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慧爽
(山东省莱州市畜牧兽医站,山东莱州 261400)
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柳慧爽
(山东省莱州市畜牧兽医站,山东莱州 261400)
随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接种防疫疫苗,逐渐成为有效防控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得力措施。但是,近些年来,各种不良因素的存在,导致接种免疫失败的现象频出。增强免疫接种效果,对这些不良因素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汇总导致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与消毒不严不彻底,影响接种后效价;照搬照抄免疫程序,接种不切实际;环境不良应激存在,威胁到免疫功能;防疫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差接种防疫操作不规范;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抑制性药物、霉菌毒素等的存在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免疫 接种 原因
影响猪场养殖效益的诸多因素中,各类病害的发生危害尤为突出。几年来,免疫接种逐渐成为防控各类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大大降低猪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有效提升猪场养殖效益。但是免疫失败的问题常常遇到,分析产生原因针对性做出相应的调整,增强防疫质量。
免疫接种消毒不严,消毒不彻底,将影响最终免疫效价。比如:注射器、注射针头消毒不严,操作技术人员消毒不严,稀释接种疫苗瓶具未消毒,此类问题的存在,都将污染疫苗,进而影响接种后免疫效果。免疫接种期间,不注意更换注射针头,禽畜有感染疫病的,同样能人为传播感染群发病,给接种免疫后的质量带来不小的影响。
随养猪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猪病发生种类日趋见多,很多病害需经多种免疫接种,方可起到理想的防控效果。由此,对本场常见常发病危害程度认识不清,未能根据猪场流行病发生情况及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免疫接种程序。反而一味机械地照搬照抄,借用重组其他免疫程序,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免疫效果不佳,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何时为最佳的免疫时期、何种疫苗为最佳的选择、何种接种方法能起到预想的接种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基层养殖户主普遍重视和关心的。大量免疫实践证实,生搬硬套的接种程序往往是行不通的。最好的方法,是借鉴切合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免疫程序。此外,免疫内容制定不完整,疫苗种类不全、免疫间隔日龄不详细、接种次数及时间不合理等等,都将导致免疫接种的不成功。
在猪体接种防疫过程中,体内免疫功能同时受到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的影响。研究证实:外界环境存在的不良应激,比如:过热、过冷、通风不良等等,很大程度上,都将造成自身抗原免疫应答能力的降低。免疫接种期间,温差大、气候突变、过于寒冷、阴雨潮湿、风速太大、噪音污染、异常响动、人畜骚扰、舍内有害气体含量超标、长途运输、突然更换饲料、饲喂劣质饲料等等,同样会影响生猪的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体液调节等等的改变,刺激机体产生应激蛋白等异常代谢物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饲喂管理不善,某些类固醇激素的大幅提高,同样能导致免疫应答能力的减弱。在接种防疫后,猪体产生抗体水平较低,抵御外来病毒侵袭的效价较低,都能导致免疫失败。此外,生猪养殖期间,周边环境存在的大量放射线,比如: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同样能杀伤机体骨髓干细胞,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进而威胁到免疫功能,导致免疫失败。
接种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样会影响到最终的免疫效果。防疫人员如果缺乏技术、知识,生猪保定工作不到位,接种疫苗或多或少,漏接、误接,生猪接种防疫期间,动作过于粗暴,人为接种带毒等等,都将影响到最终的接种效果。接种防疫期间,未认真检查疫苗制品的外包装、生产日期、失效期、保质期、有无破损等等,存贮工具是否运转正常,有无准确参照接种使用说明操作等等,很大程度上,均将影响到最终的接种防疫质量。
5.1 免疫抑制性疾病
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圆环病毒感染、蓝耳病等)可以破坏机体的免疫细胞,引起免疫细胞的大量减少,使疫苗免疫后机体不能产生足量的抗体和细胞因子。司兴奎等通过试验相继发现,圆环病毒感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体对猪瘟、伪狂犬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口蹄疫等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造成这些疫苗的免疫失败。龚冬仙等研究发现,猪蓝耳病感染产生的免疫抑制,可以恶化慢性传染性疾病,并使猪对其他疾病如猪瘟等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造成免疫失败。
5.2 免疫抑制性药物
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抑制淋巴细胞的趋化性,磺胺甲基异嗯唑、多西环素、先锋霉素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利福平抑制抗体产生等,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可的松等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性激素如睾丸激素、雄激素等对免疫应答有抑制作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等能够干扰和抑制疫苗病毒的复制,如果在免疫期间使用这些药物会显著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5.3 霉菌毒素的存在
目前,霉菌毒素在饲料中普遍存在,不仅导致畜禽生长受阻、繁殖机能下降、组织坏死,致癌以及基因突变,还引起动物机体严重的免疫抑制。在所有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AF)高强度抑制动物免疫系统,Keblys等指出,即使是低剂量的AF也可以抑制猪的生长、改变猪的体液和细胞免疫。Vlata等通过玉米赤霉烯酮(ZEA)对外周血液单核细胞影响的研究发现,高浓度的ZEA(30μg/ml)能够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
[1] 吴丽丽.猪场免疫失败的应对措施[J].北方牧业,2014,(12):18.
[2] 张贞华,龚乔林.中小型规模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121-122.
[3] 蒋桂林.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探讨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6):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