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宏民 曲桢宇 吴梅峰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
太乙痛痹贴治疗早期肩周炎52例
曲宏民 曲桢宇 吴梅峰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
自2008年起笔者应用自己研制的专利产品——太乙痛痹贴[1],治疗早期肩周炎52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病例来自2010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37~66岁,平均50.6岁,病程1个月内。全部病例均有肩关节疼痛、上肢活动受限等症状。
诊断及纳入标准:参照1991年全国第二届肩周炎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已经确诊为肩周炎、病程在1个月内的肩关节疼痛患者,肩关节还有一定范围的活动度,一般外展45°~75°,后伸10°~30°,外旋30°,上举110°,以肩关节疼痛为主症,夜间加重。
方药组成:黑胡椒30 g,白芷30 g,山楂30 g,生川乌30 g,生草乌30 g,生半夏30 g,生南星30 g,细辛30 g,乳香30 g,没药30 g,透骨草30 g,马钱子30 g,红花30 g,川芎30 g,威灵仙30 g,秦艽30 g,独活30 g,莪术30 g,巴戟天30 g,胡芦巴30 g,仙茅30 g,闹羊花30 g,山慈菇30 g。采用酒精浸渍法提取,制成贴剂。停用其他治疗,采用太乙痛痹贴肩关节外贴,每贴用4 d,连用2贴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好转:肩关节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治愈+好转合计为总有效。
结果:52例中治愈26例,好转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
典型病例
患者,男,57岁,右肩疼痛伴右肩关节活动障碍20 d。既往无肩部外伤史。检查:右肩部压痛明显,右上肢外展30°,前伸50°,后伸45°,不能外旋及后背。诊断:肩周炎急性期。治疗:停用其他疗法,应用太乙痛痹贴外用,48 h后,肩关节疼痛消失,右上肢各方向活动自如,痊愈。随访2年无复发。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内外粘连,从而影响肩关节活动。病变早期即疼痛期,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无菌性炎症,早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可使肩关节发生粘连,形成冻结肩,严重的影响生活和工作。中医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因气血不足血脉痹阻,不通则痛,或因肩部外伤,慢性劳损使肩部气血瘀滞,复感风寒湿邪,致使肩部气血凝涩,筋失所养,进而出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
关于肩周炎的治疗,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教材《外科学》第八版中有:①早期给予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可改善症状;②痛点局限时,可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能明显缓解疼痛;③疼痛持续,夜间难以入睡时,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④无论病程长短、症状轻重均应每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
目前国内外对于肩周炎的治疗,特别是在早期,没有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和药物,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致使大部分患者进入冻结期,迁延不愈,备受煎熬。这就是肩周炎目前的治疗现状。如果在病变早期能够用一种药物或方法终止并逆转病理过程,达到痊愈,即为最佳。
太乙痛痹贴正是基于上述情况而研制的高效、快捷的新型外用贴剂。笔者自2010年起,采用太乙痛痹贴外用治疗早期肩周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中威灵仙、秦艽、独活、川芎、莪术、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通经、祛风胜湿散寒、消肿止痛;川乌、草乌散风邪、祛寒湿、温经通脉、消肿止痛,其所含的乌头碱对末梢神经有麻醉止痛作用;细辛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组胺作用;马钱子消肿止痛,开道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他药;莪术可使增生变性组织软化吸收,并有显著抗增生、抗渗出作用;巴戟天、胡芦巴、仙茅壮阳补肾益肝。全方活血化瘀散寒、祛风胜湿化痰、壮阳补肾益肝,快速消除肩关节疼痛,达到治愈的目的。
治疗中体会到太乙痛痹贴使用方便,治疗成本低,不需住院,不影响工作及生活,表明其在肩周炎的治疗上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肩周炎的治疗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肩周炎的药物,逆转或终止病程,达到改变目前不尽人意的治疗局面,造福社会。
[1]曲宏民,曲桢宇.太乙痛痹贴治疗痛症107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3):18.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