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秀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记忆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关键。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更应该注意学会引导。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容易受影响,利用一些活泼的课题比赛、我画你猜等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这样,通过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更乐于识字,主动去学习。
二、拓宽识字环境,教学课堂无限延伸
识字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有限的空间,而应该利用有利的空间。在学生的生活中其实有更为广阔的识字空间。我们可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来教学生识字。学生喜欢这些卡通人物,对于这些字也更加亲近。比如卡通片的名称,卡通形象的名称,这些学生往往都是反复地观看,印象深刻。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看加深记忆,进而以此为中心进行扩展,提高学习的热情。
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成才最重要的场所。在校园里,经常让学生熟悉的“表扬栏”“宣传栏”“光荣榜”等等。营造书香环境,享受知识环境的无限乐趣,同时在班级里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每周、月、期开展各种“识字明星”“识字天才”等评比活动,并给予精神或者特质奖励,来激起学生识字的渴望和浓厚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自觉识字的习惯。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现代教学中,多种多样的科技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我们的汉子是象形字,很多汉字本身的变化发展都是一段故事。学生对于抽象的字不好理解,如果从汉字变形过程入手,可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特别是一些常接触的生活用字。在这个过程中,就像讲故事一样,把这个汉字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特别是通过图画和汉字结合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更快更准地记住。多媒体教学,能够更直观地展现知识,不需要学生根据老师的叙述去还原思考,只简化了思维过程,加深了记忆过程,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老师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汉字具体化、形象化。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根据汉字来配合图画,进行图文联想,这样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逐渐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习惯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汉字是我们的母语,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识字类的综艺节目,大家比比,看看谁认识的汉字多。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需努力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识字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学习天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自主识字的需求,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汉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法,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汉字的规律和方法。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