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忠
(张家港市凤凰镇动物防疫站,江苏张家港 215614)
奶牛乳腺炎治疗研究进展
李 忠
(张家港市凤凰镇动物防疫站,江苏张家港 215614)
乳腺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而发病率高、反复性强则是乳腺炎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旦患病,不仅仅会影响到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会给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大量的实践活动表明,西药虽然对这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药物的残留以及副作用同样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而中药凭借其特殊的功效,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乳腺炎往往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奶牛乳腺炎的治疗”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做好乳腺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奶牛 乳腺炎 治疗
近些年来,奶牛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全世界奶牛养殖的数量已经将近3亿头,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甚至是更多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而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极为严重。由此可见,关于“奶牛乳腺炎治疗”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2.1 乳腺炎概述
提及乳腺炎,通常可以分为临床型乳腺炎、隐性型乳腺炎以及慢性型乳腺炎三种。
首先,关于临床型乳腺炎,发病后,乳房和乳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一场出现,乳房红肿,疼痛感明显,患病牛抗拒哺乳以及挤奶。肉眼就能清楚地看到因为患病而产生的种种变化,如果病情较轻,乳汁中会有絮片或者是凝块的出现,如果病情较重,乳汁会有不同程度的渗出物出现,泌乳明显减少甚至是停止,同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
其次,关于隐性型乳腺炎,有时也被称为潜在乳腺炎,患病后,肉眼可见乳房和乳汁的变化,但是与临床型乳腺炎有所不同的是,乳汁无论是在理化性质上,还是细菌学的检查上,都可以发现下注的变化。这种类型乳腺炎的显著特征就是病期长,产奶量下降严重,甚至会发展为临床型乳腺炎。
最后,关于慢性型乳腺炎。这种类型的乳腺炎在临床上没有任何显著的症状表现,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任由病情发展的话,就会导致乳房的萎缩,如果对患病奶牛进行挤奶操作的话,会发现挤出的乳汁有发黄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上下分层,上层为水样。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种类型的乳腺炎极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病奶牛会有体温升高或者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的现象。
2.2 乳腺炎的主要危害
乳腺炎的主要危害不仅仅在于能够对奶牛的产奶量以及乳汁的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更要注意的是,乳腺炎的反复发作势必影响到奶牛的使用年限,大大增加养殖的成本。
2.3 乳腺炎的治疗
首先,关于西药治疗
在西药的使用方面,根据病情的不同,所选用的药物也有所差异。如果是在发病的初期,往往只需要使用浓度为15%左右的硫酸镁溶液对患病奶牛的乳房进行先冷敷后热敷的处理,每天多次进行,每次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外敷结束之后,涂抹红花油之类的、活血消肿的药物,效果往往更加理想。
另外就是青霉素的使用,一般就是将50万单位的青霉素和0.5g的链霉素混合融溶解于50ml的蒸馏水中,然后将10ml、浓度为0.2%的普鲁卡因溶液加入进去,经过乳导管注入,建议每天两次。
但是,如果病情尤为严重的话,不仅仅要坚持局部的药物治疗,同时要配合全身的治疗。但是,随着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相关部门并不提倡抗生素的大量食用,这样很容易出现药物残留超标而影响到公共卫生的安全。
综上所述,第2代320排螺旋CT扫描技术采用AIDR-3D算法,联合应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球管旋转时间0.3 s,在不影响肝灌注参数HAF、PVF、PI值的情况下,辐射剂量较第1代320排螺旋CT机明显降低。此外,两者HAF、PVF、PI值相似说明其联合应用不影响肝脏肿瘤的随访观察。
其次,关于中药的治疗
中药治疗的显著特征就是副作用小,利于奶牛的健康发育。在分类方面,常见的乳腺炎治疗的中药有全身用药的方剂和局部用药的方法。
全身用药的方剂主要是中草药类的注射液、煎剂以及散剂等。常用的中草药注射液有以下几种:
种类一:蒲公英注射液
这种注射液主要有蒲公英、金银花以及黄芩、连翘和丹参等五味药,通常都是以苯甲醇作为辅料。具体的做法是肌肉注射,剂量通常控制在每次5ml,每天注射两次,连续注射3~4谈,效果较为理想。
通过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表明,这种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消炎效果,对于临床型的乳腺炎,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将近50%,对于隐性乳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在注射后的第8d检测时,发现自我痊愈率为13%,而新的感染率为16%;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组的治愈率超过了95%。
种类二:乳炎灵注射液
在治疗的效果方面,注射乳炎灵注射液之后,不仅仅细菌的总数量显著下降,同时与非用药组相比用药组奶牛的产奶量显著提高。
另外一种全身用药的方剂就是煎剂,常用的煎剂主要有大瓜萎散以及公英散等。
种类一:大瓜萎散
大瓜萎散的主要成分是瓜萎、牛芬子、甲珠、蒲公英、银花、白芷、赤芍、柴胡、青皮、王不留行、生石膏以及炒麦芽等,分别按照30g、15g、30g、30g、30g、18g、1g、15g、15g、30g和3g的剂量进行水煎,每间隔一天服用一剂,连续服用五剂。在治疗效果方面,使用该配方治疗的奶牛,在治疗以后,产奶量较以前显著增加,增长幅度为8%左右;而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虽然治疗效果也不错,但是在产奶量方面,显著减少。
种类二:公英散
公英散的主要成分是连翘、银花藤、蒲公英、银花以及白芷等,将其按照一定的剂量搭配,研成末后,有开水冲服,每天一剂,连续服用3剂。在效果方面,发现应用该配方后,治愈率将近98%,见效快的同时,也没有出现抗奶或者是弃奶期。
中药治疗的另外一种方剂就是局部用药的方剂,常见的主要有中药注射剂、中药速效消炎膏配合乳炎消油剂等。相关的研究表明,局部用药的中药方剂治疗同样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与全身用药相比,局部用药的使用率还是相对较低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局部用药的方剂容易对乳导管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进一步加大研究的力度,加快研制其他的局部给药方式尤为关键。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对于奶牛乳腺炎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例如血针治疗、火针治疗等;同时,按摩和磁疗等在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方面也有很好的前景。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对于奶牛乳腺炎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更小,尤其是在乳汁的分泌方面,采用中药治疗,不仅仅不会降低乳汁的分泌,相反还会提高泌乳量。但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治疗相比,做好乳腺炎的预防更加重要。为此,笔者建议,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维持干净、干燥的生活环境尤为重要、正确维护和使用挤奶设备很关键、科学的挤奶程序不容忽视、治疗奶牛的全部乳区、哺乳期临床乳腺炎的治疗务必要合理、逐步淘汰慢性感染牛、将记录保存好、定期对乳房的健康进行监测、在乳腺炎防治计划方面,务必要定期回顾、立足实际,科学制定针对乳房保健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预防,才能尽量降低乳腺炎的发生概率,才能保证奶牛的正常生长发育,才能真正实现奶牛养殖良好的经济收益。
[1] 周利青,王文魁.奶牛乳腺炎的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5):8-9.
[2] 李英俊,藏丽,郭顺元,等.奶牛乳腺炎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06,(3):35-37.
[3] 尹荣兰,张乃生,杨正涛,等.奶牛乳腺炎防治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5):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