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往往出现答非所问、回答不到点子上、答案片面等,从而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背景材料供学生参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再与原文、现实生活进行链接,从而为理解内容做好铺垫。
关键词:深刻含义;句子;理解;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这一阶段的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是教得辛苦,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学得痛苦,学生在作答此类题目时感到很困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在表达思想。每位作者都在通过一行行有生命的文字,尤其那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向我们传递着自己的思想和志趣。行走于文字之间,了解作者,了解写作的初衷、背景,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深入探求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作者丰富深沉的情感,就像“厨师”只有发挥出自己绝妙的“烹饪技术”,“句子含义的理解”才能烹出“可口美味”。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帮助学生去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提供阅读背景,指导学生多阅读感悟,帮助理解
在教学某一阅读段的过程中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这时教师就应为学生铺设背景,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体悟。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笑谈‘碰壁”这个故事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对话展开的。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一个教学难点。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分角色读。经过学生阅读后我提问学生“碰壁”一词的含义,在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时,进行相关背景的补充,从而一步步地使学生理解到碰壁是指鲁迅先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教师的补充让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二、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以便从表面深入到文本内部,增强理解
某一篇文章或是某一段落都涵盖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深刻理解作者的言说意旨。如,《生命 生命》一文中:“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样的文字究竟出自一位怎样的作者笔下,她为何在如此平凡的小事中能获得生命的启迪,进而发出生命的宣言?笔者细细思考,尝试在如下品读处链接:
1.在感悟“飞蛾绝境求生”事例后,提出问题,作者为何会对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发出如此震撼和慨叹?链接杏林子的病痛资料,感受作者从绝境中求生的飞蛾身上给予力量,不断地鼓舞自己。
2.在感悟“瓜苗困境生长”事例后,再次追问,作者为何会对小瓜苗的生长如此震撼和慨叹?请学生结合杏林子的处境谈谈,感受她不怨天尤人,不向命运屈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3.在阅读“静听心跳”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时,链接杏林子的写作成就,诠释她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启迪学生追求生命的更高境界!
如此的阅读感悟,不仅引导学生沉潜在作者的语言文字中,还透过文字看到了背后的那个人、那颗心。这样就真正读懂了文,读懂了作者想要言说的意旨。
三、与原文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其境,透彻理解
在选入教材中的阅读作品中,大部分都经过了删改、变动,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短小精悍的文本,这也是为了迎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及理解水平。但有时这恰恰是我们深入解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语句时遇阻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原文当时的具体情境,学生读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就会浅尝辄止,难以感同身受。这时,就很有必要链接原文,引导学生进入彼情彼景中,去理解感受,深入体会这些的语句的准确内涵。
四、与现实生活相统一,积累学习经验,促进理解
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是中年级学生的主要思维特点。这一时期,学生意识中存有许多现象经验,是他们深入理解文本语言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凭借。在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时,如能及时链接学生的生活,与其在头脑中积累的具体现象经验链接,及时打通陌生化与熟知世界的通道,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文本,从而更加深入地去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曹佩.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学周刊,2015(02).
[2]康开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9).
作者简介:季文招,女,1969年8月13日出生,学历:本科,职称:小学高级,就职学校:浙江省庆元县江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