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涛
(辽宁省重大动物疫病应急中心,辽宁沈阳 110161)
浅谈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几种病因及预防措施
吴洪涛
(辽宁省重大动物疫病应急中心,辽宁沈阳 110161)
本文从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猪轮状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流行性腹泻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但因仔猪腹泻病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疫病防治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从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的几种病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养猪户有所帮助。
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猪轮状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在猪群中广泛存在,呈地方性流行。病毒存在于病猪及带毒猪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饲料、饮水、垫草等,经消化道使易感猪感染,一般多发生于7~10龄仔猪。
1.2 主要症状
仔猪出现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白色水样,并含不同程度的絮状物,有轻微脱水,新生仔猪比大龄仔猪相比有更高的死亡率。
1.3 预防措施
1.3.1 疫苗免疫。用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在产前15d和产后7d对母猪进行2次免疫,刺激母乳分泌抗体到初乳或常乳,给未断奶仔猪提供不同程度被动免疫。
1.3.2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使新生仔猪及早吃初乳,接受母源抗体的保护,减少减轻发病。
2.1 病原及流行特点
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为冠状病毒属,呈爆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来源,病毒随粪便、乳汁、鼻分泌物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10日龄以下的哺乳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100%。
2.2 主要症状
仔猪典型症状是突然呕吐,接着出现集聚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浅绿或灰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小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体重下降,战栗、口渴、消瘦,于2~5日内死亡。
2.3 预防措施
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在母猪分娩前20~30d后海穴接种1.5ml/头,其新生仔猪断奶后7~10日接种0.5ml/头: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可在母猪分娩前20~30d后海穴接种4ml/头,其新生仔猪断奶后7~10日接种1ml/头。
3.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为RNA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通过粪便、唾液等排泄物、分泌物排出大量病毒,易感猪通过摄入被感染的饲料和饮水等引发本病。青年猪或育肥猪群常出现急性爆发性腹泻时,可怀疑该病。
3.2 主要症状
病猪呕吐、腹泻、脱水,粪稀如水、灰黄色或灰色,体温稍高或正常,精神、食欲不良,一周以内仔猪发生腹泻后2~4d脱水死亡,死亡率可达50%。
3.3 预防措施
3.3.1 疫苗免疫
常用的疫苗有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预防此病,灭活苗一般采用后海穴注射,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注射4ml/头,其所产仔猪于断奶后7日内注射1ml/头;活疫苗可口服免疫。
3.3.2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对症治疗促进康复
病猪适当停食或减食,多给一些清洁的饮水和易消化的饲料,同时补给电解多维或口服补液盐;病猪注射或饲喂适量的抗生素,防止激发感染;对新生仔猪,可口服康复猪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猪舍应保持清洁、干燥。
吴洪涛(1981—),男,辽宁沈阳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基层体系建设指导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