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16-01-31 04:39:04孔玉英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2期
关键词:骶管孔镜椎间

孔玉英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132012)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孔玉英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13201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常见的病症,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变性、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或者髓核突出刺激等。一般以腰痛为主要症状,伴随单侧或两侧肢体疼痛,此病分型方法很多,一般按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包括经皮穿刺射频、激光消融术及经皮髓核切吸术、胶原酶消融术、臭氧消融术等。此手术后联合骶管滴注的治疗方法仍是一种有效的疗法。我医院在2012年5月—2015年12月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LD),已完成并随访27例,随访率为100%,平均随访时间3个月,最长随访时间10个月。观察其术后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我院骨伤科于2012年5月应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40~55岁,平均(47.4±4.3)岁。节段为L4~5椎间盘。所有患者经体征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确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腰椎不稳、腰椎滑脱及骨性椎管狭窄,经正规医院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

治疗方法

手术器械为脊柱椎间孔内镜系统(德国Joimax公司)及双极射频机(美国Ellman公司)。患者俯卧于手术床,腹下垫枕,标记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后,取脊柱后正中线旁开8~10 cm为进针点(按身高计算),用1%利多卡因做穿刺部位皮肤麻醉,将穿刺套管按照指定位置穿刺,在正、侧位透视上确定穿刺针位于盘内。沿穿刺套管插入装有造影的注射器,造影剂为碘海醇注射液加亚甲蓝。同时静脉给予镇静及止痛剂,使患者保持清醒状态。进行椎间盘造影及疼痛复制试验,可看到造影剂经椎间盘流到椎管,并可诱发患者原有的腰腿痛症状。经穿刺针置入导丝,沿导丝在穿刺处皮肤切开一个0.7~1 cm大小的切口,并沿导丝逐级插入扩张导棒,扩大椎间孔。插入椎间孔镜,用含庆大霉素 (32万U/3000 mL)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看到被蓝染的髓核组织,用髓核钳夹出,仔细探查纤维环破口、后纵韧带、硬膜囊及下行神经根和出口神经根,清除残留的髓核碎块,可见到硬膜囊搏动,用双极射频止血并修复部分纤维环。退出椎间孔镜,缝合皮肤。

术后卧床7~10 d,给予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50 mL+七叶皂苷钠15 mg进行5~7 d脱水等对症治疗,术后3 d间断性练习直腿抬高试验,防止神经根粘连和检测直腿抬高试验恢复状况。术后3~5 d后配合骶管治疗,每周1~2次。术后5~7 d可适当在床上行腰背肌锻炼。下床活动时佩戴腰围,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治疗结果

疗效评估标准:随访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定。术后3个月应用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1,2]。

结果:经皮椎间孔镜的手术时间为55~100 min,平均(65.1±10.5)min;术中出血量为10~20 mL,平均(14.3±3.9)mL;术后下床时间为7~10 d,平均(8.0±1.0)h;住院时间为10~15 d,平均(13.4±1.0)d。无1例患者发生硬脊膜破裂、血管损伤、肠管损伤等。有2例患者手术后第2天出现腰椎突然无明显诱因剧烈疼痛2 h,后未经任何治疗缓解。未出现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复查MRI,可发现原突出的椎间盘消失或缩小。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1±0.4)分、(2.0±0.3)分、(1.9±0.2)分,均低于术前的(8.1±1.1)分(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ODI指数分别为(41.2±8.9)%、(25.4±5.6)%、(15.3±6.9)%,均低于术前的(73.3±12.4)%(P<0.05)。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7例,良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0%。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多发病与常见病,传统微创治疗多将导针插入椎间盘内消融,使髓核回缩,椎间盘内负压增大,从而使不压迫神经根,减轻疼痛,但是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椎间盘突出较大的患者,建议使用椎间孔镜技术。传统开放手术如小开窗对韧带组织损伤较大且破坏腰椎后柱结构,有可能造成潜在的腰椎失稳和长期下腰痛[2],椎间孔镜技术现已成熟,所以此技术优越性较大。

骶管滴注疗法作为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一种保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理为:①压力作用:随压力进入骶管的药液起到液压刀原理,剥离神经和椎间盘的粘连。②药物作用:利多卡因可阻断神经刺激,激素可以缓解神经根的水肿。

PELD采用的是经过腰部后方肌肉进入,不破坏椎体的稳定性,随时可以同患者交流和沟通,直接反馈相关信息,不会损伤神经,切除后给予创面双极电凝止血,修复创面。术中再用庆大霉素冲洗,大大降低感染几率。但对于侧隐窝狭窄和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否可行PELD,还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3]。

总之,PELD具有不破坏腰椎骨质及韧带稳定性、出血少、创伤性小、恢复速度快、疗效佳、组织创伤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视野清晰,配合双极射频止血。术后联合骶管滴注治疗是一种安全、简便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是可迅速改善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临床症状,提高和巩固近期疗效,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1]侯树勋,李明全,白巍,等.腰椎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9):513-516.

[2]Kambin P,Savitz M H.Arthroscopic microdiscectomy:an alternative to open disc surgery[J].Mt Sinai J Med,2000,67(2):283-287.

[3]Ruetten S,Komp M,Merk H,et al.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fter conventional discectomy: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full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and transforaminal versus microsurgical revision[J].J Spinal Disord Tech,2009,22(2):122-129.

2016-04-15)

猜你喜欢
骶管孔镜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医学概论(2021年18期)2021-01-21 22:46:45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腿疼痛临床应用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6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