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桑卓玛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草原工作站,青海治多 815499)
尊重青海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发展青海特色生态畜牧业
南桑卓玛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草原工作站,青海治多 815499)
青海为全国六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场约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一半。青海畜牧业的发展,为青海经济增长的主流产业。但是,日益恶化的草原生态现状,严重制约青海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此问题的出现,地方政府相继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率先推进各项草原保护政策法规,出台一系列的禁牧、草畜平衡等管理制度,确保生态保护政策落到实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放松警惕。今后尊重青海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发展青海特色生态畜牧业,务必做到:改革创新草业发展,探索不同模式类型;改革创新饲草产业发展,实现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落实新一轮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纵深推进草地生态畜试点区建设,积极推广实施草原实用技术等等说,文章借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生态畜牧业 草原生态 环境保护
就青海畜牧业发展而言,本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同样在生态。今后如何壮大草原生态保护,逐步发展壮大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是青海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海草原畜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如:草畜矛盾尖锐、草原生态恶化、草原承载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青海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针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地方政府相继落实退牧还草政策,做好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连山等地的生态保护工程。同时,率先推广生态保护补奖资金与保护效果、责任等挂钩试点,出台一系列的禁牧、草畜平衡等管理制度,确保生态保护政策落到实处。
多年来,青海省围绕草原保护建设工程,相继制定出台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冬虫夏草资源保护与管理、草原生态管护员管理、完善草原承包、基本草原划定等一系列办法制度,为依法治草提供了依据。还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统一协调、更新及时、反应迅速、功能较为完善的草原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开展了草原生产力、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的监测预警。
自相关统计数据来看,经过几年的努力,草原植被覆盖面积较2015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有效覆盖率达70.1%。而且,牧草产量稳步增升,优质牧草增长约20.1%。
此外,合作社经济组织的发展,更好优化生产布局,自根本上解决人草畜之间的矛盾,更好稳固了几年来取得有效战果。
早在2008年,青海率先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自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探索适合青海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现如今,约有上千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覆盖纯牧业村。
合作社整合、流转草原创新经营机制,按畜群重新划区轮牧。整合牲畜,按类重新组群放牧。按技能分工劳动力,挑选放牧能手从事放牧、选举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领办合作社、其余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并整合财政资金,建设畜用暖棚、畜牧良种工程、人工饲草基地、草原围栏、免疫注射栏等,既改善了基础设施,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截至目前,合作社组织的成立,更好地带动农畜产品升级、生态草原旅游等项目的发展,促进了农牧民向非牧业的发展,确保了农牧民的多渠道增收。
经过几年的努力,青海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是,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组织化程度依然较低,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难,草原服务体系相对滞后等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面对这些问题,今后青海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4.1 改革创新草业发展,探索不同模式类型
逐步创新草业发展模式,健全草业科技服务平台,完善草业生态补偿机制,形成高效高标准的草原生态保护体系。完善草业保护激励机制,建立生态保护公益岗位制,与精准扶贫、牧民增收等惠民政策相结合,探索构建草原生态管护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4.2 改革创新饲草产业发展,实现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改革创新饲草产业发展,实现以草促牧,确保草业与畜牧业的双赢。完善健全新一轮的草原生态奖励保护机制,实现草畜一体化的发展,确保草业发展推进畜牧业的增长,实现饲草产业与畜牧业的协同共进。
4.3 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落实新一轮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全面推进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开展禁牧、休牧等制度,严格落实好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政策实施的高效性。认真组织实施三江源、祁连山生态保护建设及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采取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恢复治理退化草原。加大草原围栏、生物灾害防控、黑土滩及沙化草原治理等项目建设力度,加强退化草原的综合治理,全面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4.4 纵深推进草地生态畜试点区建设,积极推广实施草原实用技术
增强草地畜牧业综合竞争实力,注意推进草地生态畜牧试点建设工作,提升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运作水平。优化畜种结构,推广牛羊养殖高效技术,提升畜牧业发展的生产效益。今后联合社经营机制应得到重视,探索推广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试点,切实提升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开展草原实用技术推广,加快草原科技成果转化率,结合全省草原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及时将先进、实用、成熟的科学技术应用到草业各项工作中,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成效。
[1] 王功民.大力推进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J].中国牧业通讯,2011,(1):78-79.
[2] 李双元.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现状、评价与政策思路——以梅陇个案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2):38-43.
[3] 邓本太.努力实现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J].求是,2010,(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