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免疫抑制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6-01-30 20:27:44郭定章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养猪业性疾病免疫抑制

郭定章

(重庆市黔江区畜牧兽医局,重庆 409000)

浅析猪免疫抑制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郭定章

(重庆市黔江区畜牧兽医局,重庆 409000)

免疫抑制性疾病因素可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破坏免疫系统,干扰抗原递呈,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导致动物对疾病的敏感性提高,引发多病原混合感染。近年来,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免疫抑制病因

(1)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可损伤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尤其是肺泡巨噬细胞,是PRRSV主要的繁殖场所,最容易被破坏,导致免疫抑制而引起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而抑制性淋巴细胞的活力增强,导致呼吸道免疫力减弱。

(2)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主要在单核及巨噬细胞中复制,在巨噬细胞介导和分裂素诱导下,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生,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损伤,从而干扰正常免疫功能,造成免疫抑制,PCV2还可诱导B淋巴细胞凋亡,造成体液免疫无应答。

(3)猪瘟病毒(SFV)是猪瘟的病原,主要危害猪和野猪,可导致胸腺萎缩,B淋巴细胞减少。

(4)猪附红细胞体感染能致使猪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疫抑制。

(5)猪流感病毒(SIV)感染,主要侵袭猪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此大量增殖,最终导致上皮细胞脱落、坏死以及肺部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阻塞呼吸道并损伤肺组织。

(6)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可在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内复制,并损害其杀菌功能。

2 作用机理

在免疫抑制性疾病中,猪圆环病毒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瘟对养猪业危害最为严重。

猪圆环病毒病是中国养猪业的头号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猪病中的万恶之源、百病之首。PCV2在病猪鼻黏膜、支气管、肺脏、扁桃体、肾脏、脾脏和小肠中存在,其中在肺脏及淋巴结中检出率较高。表明PCV2严重侵害猪的免疫系统,PCV2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和胸腺巨噬细胞相伴随,导致患猪体况下降,形成免疫抑制。由于免疫抑制而导致免疫缺陷,淋巴细胞缺失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浸润,B及T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系统受到破坏,导致免疫力低下,为PRRSV的感染提供机会。PRRSV感染后,首先隐藏在巨噬细胞中复制增殖,特别对猪肺泡巨噬细胞最为敏感并逃脱机体免疫系统对它的监视,使机体延迟产生保护性的免疫物质,在体内大量繁殖,持续不断地释放病毒长达3~4个月,呈现PRRS阳性猪群(亚临床感染)。因PRRSV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巨噬细胞系统受到破坏,降低了对PCV2的吞噬能力,形成PCV2和PRRSV相互配合,大量繁殖的恶性协同发展局面。同时,PRRSV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即在亚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从而破坏消耗SF抗体,导致机体对SF的免疫作用减弱,继发感染SFV,彻底摧毁猪只免疫系统,引起多病原感染发病,给猪场以沉重地打击。

3 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减少应激因素。采取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生产模式,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从而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接触感染机会。因应激因素可诱发、促进猪圆环病毒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瘟的发生和加重发病猪群的病情,导致死亡率上升。因此,应尽可能减少猪群的应激因素,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保持猪舍干燥,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

(2)提高营养,增强免疫功能。因PCV2感染可以导致猪群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营养是影响PMWS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提高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改善饲料质量,提高断奶猪的采食量,给仔猪饲喂湿料或粥料,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WS的发生率和造成的损失。

(3)严格消毒,做好免疫接种。交叉选择使用广谱低毒的消毒药,实行定期消毒,做好粪便、污水、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彻底消除传染源,减少或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概率。做好猪场圆环病毒病、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防患于未然。

(4)中药保健,增强机体抵抗力。提倡在饲料中添加如扶正解毒散等中草药进行预防保健,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补中益气。促进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疫苗的效价,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机体抵抗力,防止猪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修复免疫细胞功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和消除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抑制性药物及其他免疫抑制因素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效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减少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5)抗菌消炎,控制继发感染。可在饲料中添加泰万菌素、多西环素等抗菌药物,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

综上所述,要有效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必须采取饲养管理精细化,免疫程序合理化,中药保健制度化,西药抗菌针对性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猪只健康。

[1] 甘孟侯,杨汉春.中国猪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养猪业性疾病免疫抑制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7:36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06-05 07:12:06
2020年养猪业盘点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12-06 14:48:12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当代水产(2021年4期)2021-07-20 08:10:54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3:54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0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养猪业的应用
广东饲料(2016年1期)2016-12-01 03:43:02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