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桂敏
(吉林省吉林市中医院,132011)
糖尿病护理的体会
房桂敏
(吉林省吉林市中医院,13201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出现“四高”为主的病理改变,即高血糖症、高脂血症、高血酮症、高氨基酸血症。
糖尿病并不可怕,但它需要终身治疗,但许多患者并没有对糖尿病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接受过规范的健康教育。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是每一位从事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的问题。
健康的心理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保证。许多患糖尿病的患者都会出现焦虑恐惧、激动悲观等不安情绪,护士应该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收集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病情及患者的情绪,制定相应的整体护理措施,让患者看到糖尿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及不防不治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引导和帮助患者解除消极思想情绪,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护士要经常与患者谈心、交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应针对患者性格特点,多关心体贴,加强沟通,耐心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予以解答,指导患者解除恐惧、忧虑情绪,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国内外研究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血糖控制呈正相关,良好的自我管理可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通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科普知识的宣教也是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确定健康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合理使用提问方式,并与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争取患者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患者了解更多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个体特异性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采用课堂讲解糖尿病的知识,播放幻灯片、录像片,发放宣传资料等,使患者从多渠道了解糖尿病的知识,还可以组织患者互相交流彼此讨论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鼓励患者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的运动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并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医护人员首先应考虑运动的安全性,依据患者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实施评估,指导患者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如登山、慢跑、做健美操、打太极拳等;然后考虑运动的有效性,如在运动量、运动频率和速度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护理人员要根据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动的可行性及有益性,向患者解释,使他们理解这些活动与适当的休息相结合,有助于糖尿病病情的稳定,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安排,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剩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规律饮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现有体重、年龄及活动量计算每日饮食量。开始实行饮食控制者多为超重型,摄入热量比必需量宜少,使体重平稳而有规律的减少,至体重近正常时适当增加至平衡热量。
饮食中应调整好碳水化合物(糖)、脂肪及蛋白质的比例。主副食含量基本固定,配餐合理,定时定量进餐,忌食葡萄糖、蔗糖及其制品,少食含胆固醇多的食物。提倡食用富含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少食油腻煎炸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水果可安排在两餐之间或睡前,饭菜烹调口味以清淡为宜。每日进食量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情况。若单纯靠饮食疗法控制病情,则可简单地分为三正餐(早、中、晚)及两餐点心;若口服降糖药者则糖类供应需均匀分配于一天内;使用胰岛素者则请营养专家给予特别指导,糖类的供应保证在胰岛素发挥作用的高峰期有充足的糖浓度供代谢用以防止低血糖症及胰岛素休克。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并且需要患者做到持之以恒,应嘱咐患者记录血糖监测结果和饮食日记,以使医护人员能够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饮食分量和种类,使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医护人员应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意义,鼓励患者与家人共同制定饮食计划,以帮助患者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状态,这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是非常有意义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的护理从单纯的症状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方面的护理教育转变。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具有帮助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促进糖尿病患者康复的重要作用。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