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学霞
(河北省滦县中医院,063700)
针刺配合口服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瘫
姜学霞
(河北省滦县中医院,063700)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歪斜”范畴,并认为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累及阳明经及少阳胆经而发,是指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所致。其病因是由于风湿性面神经炎或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使面神经肿胀,受压或血液循环障碍而致麻痹[1]。2012年5月—2015年5月,笔者采用分型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50例患者均来自于本院针灸门诊,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65岁,平均36岁,病程1~10 d。
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2]标准确诊。①本病可发于四季,以秋季多见,男性多于女性;②通常急性起病,症状于数小时或1~3 d达到高峰,病初可有乳突、耳内或下颌角痛、头痛等症;③患者表情肌瘫痪,可见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角偏向健侧,口轮匝肌瘫痪,鼓腮和吹口哨时漏气,颊肌瘫痪,食物停留,伴舌前2/3味觉和听觉过敏,可伴乳后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1.急性期:发病初期周围性面瘫不完全,即发病的第3~10 d。辨证为风邪袭络,邪客于表。治宜疏风解表,疏通经络。采用上下配穴法。取穴:翳风、风池、外关、列缺、人中、承浆、地仓、牵正、迎香、阳白、太阳,均用患侧穴,列缺配合谷用健侧。刺法:地仓斜刺向颊车方向,风池斜刺向风府,余均直刺、浅刺。针用泻法,留针30 min。
2.恢复前期:额肌及面肌完全瘫痪,发病的第5~14 d。辨证为瘀血阻滞,经脉不畅。治宜扶正祛邪,益气养血,疏通经脉。采用远近配穴法,局部与远端相配。取穴:神庭、太阳与阳白、迎香与牵正、地仓与下关,双侧足三里及三阴交、对侧合谷,同侧太冲。刺法:阳白平刺向睛明,地仓平刺透下关,远端穴位均取对侧直刺。针用平补平泻法。电针用英迪牌KWD-808-I型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40~60次/min,低频低输出,以面肌轻微被动跳动为度。每次30 min。
3.恢复期:发病的第12~30 d,局部肌肉从完全瘫痪到开始轻微收缩,即肌张力增高,表情肌有所恢复。辨证为脾肾气虚、脉络瘀阻,治宜益气活血、通经活络。采用远近配穴法,以局部取穴为主,气虚血瘀明显者取合谷、太冲、足三里、照海、三阴交,均取双侧穴,并加刺中脘、气海、百会穴。刺法:地仓依据面部肌肉恢复情况采用多向刺、一针多穴刺、两针相对刺等,针用平补平泻法。电针用英迪牌KWD-808-I型电针仪,太阳与四白为一组电极,头临泣与阳白为一组电极,地仓与颊车为一组,选疏密波应用,以患侧额肌、鼻唇沟显露、口角上吊,患者自觉收缩而无不适为度。
以上各期治疗均每次30 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并配合口服弥可保片0.5 mg,每日3次,口服。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面部各部位运动功能正常;显效:静止时面部左右对称,张力均等,额纹基本对称,眼睛用力即可完全闭合,口角轻度不对称;有效:静止时面部对称,张力均等,上额轻微运动,额纹不对称,用力闭眼可闭合,口角明显不对称;无效:静止时面部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用力闭眼不能完全闭合,口角明显无力,只见轻微运动。
结果:治疗1个月后,50例患者中,第1疗程痊愈12例,第2疗程痊愈30例,第3疗程痊愈5例,显效3例,痊愈率94%,总有效率100%。
体会
根据周围性面瘫疾病病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分为急性期、恢复前期和恢复期进行辨证分型针刺。急性期风邪袭络,邪客于表,肺主皮毛,少阳为半表半里,经脉阻滞,络脉空虚,因而宜以肺经列缺、少阳经翳风穴、风池、外关解表祛邪,以固藩篱,辅以阳明经合谷穴,以期“未病先防”“合治内府”,扶持正气,祛邪于表[3]。恢复前期肺经受阻,波及阳明,经脉阻滞,血气不畅,正邪相搏,转归不明,“正气存内”,祛邪于外,则病情向愈;“正气不足”,邪气旺盛,则传经传变。治宜疏通经络,益气养血。取阳明经合谷、足三里为主穴,辅以地仓、下关之要穴,佐少阳胆经阳白穴以理气。诸穴合用,调整脏腑气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更能达到“既病防变”的目的。恢复期益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以取多气多血阳明经穴合谷、太冲、地仓、颊车、四白为主,辅以中脘、气海、百会、三阴交、照海补督脉之阳气、任脉之阴血,更益脾肾之气,使面部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而向愈。
弥可保片主要成分是甲钴胺,主要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神经炎疼痛,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比B12更容易进入神经,在甲基转移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参与卵磷脂和乙酰胆碱生物合成。前者是神经髓鞘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神经传导的重要递质。与维生素B12相比,弥可保片对神经组织具有良好的传递性,在化学上,通过甲基转换反应可促进核酸-蛋白-脂质代谢,故应用弥可保片更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面神经的修复。
本临床研究提示,辨证选穴配合相应的针刺手法加服弥可保片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既发挥了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也符合现代解剖学面肌分层理论及面神经的组织、结构、传导,依据肌学结构原理及穴位下的神经分布,而采用的分期、分型针刺,使面部表情肌的治疗得以恢复并趋向协调达到完全康复。
[1]楚元虎,李珊,张兆敏.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1995,17(2):138.
[2]侯熙德.神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0.
[3]薛辉,高旋慰.针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9):1353-1354.
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