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成
(云南省开远市中和营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开远 661604)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李成
(云南省开远市中和营镇畜牧兽医站,云南开远661604)
仔猪腹泻是长期困扰养猪业而为许多养猪场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也是养猪生产者和饲料生产者长期要面对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腹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主制措施,为以后的生产和研究提供依据。
仔猪腹泻防治措施病因
1.1仔猪黄痢
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临床特征以仔猪黄痢为主.本病传染源主要是母乳,康复仔猪又留作种用时,则疫情迅速扩大.多为出生后几小时到3d左右的乳猪,表现为粪便黄色稀薄,呈水样,发病率高,死亡率大,有些猪场疫情很严重,几乎窝窝发生,头头发病,常年不绝。
1.2仔猪白痢
普遍发生,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病,主要发生于20~30日龄的仔猪,引起肠粪及酮血症.临床特征以仔猪泻白痢为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8~21日龄的仔猪多发病,发病仔猪吃乳正常,体温也正常.粪便为乳白色、淡黄绿色或灰白色,呈糊状或条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药物治疗后常复发。
1.3病毒性腹泻
1.3.1猪传染病胃肠炎
是由病毒引起一种以腹泻、呕吐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发病常见于冬季,发病率在有放猪习惯地区高达80%~100%,仔猪病死率在30%~50%,成年猪病死率在5%以下。
1.3.2猪流行性腹泻
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传播快,流行广、水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特征,流行病的特点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类似,普遍在冬季发生。
1.3.3猪轮状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本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多发生于1~3月份,新生仔猪腹泻严重,病死率高达100%,1~4周龄仔猪病死率降至7%~15%,断奶仔猪病死率在5%以下。
1.3.4猪瘟
仔猪患猪瘟出现腹泻症状,一般见于慢性型和迟发型猪瘟,病程长,体温不高或正常,食欲减少、精神委顿,粪便干稀交替发生,多呈散发,但病死率几乎100%。
1.3.5腺病毒感染
是由猪腺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多型性、广泛性、病原性尚未完全阐明的感染,临床表现肠炎、肺炎、脑炎、肾炎不同类型,但大多数感染是亚临床的.腺病毒感染的肠炎型病仔猪多发生2月龄断奶仔猪,主要症状是腹泻。
1.3.6肠道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广泛存在,多呈隐性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可引起腹泻。
1.4寄生虫性腹泻
1.4.1仔猪球虫病
是由猪等孢子球虫所引起,多发生于高温的季节,以5~10日龄乳猪最易感.临床症状:病猪排酱色粪便,初为黏液性稀便, 1~2d后排水样稀便,腹泻可持续4~8日,导致仔猪脱水、衰弱、发病率低,死亡率10%~15%。
1.5生理性腹泻
母猪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高达70%,而新生仔猪的肠壁通透性较大,能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获得被动免疫,而以后常乳中免疫球蛋白大为减少,仅为0.5%,仔猪主要依靠免疫球蛋白.可是,当给仔猪提早断奶时,由于仔猪出现应激反应,而降低了仔猪抗体水平,抑制细胞的免疫力,使仔猪的抵抗力减弱,故容易发生腹泻。
2.1科学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仔猪腹泻的基础,猪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理和发病严重程度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各种因素,如营养不良、冷热、潮湿、断奶、转群、预防接种、阉割、运输等都可引起仔猪发生应激反应,减弱其免疫力和防御功能,从而引起疾病,其中不良的饲养管理和饲养中有毒有害物质等可直接导致仔猪腹泻和其他疾病,厩舍、饲槽、远动场不卫生,导致病原微生物增多.容易引起细菌性、病毒性腹泻。
2.2提供合理营养
猪是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杂食动物,特别是在仔猪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在各阶段中是最高的,如果营养供不上,就会导致生长减慢,停滞,甚至出现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抗病力降低,催生出仔猪腹泻等疾病。
2.3科学配方,添加饲料添加剂
要根据不同品种、日龄等科学地制定营养价值全面并针对本地区常发疾病的营养性和非营养性饮料添加剂,如抗生素添加剂、抗球虫类添加剂、酶制剂、酸化剂等,以维持仔猪快速健康生长,并增强抗御病理性腹泻能力。
2.4预防中毒
不以霉败变质的谷、肠、青饲料、青贮饲料等作饲料,饲料配方中的棉籽饼、大豆饼粕、菜籽饼粕等应经脱毒处理并限量.青饲料不能堆积过久。
3.1病理性腹泻的治疗
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衣原体、附红细胞体、马尔通氏体、猪密螺旋体的治疗原则以对因治疗为主,辅以对症治疗,病毒性腹泻,一般内科性腹泻以对症治疗为主,并预防继发感染.但仔猪患猪瘟原则上不进行治疗,扑杀后焚烧或深埋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同群未发病猪和受威胁猪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受污染厩舍,场地,用具及工作人员严密消毒。
3.2应激性腹泻的治疗
心理应激、环境应激、营养性应激的治疗原则是:圈舍环境不变,原窝原群不变,补料不变,饲养员及管理方法不变,做到"四不变",就使应激性概率到最小,做到正常生长发育,避免僵猪和死亡现象发生.而且利用原圈培育可提高小猪的成活,也是猪快速育肥的一项新技术。
3.3生理性腹泻的治疗
免疫反应抑制、消化酶的活性降低、消化机能不健全、胃肠道菌群的变化的治疗原则是:提供适宜环境温度,不能让温度过低;仔猪消化酶的活性变化,可以作为配制小猪日粮的依据;而且仔猪消化器官在胚胎期虽已形成,但结构和机能都不完善,胃肠功能正常是互相制约肠道里的微生物,让大肠杆菌不能繁殖和产生毒素.因此,在小猪出生后要吃足初乳是防止小猪患病,提高成活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