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强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畜牧兽医局,山东聊城 252000)
试论林下土鸡的养殖技术
吕文强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畜牧兽医局,山东聊城252000)
林下土鸡养殖业的发展,可帮助林农获取到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可帮助促进生态平衡.土鸡啄食林地可帮助消除杂草与害虫,而林木则可为土鸡生产提供一个优良的天然环境,两者之间可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文章主要是对林下土鸡的科学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此帮助更好地发展土鸡养殖业,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获取到经济、社会与生态多赢效果。
林下土鸡饲养管理
在山林间放养的土鸡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不会受到公害污染,其味道鲜美,属于一种绿色食物,因此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可帮助实现大规模及高效益.与此同时,林下土鸡饲养所用材料较为简单,投资少且造价较低,可实现鸡舍密闭性与开放性于一体。
在林下土鸡养殖中,需注意选取一些远离住宅区、矿区、学校、水源、农田的地方作为养殖场地.与此同时,还需注意确保养殖场地的交通便利,其森林覆盖率达到60%~80%,林地的树种应为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的生长可在夏季为土鸡遮挡阳光,而在冬季落叶后也不会遮挡住阳光.与此同时,还可有机结合林果种植与土鸡养殖的方式.将养殖场地的山地坡度设定为12℃~30℃,最高不可超过30℃,并确保养殖地的土质松软且肥沃,整体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在其附近留有充分的清洁水源。
在土鸡的鸡舍建设中,应注意这两点。(1)育雏舍可建设为一个3m高的活动板房,采用2层育雏床育雏,并依照66只/m2鸡的规模建设好育雏鸡舍。
(2)在鸡舍建设中,需注意将其位置选定为紧靠放牧地,相互之间距离应保持于200m,实现一区一舍一牧场.单个鸡舍的建筑面积应为200m2,可容纳的雏鸡数量应为1500~2000只.在鸡舍内需注意设置好栖架,而在母鸡舍内需放置好产蛋窝、产蛋箱。
在林下土鸡养殖中,品种选择是一大关键.需在养殖前科学选取好当地的土鸡品种,以此帮助增强其适应度.在品种选择中需注意的内容主要为品种外观,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土鸡特征要求.确保土鸡品种的完全纯正,以此确保其在市场销售中可获取到较好的品牌效应.消费者对于土鸡及土鸡蛋具有极强的判断力,如果在销售中出现品种不纯的状况,那么则无法形成更好的市场优势,其经济效益也会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
每亩林地上的土鸡放养数量应为30~40羽,而一个鸡群中包含的土鸡数量为1000羽.鸡群过大或是过小均不利于管理,导致养殖效益偏低的状况.在晚春、秋季放样的鸡只应为5~6周龄;而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则应放养6~7周龄的鸡只,在夏季放养鸡只为4~5周龄,在其脱温后便可开始放养。
在林下土鸡的放养中,需注意的是:雏鸡在育雏鸡舍内育雏至3周龄后便可开始将其转移至林中开始放养.鸡只早出晚归,每天在林地中放养鸡只的时间应为10h,整个生命周期放养的时间应达到150d.在土鸡饲养中,需给予土鸡五谷杂粮喂食,每日喂食2次,每次喂食鸡只六成饱,不足之处可让土鸡在林下自由采食杂草、昆虫等物。
在土鸡进雏之前,需准备好料塔、饮水器,一般状况下是每50只土鸡合用一个饮水器及两个料塔.将地面上的灰尘杂物清除干净,并做好消毒处理,运用4%烧碱水或是地上撒生石灰的方式.在室内每m3运用高锰酸钾及甲酸熏蒸消毒,用量为12.5g及25ml,通风时间为3d.在进雏前做室内加温处理,预温温度达到32℃.购进已满一周龄的雏鸡,室内温度保持在28℃~30℃,之后逐周下降温度,每周下降2℃,在1月后,雏鸡便可充分适应外界温度。
运用全进全出法,可帮助实现对养殖环境的全面化消毒清洁,避免出现各类疾病感染状况.对于40日龄内的雏鸡应采取舍饲处理,给予其全价配合料,采用自主采食的方式,对料塔高度进行科学调整,促使料槽上缘处的高度与鸡背同等.而在雏鸡的40日龄后,可在白天将雏鸡放入林地中,依照其放牧采食方式对雏鸡进行科学补饲处理,在晚上收牧后补饲.科学的补饲方式为:每日晨间放牧前可给予鸡群适量的配合饲料,在晚间则可在将鸡群全部召回鸡舍后给予其补饲喂养处理.具体的补饲量明确因将季节气候作为依据.如在秋冬两季,由于林地杂草、昆虫较少,因此可增加补饲量.而在春夏两季状况正好相反,所以可减少补饲量.与此同时,在土鸡饲养中,需注意保持其日常水分的充分补充,将舍内饮水器放置于食槽间,在放牧地需放置多个饮水器,并做好每日的更换清洁处理,注意做好清洗消毒处理,科学调整饮水器的高度。
林下土鸡的养殖操作较为简单,且后期获取到的经济效益丰厚,因此得到了广大林农的青睐,成为广大林农的重要养殖选择.在土鸡养殖中,需注意从科学选取场地;鸡舍建设;品种选择;放养规模、时间及放养、饲养方式;饲养技术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土鸡的饲养专业水准,促进其发展。
[1]侯清卓.林下土鸡养殖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 (2):83-84.
[2]徐可玲,王明章.浅谈林下土鸡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 2014,(1):129-130.
[3]陈德涌,占爱思,周艳丽,等.林下土鸡养殖技术[J].四川畜牧兽医,2013,(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