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曼
郑州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体操教学探讨
李曼
郑州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国家实行“阳光体育运动”主要是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各类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将“阳光体育运动”转化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逐渐形成了一种“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风潮,在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操教学要跟随“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脚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来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学需求,使体操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完善和充实,将“阳光体育运动”贯穿于整个体操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体操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阳光体育运动;体操教学;教学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不断提升全民的综合素养,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新时期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身心健康、身强体壮、意志力顽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少年,这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特点,体育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主动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群众性的体育锻炼浪潮,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在校学生随着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超重、肥胖等问题,严重的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1],数据中还显示,我国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也在不断攀升,学生的肺活量水平明显下降,学生身体的爆发力、耐力等基本体能素质都在下降,而出现这一系列的身体健康问题,都与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少、教学内容陈旧、巨大的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因素有关。随着国家对学生身体素养的重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阳光体育运动”,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阳光体育运动”明确规定了所有在校学生都必须集体锻炼一个小时,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一阵“阳光体育运动”的风潮。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需要各类学校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学观念[2],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的战略方针,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明确规定,每个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不能少于一个小时,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学校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确保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要在每天体育锻炼一个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3],要至少掌握两项日常的体育锻炼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全民的体质健康水平。但是,现行的体育教学制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只是将“阳光体育运动”变成以一种口号,并没有真正的在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起来。国家启动“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的,借助“阳光体育运动”,让全国范围内的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底下,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体育课的课时进行了调整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推进,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课时明显增加,由原来的一周一节或两节转变为现在的一周三节,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户外运动锻炼,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生升学指标上,开始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4],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过程中,各类学校将素质教育与增强学生体质这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转变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课演变为运动技能或运动项目的教学活动,将课间操改变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自由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弥补了体育课课时有限的问题,延伸了体育课教学。各类学校明确制定“三课、两操、两活动”的体育运动指标,让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在学校操场给学生提供体育器材和相关设施,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注重校本体育课程的实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类学校都在推行校本课程,课程改革要具备特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校本课程可以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地方特色和办学特色[5],在中小学校推进体育校本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还能扩展学生的体育事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此外,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陕西地区的各类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开设一些地方性的课程,像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陕北腰鼓等,都可以在校本课程中体现出来,而且陕北大秧歌和陕北腰鼓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健身项目,也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体育室外活动场所的修建,为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像冬令营、夏令营等体育运动,都可以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要场所。
在各类学校的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专业性的体操技能和相应的专业素养,在各类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体操教学改革,及时的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入,通过体操教学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适应能力,延长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可以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的提升,要多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去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操教学要向健身体操方面发展,在各类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都选择广播体操、绳操、健美操、健身操等运动项目,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得到普遍的追捧,深入开发了体操教学的潜在价值,增强了体操教学的大众健身体操的涵义,树立起新的“健身体操”观念[6]。而“健身体操”是一种非竞技性的体操运动,主要借助持轻器械或者在器械上进行身体操练,也可能是徒手进行身体操练,来促进体操运动者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体操活动。此外,健身体操的相关课程内容要站在传统知识文化和体育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体现出健身体操的体操学科性知识,又要呈现出健身体操的体操课程的创新性。将健身体操课程教学与学校体操教学结合起来,使健身体操向着个性化发展,更加注重体操教学的健康性和和谐化。
学校体操教学的过程中,要将“阳光体育运动”融合进去,增加体操教学的内容,为体操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文体活动,扩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范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集体舞”活动就是一种“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也可以帮助学生愉悦身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传授给学生基本技能,塑造学生完美的形态,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学校体操教学应该顺应新的课程改革浪潮进行改革,对体操教学的相关内容和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在体操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吸收和借鉴本校的地方传统特色运动项目,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可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既要保证学生课学习到必修课程的知识,又要保证学生学习到选修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好的促进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提高学校体操教学的质量。
[1]周唯,王娟,张志胜.“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6∶107-109.
[2]商汝松.“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开展体操课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05∶92-93.
[3]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05∶93-97.
[4]崔波.健美操运动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学改革[J].商品与质量,2011,S4∶242.
[5]金仓,纪媛媛.阳光体育背景下推广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团体操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04∶113-115.
[6]李国杰,李永乐.“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操课引入拓展训练内容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0,24∶268+270.
李曼(1987-),郑州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主要从事体操教练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