吴祥,束兆林,等.两种植物源复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91-92.

[26] 潘以楼,朱桂梅,郭建.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299-304.

(责任编辑:侯春晓)

S436.68

:A

:0528-9017(2016)12-2045-03

文献著录格式:曹婷婷,高吉良,陆丹,等.草莓灰霉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2045-2047.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38

2016-10-19

曹婷婷(1983—),女,山东滕州人,硕士,从事监测预警工作,E-mail:caotingting1983@163.com。

猜你喜欢
灰霉病侵染草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5:30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6
草莓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新农业(2016年15期)2016-08-16 03:40:40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7
空腹吃草莓
采草莓
小青蛙报(2014年7期)2014-03-21 2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