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君
(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 408000)
一些药物新剂型研究
周美君
(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 408000)
本文讲述了当前药物剂型研究的情况,并结合药动学理论介绍了几种药物两性霉素B、阿司匹林、头孢拉定、喜树碱、水飞蓟宾的新剂型,为科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药动 剂型 研究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时间过程)的科学。药物的制剂即剂型,是指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便于贮藏和使用的一切制品,如片剂、胶囊、注射剂、丸剂、软膏剂等。
药物的剂型主要是影响药物吸收,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体内过程发生改变,使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维持时间、毒副作用等药动学参数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药物的效果。药物的剂型能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速度,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一个好的原料药还必须有一个好的剂型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国外兽药研发特点之一是一种原料药配以多种剂型。要通过药动学研究掌握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征,药动学模型嵌合情况,以及相关的药动学参数,再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药效学性质和临床需要,确定合适的剂型。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动物药品的剂型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液体剂型(如酊剂、乳剂、混悬剂、搽剂等)、固体剂型(如片剂、丸剂、散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等)、气体剂型(如气雾剂等),它们不但能满足兽医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需要,使动物药品呈现更大疗效,而且可以满足动物药品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的需要,提高动物药品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当前有较大发展前景的新剂型有以下一些:(1)缓释、控释制剂。缓释、控释制剂亦称缓控释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给药系统。(2)经皮给药制剂。经皮给药制剂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及手段,促进药物穿过皮肤,药物由皮下毛细血管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并实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药物制剂。(3)脂质体制剂。脂质体(1iposomes)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形成的微型泡囊。(4)微囊化技术制剂。微囊化技术指利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将故态或液态物质包裹制成半透性或封闭药库(微囊或微球)的技术。(5)中西药复方制剂。
结合药动学的理论,对几种药物的新剂型进行阐述,为实际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金玉琼等制备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脂质纳米粒和悬浮液,测定了3种制剂经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1mg/kg)和经口吸入(200μg/只)后肺、肾、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经口吸入脂质体和脂质纳米粒的肺靶向性效果于吸入悬浮液相近,但吸入脂质纳米粒在肺中的T1/2延长了将近1.4倍。经口吸入脂质纳米粒肾组织的Re大于脂质体,Te大于悬浮液,但由于其Cmax<150ng/g,考虑到其缓释作用小,刺激性小。故优先脂质纳米粒为肺靶向性剂型。
柳晨等以HPMC为骨架材料,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缓释骨架片,制得的阿司匹林HPMC骨架片的体外释药均符合Higuchi方程,影响Asp-HPMC骨架片释药速率的主要因素为HPMC的用量、黏度、粒度大小、制备方法,片剂大小及其他辅料。另外,羟丙基甲基纤维还可以用来制备阿司匹林控释制剂。
Frisbee等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氯化钠和滑石粉包覆阿司匹林制成了一种水溶性阿司匹林包衣颗粒,通过压片得到以5~15 mg·h-1速度恒速释药的控释片剂,可以使药效持续5~8 h,疗效更为稳定。
葛庆华等研究头孢拉定分散片、胶囊和干混悬剂在健康受试者的药动学特性和生物等效性。3种头孢拉定制剂的分别为(43.3±14.5)、(63.1±32.8)和(39.0±9.3)min,(19.12±3.94)、(15.18±3.58)和(20.44±3.95)μg/ml,和(1751±287.1)经双单侧t检验及置信区间法检测表明:头孢拉定分散片与头孢拉定胶囊、头孢拉定干混悬剂生物等效。头孢拉定分散片的经秩和检验显著小于头孢拉定胶囊,与头孢拉定干混悬剂无差异。
杨时成等采用热融分散技术制备了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喜树碱溶液为对照组,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包衣的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静脉注射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小鼠脑、心、肝、脾、血浆、肾和肺中的分布显著增加。口服给药后药物的AUC及血浆滞留时间明显增加,其中脑部最为显著。结果显示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持续释放药物及靶向的作用。
余江南等用HPLC法测定了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盐溶液在小鼠肝脏中药物浓度,根据肝脏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在同一时间点的肝脏药物浓度均显著高于水飞蓟宾葡甲胺盐溶液,表明肝靶向制剂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的肝脏靶向性明显。
我国的兽药研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进展,各种药物制剂在原有的基础上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从而促进了兽医医疗预防和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动物药品制剂工作的新发展。科研工作者要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药动学参数研制出更多的新型兽药剂型,促进畜牧生产的发展。
[1] 曾振灵,刘义明,黄显会.兽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北方牧业,2009,(6):10-11.
[2] 金玉琼,黄冲,陈昂,等.小鼠静脉注射和吸入不同剂型两性霉素B的药动学比较[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5):35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