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鲁洪江·牙生
(新疆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兽医站,新疆阿克苏 843000)
农牧区动物防疫工作探讨
多鲁洪江·牙生
(新疆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兽医站,新疆阿克苏 843000)
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事关人民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流行的有效手段。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已是关乎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牧区当前动物防疫工作情况,对如何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作初步探讨。
农牧区 动物防疫
畜牧业是农牧民增收的速效产业,随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规模明显增大,畜禽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动物疫病风险也越来越大,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而动物防疫则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工作,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牧区动物疫病发生、传播和流行,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牧民身体健康。笔者针对我农牧区动物防疫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1 部分牧民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牧民认为防疫接种对牲畜有很多影响,免疫注射会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怀孕母畜流产等,从而不愿接受免疫注射,产生抵触情绪,有的甚至认为免不免疫无所谓,防不防疫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没有关系,根本意识不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疫病的危害性,动物防疫相当被动,防疫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动物防疫的质量和效果。
1.2 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不健全
部分牧区没有防疫圈舍,没有保定架,没有药浴池,没有消毒设施,再加之牧民居住分散,放牧区域点多面广,导致防疫工作量大,严重影响了防疫质量。
1.3 跨界放牧导致免疫工作难度加大
周边县等地的牧民常常跨界到临县地区草场放牧,牲畜流动性较强,游牧牲畜量较大,动物防疫员追不上游牧的畜群,对游牧的牲畜不能够有效掌握防疫情况及疫情动态,极大地增加了免疫工作难度。
1.4 产地检疫率不高
因牧区草场多为稀疏的荒漠植被,水源逐年减少,牧区饲养环境逐年下降,牧民为减少草场牲畜承载量,每年6~8月在牧区将羊羔、牛犊短期育肥后销售,牧区有专门的贩运户收购,因销售时间、地点不确定,牧区距离各产地检疫报检点又较远,有的牧区网络信息不畅,部分牧民怕麻烦,报检意识又较差,牧民和贩运户现场谈好价格后,就地交易,部分牲畜没有经过检疫就销售到外地,导致产地检疫率难以提高。
2.1 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培训
动物防疫主管部门应在春秋集中防疫前深入牧区进行教育宣传工作,通过现场授课培训、发放宣传资料,运用牧民能听得懂的语言,浅显易懂的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养殖科普知识,教育牧民依靠科学、依法防疫,摈弃“重养轻防,重治轻防”的错误思想,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强化动物防疫、产地检疫意识和责任意识。
2.2 完善牧区动物防疫设施
建议在一些经放牧大草场建设集免疫、药浴、保定为一体的多功能防疫设施,通过完善设施,降低防疫工作量,提高防疫质量。
2.3 治理跨界放牧现象防范输入疫情
草原监理站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应做好联合执法工作,治理跨界放牧行为,草管员、林管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联合巡查,禁止外地牲畜到辖区草场游牧,防范外地牲畜因游牧造成动物疫病发生、传播。
2.4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为提高牧区混群放牧的防疫效果,建议在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协调下,各级部门建立防疫联防联控体系,防疫部门抽调防疫技术员组成联合防疫队伍,集中对牧区的牲畜开展免疫、驱虫等防疫工作,不让防疫工作留下死角。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促进全区动物防疫工作开展。
2.5 强化免疫接种工作
继续抓好牧区牛羊、骆驼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根据辖区及周边牲畜发病情况,也要抓好各个牧场牛焦虫病、羊梭菌病、羊痘的免疫工作。
2.6 抓好驱虫工作
各个牧场每年6~8月会发生焦虫病,要有效防治牛体及放牧草场的蜱虫,羊发生螨等体外寄生虫,根据牧区实际情况,每年6~7月羊剪毛后要药浴驱虫,牛羊转场前要驱虫。
2.7 抓好布病、结核监测净化
加大力度对牛羊布病、奶牛结核监测,每年春秋抽检两次,对抽检畜群发现阳性,全群全检,阳性畜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
2.8 抓好牧区动物检疫工作
在放牧较集中草场,建设临时产地检疫报检点,每个报检点配备防疫、检疫人员,每周轮换值班,每班1名防疫员和1名检疫员,解决好防疫检疫人员的饮食起居,配备交通工具,每天到各放牧区域开展巡检、产地检疫、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有效提高产地检疫率。同时要增加投入,改进技术检测手段。更新化验室设备,使化验室具备检测肉品中各类不良物质、各种疫病的定量、定性功能。改进检疫操作手段,配备先进的现场快速诊断工具及无害化处理设备,实现检疫检测手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加强检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运用高科技、新技术的能力,保证对被检对象判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