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世生
(涿州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涿州 072750)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靳世生
(涿州市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涿州 072750)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猪链球菌病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的继发病,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感染引起不同临床症状疾病,常见的有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及淋巴结脓肿型。近年来,该病的病原体耐药能力普遍增强,使其防治工作难度增加,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本病对养殖业造成危害,以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发猪链球菌病的防治经验。
猪链球菌病 症状 治疗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的传染病,常见的有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和猪淋巴结脓肿两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本文分别就这几种病症针对性地提出治疗措施。
1.1 临床症状
一般发生在流行初期,突然发病,通常未见明显症状已死于猪栏中,大多数死亡猪鼻孔流出带血的泡沫,体温升至41℃~42℃,在数小时至1天内死亡;急性病例,常见精神沉郁,体温41℃~43℃左右,呈稽留热,减食或不食,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鼻液,呼吸急促,全身皮肤发红,耳、颈、腹下、两大腿后侧及四肢下端等处皮肤常呈弥漫性紫红色斑块,指压不褪色。重者高度呼吸困难,鼻孔流带血泡沫,病程1~3d,或因窒息于短时间内死亡。
1.2 治疗
用青霉素治疗,每头每次160万IU+阿尼利定2mg/kg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用3~5d。同时,口服电解质、多维。
2.1 临床症状
多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发病初期患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继而共济失调或做圆周运动,或盲目行走,或后躯麻痹用前肢爬行,但很快倒地侧卧不能起立,四肢划动,磨牙,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直至昏迷死亡,病程 1~2d。
2.2 治疗
磺胺嘧啶钠类药物治疗,每1kg体重注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5~30mg,肌肉注射,一日两次,连用2~3d。
3.1 临床症状
患猪体温升高,被毛粗乱,呈现关节炎病状,表现在四肢某一关节肿胀,触痛,高度跛行,甚至不能起立。病程 2~3周。严重病例后期瘫痪,同时伴有发热减食等临床症状。
3.2 治疗
硫酸庆大霉素治疗,每1kg体重注射2~4mg硫酸庆大霉素,肌肉注射,一日两次,连用2~3d。
4.1 临床症状
病猪淋巴肿胀,坚硬,有热痛感,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较为困难,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咽喉、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一般不引起死亡,病程为3~5周。病猪经治疗后肿胀部分中央变软,皮肤坏死,破溃流脓,并逐渐痊愈。
4.2 治疗
在脓肿成熟变软后及时切开,切口方向向下,以利于浓汁的排出,用0.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上碘酊,在短期内避免用水冲洗,以防感染。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药品,每1kg体重用药2万~3万单位,一日2~3次,连用2~3d。
(1)加强猪链球菌病疫苗的免疫注射,目前已有链球菌病疫苗产品适用于猪链球菌病流行猪场的预防,妊娠母猪可于产前四周进行接种;仔猪分别于30日龄和45日龄各接种1次;后备母猪于配种前接种1次。
(2)本病易发生、流行的地区和猪场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进行预防,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g,饲喂6周左右,也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嘧啶粉或磺胺5甲氧嘧啶,每吨饲料加1000g均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加强饲养管理,特别加强断奶仔猪阶段的饲养,断奶后一周内要限量饲喂,饲喂容易消化吸收的精制饲料为主,每日喂3-4次,每次间隔时间尽量均匀,每次喂八九成饱。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保证猪群充足的营养,增强猪只个体抵抗力,同时也做好其他的预防工作。
(4)在对猪只进行断尾、去齿和去势等操作时要加强局部的消毒,猪只出现外伤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防止受到猪链球菌的感染。
(5)加强圈舍定期消毒工作,清除传染源病猪隔离治疗,带菌母猪尽可能淘汰。污染的用具和环境用3%来苏儿液等消毒液彻底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消除感染因素,经常打扫猪圈内外卫生,防止猪圈和饲槽上有尖锐物体刺伤猪体。
[1]黄文峰.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14,35 (8):28.
[2]韩俊伟,计娅丽,李春艳,等.一例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4,35(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