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江文扎
(青海省玉树市巴塘乡农牧业综合服务站,青海玉树 815099)
牦牛出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昂江文扎
(青海省玉树市巴塘乡农牧业综合服务站,青海玉树 815099)
牦牛出败病因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而诱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致病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更多寄生在体内消化道黏膜和上呼吸道处,抑或,经破损黏膜、皮肤等进入体内,牦牛自身抗病能力降低时,致病菌将发挥其毒力作用诱发此病。汇总相关此病防治的研究综述,预防应注意:加强牦牛管理,改善饲喂条件;注意接种防疫,提升牦牛抗病能力;注意卫生消毒管理,有效清灭场地致病菌;病尸无公害化处理,避免污染周边水源、草场等等。对疑似病例和患病病例采取不同的措施,务必做到及时、到位、高效。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于:解热镇痛、缓解酸中毒、消除水肿、抗菌消炎等等。文章由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出败病 流行 防控
牦牛出败病典型症状:败血症、组织器官出血,咽喉、胸部、头颈部等有局部炎性水肿,又称“锁喉风”。此病无明显季节性,冷热交替、气候骤变、多雨潮湿等季节,都有明显上升态势。
牦牛出败病发生前,牦牛体内消化道黏膜和上呼吸道处,寄生大量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当牦牛周边养殖环境变化,牦牛自身抗病能力降低时,致病菌将发挥其毒力作用侵入机体内部,随淋巴进入血液系统,诱发内源性感染。除此之外,致病细菌同样有经破损黏膜、皮肤等进入体内。一些毒力较强的菌株,在机体中存活并产生大量的内毒素,能诱发机体一系列的病理性变化,而诱发出败病的发生。
本病潜伏期1~7d,犊牛感染后突然发病,体温迅速升高,出现急性胃肠炎和败血症,病牛初期精神沉郁,体质弱,有时头颈部发生水中,在疾病默契排出糨糊状或稀液状粪便,带有粘液或血液,具有恶臭,这种牦牛会在24h内死亡;临床常见发生水肿型的牦牛,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病牛头、颈、咽及胸前皮下组织迅速发生水肿,初期水肿部位有发热、疼痛的感觉,触诊较硬,之后逐渐变凉,疼痛感也有所缓解,头颈伸直,口腔薪膜潮红,舌肿大呈蓝紫色,吞咽苦难甚至完全受阻,口涎呈长线状,又称为“清水症”,患病牦牛可视粘膜发干,呼吸困难,焦躁不安,症状严重者在肛门、外阴甚至部分肢体也可见水肿症状;此外还可见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患牛,病初为痛性干咳,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排出浆液性鼻液,随着病情发展转为脓性鼻液,挤压患牛胸区出现痛感,叩诊有浊音,听诊为锣音和摩擦音,重症者因呼吸困难头颈向前直伸,张口叶舌,有的出现下痢和血便,最终因机体衰竭虚脱死亡,慢性病例逐渐转变为肺炎脓肿,病程可拖延长达1个月以上。
4.1 加强牦牛管理
重视牦牛群管理,改善饲喂条件。场内禁止饲喂其他禽类,避免交叉感染,增强养殖牦牛体质。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饲喂密度,避免过拥挤。冬季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寒,预控效果更好。
4.2 注意接种防疫
接种防疫疫苗,为有效预控此病的关键措施。经接种防疫疫苗,能大大提升牦牛抵抗此病的能力。接种用牛出败疫苗,每次4~6ml。根据抗体免疫情况,做好补免,确保免疫质量和密度。接种防疫疫苗时,禁止与其他疫苗混用。通常情况下,接种后间隔2~3周,可注射其他疫苗。防疫接种期间,禁止使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避免影响接种防疫效果。
4.3 注意卫生消毒管理
重视卫生消毒管理,有效清灭场地致病菌,减少感染此病的概率,为有效遏制此病蔓延的关键措施。留意此病发生情况,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对感染牦牛群待过的圈舍、场地等彻底消毒,使用消毒药剂几种药物交替使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为避免此病的扩散蔓延,在注意场地消毒的同时,建议将消毒范围逐步扩大到周边放牧草场、水源等等地方。总之,对于此病流行区域,消毒管理工作应落实到每个细节上。
4.4 无公害化处理
患病牦牛、病死牦牛等等,为此病重要的传染源。为此,不少不法商贩将病死牦牛随意丢弃,导致传染病源污染周边水源、草场等等。由此,注意病畜及时诊治,无治疗价值的病畜,立即焚烧或深埋,更禁食用被病毒污染的牦牛肉及相关制品。此外,一旦有疫情出现,立即划定疫区、疫点、受威胁区,并封锁控制疫区内牦牛的流行,避免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对疑似病例和患病病例采取不同的措施,务必做到及时、到位、高效。
疑似感染病例,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用0.1ml,每天1次,连续用3~4天,能有效控制存在的隐性感染病例。其他受威胁牦牛群,用牛出败氢氧化铝甲醛苗,体重在200kg内的牦牛,肌肉注射,每头用5ml。体重在200kg以上的牦牛,肌肉注射,每头用10ml。
对确诊感染病例,严重病危病畜,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于:解热镇痛、缓解酸中毒、消除水肿、抗菌消炎等等。可尝试用的抗生素种类居多,有:复方磺胺甲氧嘧啶片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用0.1ml;硫酸链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用1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待病畜症状有所缓解后,尝试加重注射1天。注意对症施治,体温骤升病畜,用安乃近,每千克体重用10mg;病畜呼吸困难,伴明显水肿病,用5%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每次250~1000ml。直到病畜呼吸频率恢复到每分钟40次,康复治疗效果更好些。
[1] 加达才仁. 牛出血性败血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01)
[2] 胡小龙. 一起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体会[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3(07)
[3] 祁果. 一起牦牛出败病的诊治与扑灭[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2(03)
[4] 康艳红.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06)
[5] 黄先奇,沈爱梅,廖艳,叶鹏. 多杀性巴氏杆菌体内表达基因的研究进展[J]. 畜禽业.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