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学生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宾居镇兽医站,云南宾川 671606)
猪丹毒的诱因及治疗
安学生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宾居镇兽医站,云南宾川 671606)
随猪肉人居生活需求量的大增,养猪正逐渐成为民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而随养猪规模的扩大,猪场管理混乱,卫生防疫条件差,免疫抑制病频发,集约化养殖,运动场地偏少,等等,都将加重此病的感染概率。此病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科学防治此病,务必掌握此病发病诱因,在此基础上,发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在此病规模流行期间,有必要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群防群治,降低此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猪丹毒 病因 防治
猪丹毒为丹毒杆菌感染而诱发的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此病致病病毒革兰氏阳性,镜检有明显的长丝状构成。调查证实,致病菌对火熏、干燥、光照等等,都有着极强的抵抗力。此病不同日龄阶段,具有较强的易感性,而以1月龄上生长猪易感性最大,致病菌能随粪尿中排出猪丹毒杆菌,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文章就此病诱因、发生、防治一一做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1)舍内环境差、高温高湿、卫生不良、密度过大、频繁转群、猪群混养等等,都将影响猪群抗病体质,增加猪丹毒的发病率。
(2)蚊虫、老鼠、寄生虫等等,经破损皮肤有传播此病的可能。
(3)接种不到位,尤其,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导致养猪者对此病放松警惕,而加重感染概率。
(4)猪场管理混乱,卫生防疫条件差等,都可导致易感猪群感染此病。
(5)生猪养殖期间,感染免疫抑制病,类似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霉菌毒素等等,都将影响生猪免疫系统,降低生猪抗病体质,使猪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诱发感染。
(6)带菌猪、病猪、其他带菌动物(野鸟、啮齿类动物)等等,排泄菌体污染饲料、用具等等,易感猪同样可经消化道传播感染。
(7)屠宰场、加工厂的废料、废水,食堂剩余的残羹,鱼粉、肉粉等动物性蛋白用料不当,同样可导致此病感染。
(8)猪丹毒杆菌存活能力强,尤其在弱碱性土壤中,可存活3~14个月,土壤受到污染,被生猪拱食同样可感染。
(9)舍内垫料同样为致病菌的高寄生场所,处理不及时,将加重此病的易感率。
(10)水源污染同样为此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11)湿喂饲料,用奶类副产品,同样为此菌繁殖创造便利条件。
(12)集约化养殖,运动场地偏少,生猪运动习性丢失。而运动为增强免疫力的关键,一旦丢失将加重此病感染。
猪丹毒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猪丹毒杆菌主要存在于带菌猪的扁桃体、胆囊、回盲瓣的腺体处和骨髓里。病猪及带菌猪从粪尿中排出猪丹毒杆菌,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该病也可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等吸血昆虫传播。
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败血型和慢性型病例。
4.1 败血型
急性败血型病例,多数突然死亡,体温骤升达43℃。受此病影响,病猪食欲废绝,甚至不食,精神萎靡,排粪干燥,后期下痢,卧地不起。个别病猪发病后不久,在耳后、颈部、胸腹部等处,可见大小不等的红斑,后期逐渐暗紫色,手压褪色,后有恢复。严重感染病例,呼吸困难,脉搏增速,死亡率极高。
4.2 慢性型
典型病症:伴发关节炎、心内膜炎,抑或单独发病,抑或两者并发。此种病型多数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变而来,伴发关节炎病例,四肢关节肿胀,伴发热痛,常常卧地不起,驱赶困难。伴发心内膜炎,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心跳加快,皮毛杂乱,膘情不好,体温骤升,严重贫血,最后致死。
5.1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
主要以急性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黏膜呈现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充血、切面多汁,呈现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脾脏呈樱桃红色,质地松软,显著充血、肿大,边缘钝、切面外翻,整个消化道都有十分明显的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性变化。肾脏常发生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的变化,明显肿大瘀血。肺部显著水肿、充血、呈红棕色,于空气中则转变为鲜红色。
5.2 慢性猪丹毒
主要表现在心内膜上(特别是二尖瓣),有菜花状赘生物,四肢关节可能显著肿大、变形或粘连,切开时可见韧带增厚,囊内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内壁结缔组织增生甚至钙化。
(1)发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有学者认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施治此病效果不错。但是,养猪生产中,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大增,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由此,临床施治,最好结合药敏试验遴选高敏药物治疗,增强康复治疗效果。
(2)规模猪场此病大面积流行,有必要在饲料和饮水中,通过添加药物进行群防。比如:头孢类药物、阿莫西林等等,群防效果都要好很多。此外,感染病例诱发的慢性心内膜炎,同样有必要进行群防。
(3)总结诊治经验,发病初期及早用药,多数均可治愈。考虑到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弊端,可尝试用中药疗法,以清热解毒为原则。推荐方剂如下,以供参考和借鉴。方剂:黄连、甘草,各10g;黄芩,15g;黄柏、淡豆鼓,20g;胆草、丹皮、栀子、连翘、野菊花,各25g;大黄、银花,各30g;大青叶,50g。上述混水煎汁,两次喂服,连续用2服,效果不错。
[1] 艾振宏,杨玉彬,杨兆丰.猪丹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08,(9):130.
[2] 陈一资,胡滨.暴发性猪丹毒的诊疗[J].中国兽医杂志,2006,(12):35.
[3] 杨晓平.猪丹毒的综合诊疗[J].福建畜牧兽医,2006,(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