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坤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辽宁阜新 123199)
2015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测报告
梁世坤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辽宁阜新 123199)
为加强草原保护与生态建设,开展防灾减灾,实施草原监督管理,发展草原畜牧业,草原监理站利用2015年7月20日至8月31日,共40余天时间对全县境内的草原,及生态工程项目区草原进行了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现将草原监测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为了圆满完成本次监测任务,草原监理站从6月下旬就开始购置监测物资、选择样地、样方等前期准备工作。
1.1 监测物资准备
购置卷尺、剪刀、铅笔、橡皮、壁纸刀、秤、记录本夹、标本夹、照相机、GPS、样品袋等物品。
1.2 选择样地和布设样方
选择样地:共选择样地20块。所选样地在全县范围内均匀分布,合理布局,保证了最大限度地获取样地内草原植被的基本特征、利用状况和产草量的准确信息,目测样地面积均不小于1m2。
布设样方:在选定的样地内尽量选择未利用的区域布设样方,每个样地内布设3个样方,共布设样方66个,多为草本类型。每个样方内选取3个样块,每个样块大小为1m2,共选取180个样块。样块均匀分布于样方内,样方间隔大于250m,满足了样方是样地缩影的要求。
2.1 时间
2015年7月20日至8月31日共42d时间。
2.2 区域
按监测《方案》要求,我们在全县草原上均匀选择了20块样地,样地分别分布在化石戈、七家子、王府、阜新镇、太平、旧庙、泡子、平安地、佛寺、八家子、紫都台、福兴地、建设、大板14个乡(镇)。
3.1 样地基本情况
地形地貌:在监测的20块样地中地形为丘陵的样地20块,占样地总数的100%,样地中坡向为阳坡的11块,占样地总数的55%,半阳坡5块,占样地总数的25%,半阴坡3块,占样地总数的15%。
土壤质地:从对20块样地的监测结果看,100%为砾石质。
枯落物及覆沙情况:20块样地没有枯落物,占样地总数的100%。从对20块样地的监测结果看,40%覆沙,60%无覆沙。
地表侵蚀及侵蚀原因:20块样地中有20块样地有地表侵蚀,占样地总数的100%。侵蚀原因均为水蚀。
裸地面积比例:20块样地中有16块样地的裸地面积比例为低,占总样地数量的80%,有4块样地的裸地面积比例为中,占总样地数量的20%。
地表季节性积水:20块样地均无地表季节性积水,占总样地数量的100%。
3.2 草原类型及其分布
监测的20块样地全部属温性草原类。分布着羊草、胡枝子、画眉草、蒿类、百里香、苔藓、猪毛菜、车前子、黄白草、言芦草等几十种植物。因地理位置不同,以上各种植物的组合分布情况不同,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多以“荆条+羊草+蒿类”为主的植物组成形式、北部多以“羊草+胡枝子+苔藓+蒿类”为主的植物组成形式、东部多以“言芦草+蒿类+羊草”为主的植物组成形式、西部多以“荆条+羊草+蒿类”为主的植物组成形式。通过监测发现,目前全县境内的草原上不可食植物数量同过去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3.3 草原长势、生产力状况
由于2016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遭遇了严重干旱,草原盖度、牧草产量和质量均大幅下降。从对20块样地监测结果显示,平均植物盖度为65.3%,平均植物高度为11.2cm,平均总产草量及平均可食产草量的鲜重均为1162kg/hm2、风干重均为738kg/hm2。与2015年相比稍有降低。
3.4 草原利用及草畜平衡状况
20块样地全部禁牧,占总样地数量的100%。利用状况监测结果为:合理利用。
通过对今年的草地监测结果分析,由于遭受到64年一遇的干旱,草原生产能力下降,饲料供给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应引起各相关部门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