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

2016-01-30 20:27:44夏后璋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11期
关键词:胃肠炎病原传染性

夏后璋

(海安县曲塘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00)

冬季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

夏后璋

(海安县曲塘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00)

冬季为仔猪腹泻的高发季节,调查证实:仔猪腹泻感染群体,主要集中在哺乳仔猪和断奶早期保育猪。此期仔猪自体保护能力差,同时,易受各类不良应激的作用,而导致腹泻病的发生。文章就冬季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做重点阐述,分析致病机理和致病因素,就传染性病原诱发的腹泻与非传染性病原因素诱发的腹泻两个层面就综合防治作技术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腹泻 致病 防治

1 前言

冬季来临,仔猪腹泻又到肆虐季节。这些年来,此病迅速蔓延,几乎波及海安所有规模养猪场,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因其高致死率,成为制约本地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病害之一。调查证实:腹泻病以哺乳仔猪和断奶早期保育猪,为主要侵害对象。处于此阶段的猪正处于母源抗体保护力下降、自身免疫不健全、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又处于断奶、混群应激和饲料更替时期,猪只极易发病。此病的发生,与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发病率一般为30%~80%,死亡率为10%~10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以腹泻、脱水、厌食、迅速消瘦为特征。

2 致病机理

小肠是大部分营养成分吸收的场所,大肠段含有众多的菌落具有强大的发酵作用。所吸收的大部分是一些挥发性脂肪酸、电解质和水分。仔猪在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下,肠道内环境发生紊乱,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产生、释放有害气体和毒素,造成肠绒毛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破坏了肠黏膜完整性,消化机能紊乱,小肠吸收能力降低,小肠中大量未充分消化的食糜进入大肠,使大肠微生物发酵产生有害酸的浓度增加,而引起大肠内渗透压上升,大量水渗入大肠从而引起腹泻,使营养物质、电解质、体液严重丢失,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3 致病因素分析

3.1 传染性病原因素

引起腹泻致病病源有: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a、猪痢疾密螺旋体如 Treponemahyodysentefiae,TH、沙门氏菌Salmonellosis等);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轮状病毒rotavims、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等)的感染都可引起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据统计哺乳猪流行的病原:球虫占32%、大肠杆菌占21%、传染性胃肠炎占20%、产气荚膜梭菌占11%、轮状病毒占10%、未诊断的占6%。常常同一病料所分离鉴定出来病原不止一种,病情日趋复杂化。

3.2 非传染性病原因素

消化不良(如喂食过多、饲喂发霉或有毒饲料、大豆粉等饲料过敏)、代谢失调(如低血糖症)、环境恶化引起的应激等,大多发生在断奶期间。

4 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传染性病原造成的腹泻,防治的重点,在于了解病因,掌握发病特点,针对性采取康复治疗措施。

对于非传染性病原造成的腹泻,防治的重点,在于及时改善饲喂管理条件,强心补液,恢复体况即可。

4.1 传染性病原造成的腹泻

4.1.1 猪痢疾

(1)临床症状

因痢疾螺旋体感染,而诱发的以消瘦、腹泻、出血性下痢为典型症状的肠道传染病。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最急性和慢性之分。其中,以急性病例最常见。有黄色、灰色等软粪排出,食欲不振,体温骤升,排泄粪混有血丝,共济失调,饮欲增多。剖检病变,大肠有卡他性炎症,结肠、盲肠等处黏膜肿胀,黏膜出血。

(2)治疗

0.5%痢菌净,肌肉注射0.5ml/kg;或,红霉素1~3mg/k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用2~3d,效果更好些。下痢较严重病例,注意强心、补液等。

4.1.2 仔猪黄痢

(1)临床症状

因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而诱发的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此病常见7日龄内仔猪,病程较急,致死率较高。典型症状:水样腹泻,排稀粪呈黄色、白色,病程急,迅速脱水死亡。剖检病例,伴有卡他性出血性肠胃炎。

(2)治疗

加强母猪管理,合理配比日粮,注意营养搭配。母猪临产前,用高锰酸钾液擦拭乳头、乳房,早期哺乳挤掉几滴乳汁。药物治疗,用痢速清,每次2ml,肌肉注射;或,乳酸诺氟沙星10~20mg/kg,肌肉注射。为防治猪体脱水,用5%葡萄糖溶液,150ml/次;生理盐水,150ml/次,配比用药,腹腔内注射,效果不错。最好能根据药敏试验,遴选高敏药物治疗。

4.1.3 仔猪红痢

(1)临床症状

因C型魏氏梭菌感染而诱发,此病常见1~3日龄仔猪,病程急而短,未表现典型症状而死亡。典型症状:排出红褐色粪便,有浓烈腥臭味,死亡率极高。慢性感染病例,病程稍微长些,而且,可见间歇性黄色软粪排出。

(2)治疗

此病病程急,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必要时,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仔猪刚出生,用青霉素,10万单位/次;链霉素,500mg/次,口服每天2~3次,连续用3d,能很好防控此病的发生。

4.1.4 仔猪白痢

(1)临床症状

因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而诱发,仔猪10~30日龄最常见。典型症状:突然腹泻,排出灰白色稀便,有浓烈的腥臭味。

(2)治疗

白痢的治疗,参照黄痢。脱水症状不明显的话,一般1周即可自行康复。

4.1.5 仔猪副伤寒

(1)临床症状

仔猪副伤寒临床上又称为沙门氏菌感染,因沙门氏菌感染而诱发的传染病。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慢性、亚急性之分。其中以慢性型最常见,典型症状:周期性下痢,早期便秘后下痢,粪便呈黄色、绿色等不等,检查粪便,内夹杂血丝。

(2)治疗

抗生素治疗,效果更好些。恩诺沙星注射液5mg/kg,肌肉注

射,每天2次。庆大霉素1~1.5万单位/kg,肌肉注射,每天2次。但是,应注意耐药菌株的形成。

4.1.6 猪传染性胃肠炎

(1)临床症状

此病因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而诱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2周龄仔猪较为多见,典型症状:呕吐腹泻、极度脱水、致死率高,典型症状:突然呕吐、水样腹泻、粪便灰绿色,内含凝乳片,体重降低,脱水明显,采食骤降,致死率高达100%。

(2)治疗

冬季注意防寒保暖,母猪产仔分娩前1个月,提前注射用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注射,每次用3ml。感染仔猪,用康复猪抗凝血或高免血清,皮下注射,每次5~10ml,治疗效果不错。此外,抗干扰素治疗,效果同样不错。

4.1.7 流行性腹泻

(1)临床症状

因冠状病毒感染而诱发的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水样腹泻,呕吐脱水。此病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机理、流行、症状、病变等等,均有极大的相似性。

(2)治疗

治疗参照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即可。

4.2 非传染性病原造成的腹泻

非传染性病原造成的腹泻,多数因饲喂管理不善、养殖环境恶劣等而引发。由此,防病的重点在于做好如下几方面:

首先,养猪管理工作者应设立综合性的管理机制,严格遵照动物防疫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设置适宜生猪生长发育的养殖环境,确保自改善环境降低病原体感染的几率,降低致病菌感染几率,确保实现更科学合理健康的养殖效果。其次,作为基层养殖户主,必须参照自家养猪实际情况,能在不同地点、时间,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任务,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御措施。舍内残留粪便,务必每天清扫,避免粪便污物粗放时间过久,导致猪场有毒物质含量超标。此外,还要留意生猪的饮食,供应其所缺乏的营养食物,符合其日常所需,且每次喂食前需处理料槽内死角周边的饲料,以防食物残留造成生猪腹泻,不可让生猪食用过期饲料。饮用水还需确保干净、卫生。总之,防治生猪疾病的主要指标即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还应强化猪场消毒次数,制定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注意按时进行消毒。消毒之前,严格清扫圈舍,消毒后空置猪舍一段时间。消毒应彻底,四周、死角、下水道等等,都要按时消毒。舍内用清洁用品,保温箱、饲料车、补料槽等等,都要定期消毒。制定切合实际完善的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彻底。消毒人员搞好个人卫生,使用消毒药剂确保浓度达标,注意几类药物交替使用,避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

[1] 何芙蓉,邓奇风,高凤仙.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4,(3):1-3.

[2] 周向东.断奶仔猪腹泻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猪业观察,2011,(12):16-17.

[3] 王健.仔猪腹泻常见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探讨[J].畜禽业,2010,(1):8-10.

猜你喜欢
胃肠炎病原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