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明
(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辽宁朝阳 122400)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白小明
(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辽宁朝阳 122400)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荧光定量PCR不仅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且同常规PCR相比,能够在同一溶液当中实现不同反应,且无须后处理,具有灵敏度高以及特异性强的特点。通过其在动物疫病检疫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以及应用价值。
目前,禽流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大部分都为隐性感染,没有特殊临床表现,仅仅有少数类型具有高致病以及传播迅速的特征。由于该病毒具有较为频繁的变异特征,且具有较多的血清类型,在国外,以往经常以鸡胚病毒分离方式进行病毒检测,不仅检测时间较长,且检测血清类型较多。目前,我国已有学者根据病毒型开发设计出具有特异、敏感特征的引物探针,建立出能够实现A型病毒的荧光PCR。
该病毒根据其致病能力的不同可以分为弱毒、中等毒以及强毒力型。在以往诊断中,同样需要以鸡胚病毒分离方式进行检测,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在我国,张鹤晓等建立的荧光PCR法不仅能够将弱新城疫病毒同中强毒力的新城疫病毒进行区分,且不会同常见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Tan SW等也通过SYBR技术对新城疫病毒在定量以及定性方面分别开展分析,最终通过融解曲线实现PCR的定性分析。通过荧光PCR在新城疫病毒检测当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获得同鸡胚分离一致的实验结果,且能够证明该方式具有快速、安全、敏感以及特异性特点。
邹文等学者通过SYBR PCR技术的应用对鸭乙肝病毒进行检验,经过检验发现,该技术是对DHBV进行检测的新方式,具有敏感、特异以及简便的特征。陈压西等对鸭乙肝病毒核酸PCR技术进行了建立,并将其应用在鸭血清病毒核酸监测当中,在实现目标体内复制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为鸭肝炎病毒在评价、发病机理以及抗病毒疗效预测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现有的常规方式很难对带毒猪、隐性感染猪以及弱毒免疫猪进行区分。陈玉栋等在猪瘟病毒弱毒疫苗5端非编码区对一条荧光探针以及引物进行了设计,在同LC监测系统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监测方式进行了建立,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检测耗时较短,仅仅需要4h。而温国元等,则将5端非编码区作为扩增靶区进行试验,对Tapman探针以及两条引物进行设计,实现了荧光PCR检测方式的建立。该方式灵敏度更高,可以达到10拷贝/μl,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口蹄疫是一种对偶蹄动物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危害非常大。花群义等根据聚合酶3D基因片段以保守区域方式实现探针以及引物的设计,在扩增区当中,口蹄疫病毒A、C、O型序列相同,在将探针同引物共同应用的情况下实现荧光PCR方式的建立。杨素等人所建立的荧光PCR技术,则对传统技术中病毒鉴定准确性差、敏感性差以及用时较长的缺点进行了克服,在对环境污染、病毒扩散缺点积极避免的基础上应用在大批量样品检测当中。
Makino等通过炭疽特异性引物实现EQ PCR检测,在该方式中,能够有效地实现空气中细菌芽孢的检测。李伟等人通过荧光PCR技术的应用,在pXI1质粒上pag基因实现基因探针以及引物的设计,对具有定性、快速、定量以及准确特征的炭疽芽孢杆菌检测方式进行了建立。陈苏红等人,在pXO1上pag基因以及pXO2上cap基因作为特异引物,在以DNA进行嵌入之后实现定量扩增,并在PCR后实现曲线分析,以此观察产物是否为之前设定的目的产物。在将该方式应用在炭疽芽孢杆菌检测后,灵敏度在1000拷贝以上。
李树清等人根据apx IV A基因序列对相应探针以及引物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实现荧光PCR技术的建立并将其投入应用。经过试验操作,在150份样品当中检测出23份APP阳性的样品。
寄生虫病方面,刘世国等人通过PCR技术的应用实现感染弓形虫血液虫体的观察。王频佳等人则通过弓形虫529bp传入大肠杆菌方式实现重组质粒的构建,在将其作为模板的基础上实现荧光PCR标曲建立,对具有特异、快速以及灵敏特征的PCR方式进行了建立。此外,近年来也具有毛圆线虫、立克次氏体以及小隐孢子虫的相关检测报道。
荧光PCR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具有准确、实时以及快速的特点,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在未来研究中,要继续做好不同疾病PCR检测方式的建立,以此更好的发挥该技术使用效果。
[1] 张彩凤.PCR相关技术在动物疫病检疫检测上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2,(1):155-156.
[2] 白舟,李颢,谢佳,赵晓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4):177-179.
[3] 曹龙凯,郭春华.标准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流程[J].饲料博览,2012,(4):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