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之兵张 芳王 潇罗 侃
(1.重庆市开县温泉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5400;2.重庆市开县畜牧兽医局,重庆 405400;3.北京九州互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控制方案
牟之兵1张 芳2王 潇1罗 侃3
(1.重庆市开县温泉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5400;2.重庆市开县畜牧兽医局,重庆 405400;3.北京九州互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专家对保育猪群健康问题进行排序时,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PCV)和副猪嗜血杆菌(HPS)并列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流感、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近年来,由于受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猪流行病的影响,猪免疫功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病已在我国普遍流行,副猪在各猪场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已从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南、湖南、宁夏、湖北等省市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其损失相当惨重。
猪副嗜血杆菌的真实发病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征、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不良时,特别是饲料霉变较为严重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这种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他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认为是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中分离出猪副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混合感染。是引起断奶仔猪高死亡率、高淘汰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1)临床症状取决于炎性损伤的部位,在高度健康的猪群,发病很快,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厌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疼痛(由尖叫推断)、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侧卧,随之可能死亡。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即使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母猪,分娩时也可能引发严重疾病,在通常的畜群中,哺乳母猪的慢性跛行可能引起母性行为极端弱化。总之,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是主要的临床症状。
(2)剖检变化:解剖时可见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大量的浅黄色心包液,肺脏肿胀、出血、瘀血,有时肺脏与胸腔发生粘连,这些现象常以不同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
(1)做好基础免疫;
(2)重点关注猪支原体病,蓝耳病、圆环病毒;
(3)在控制蓝耳病、圆环病毒的策略中,重点考虑免疫抑制、免疫失败和继发感染;
(4)控制继发感染的关键是控制副猪嗜血杆菌,而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取决于猪群中猪支原体感染,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的稳定化程度。副猪嗜血杆菌几乎与任何疾病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很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导致今天的很多猪场都成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受害者。绝大部分被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胸腔均有严重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一旦感染此病,一般药物很难在此病灶内达到血药浓度,缓解病症。因此控制原发性疾病是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控制副猪嗜血杆菌首先要严格执行猪场兽医卫生消毒制度(参照九州互联“吉祥三保”生物安全方案),彻底清理猪舍卫生;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营养水平,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隔离病猪,为避免相互传染,将病猪和未表现症状的猪全部分开,隔离饲养;预防保健用药不仅要考虑对副猪嗜血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还要做好猪支原体的防控工作,在饲料中添加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免疫增强,消除蓝耳病毒及圆环病毒带来的免疫抑制,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做到标本兼治。
(1)加强栏舍和带猪消毒工作,建议使用杜邦消毒剂消毒被污染的栏舍、工具和食槽,猪群。每周2次用“农福”以1:400稀释液喷洒300ml/m2进行环境消毒。每周2~3次常规带猪喷雾消毒:“卫可”1:400喷雾,喷雾130ml/m2卫可稀释液。
(2)预防可用灭活苗免疫母猪,初免猪产前40d一免,产前20d二免。经免猪产前30d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从10日龄到60日龄的猪都要注射,每次1ml,最好一免后过15d再重复注射一次。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有15种,而疫苗主要是针对1、2、4、5等常见的血清型,所以疫苗免疫的效果未必可靠。有条件的猪场可分离本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经纯培养后,做成自家苗,效果更加确切。
(3)做好原发性疾的病免疫工作,特别建议使用富道喘气病疫苗,该疫苗采用先进的水质佐剂(Carbopol),产生保护快,接种后4~5d产生保护,可以保护28周;同时对猪只应激更小,接种后没有或很少有副反应,不会诱发圆环病毒的发生。仔猪:2ml,7/m210日龄,2周后加强免疫;育肥猪:2ml,入栏时(2~3周后加强免疫);种猪:建议不免,但在高感染压力下后备种猪6月龄接种2ml,后每半年加强免疫一次。
(4)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一般可在产前一周、产后一周,断奶后一周的母猪料:乐多丁100PPM+氟甲砜霉素80PPM。保育仔猪在断奶后一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300ppm+氟苯尼考100ppm+乐多丁100ppm,进行药物预防,之后换成助乐毒清1kg/t料+派益 1kg/t料连续添加一周,有效提高猪只机体免疫力,防止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困扰。
(5)由于霉菌毒素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导致猪体的抵抗力降低,鉴于目前饲料中普遍存在霉菌毒素的实际情况,建议种猪和小猪饲料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如株洲智荟的邦霉清等,视饲料季节和霉变情况添加全群每吨饲料1~2kg邦霉清,能有效减轻霉菌毒素的危害。
(6)治疗上要在发病初期尽早用药,注射用药可选用赛米先(20%长效多西环素注射液)、头孢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