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距离

2016-01-27 19:23:55赵小丽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数学教学生活化

赵小丽

摘 要: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会。大部分的教师也认为数学是很难教授的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小学生由于思维和心理不很成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力还比较弱,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就成为一个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生活化;知识运用

小学生的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是相当大的,这是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这一时期学生还没有成熟的思维模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单单凭借兴趣学习。据一项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好,完全是出于自己喜欢。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研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课堂上的教与学其实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教师愿意倾其所有,学生也愿意全盘接受。但是为何大多数课堂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呢?大多数问题就出在师生双方。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为了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对教材生搬硬套,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对教师的课没有兴趣,从而出现了不愿意听、不愿意学的抵触情绪,或者学不会的畏难情绪。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起步阶段,如果这一阶段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后果是很严重的。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认为师生的顺畅互动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而要走进学生,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分析学情的过程,我们只有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才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备出更适合学生的课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时候,我按照教材的编排给学生讲授,当我在上面大讲特讲各单位之间的换算时,却发现学生在议论纷纷。我只当作是一次简单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事件进行了处理,继续讲课。但是课后,与学习委员的交流中,我才知道,很多学生认为我在这节课讲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这种“不能花的钱”只是他小时候的玩具而已。

听了之后,我开始反思。在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忽视了学生的情况。如今的生活中,学生已经很少用到分这样的钱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不是钱。课堂讲授忽视现实,这对学生正确认识的形成只有不良影响。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缺乏注重学生生活实际的意识,缺乏对学生疑问的及时解答。

二、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体验,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立马被调动起来。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学科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同感。

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其实就是课堂生活化,这是新课标明确提出来的。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材料,设置生活化的场景等,都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归根到底,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比如,在讲到“20以内的加法”时,我为学生设置了去小卖部买文具的场景。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尤其到每学期开学的时候,父母都要带学生去购买新文具,买20元的文具都是可以理解的。学生有了这些经历,在课堂中再现就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这节课就会学得饶有兴趣。尤其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会计算共花多少钱,下次购买东西的时候能够用得到。对于这种离自己生活很近的知识,学生不会排斥,所以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生活中的很多事例与数学知识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用得到。大到发射火箭,小到睡觉吃饭,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既然二者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我们又何愁不能拉近二者的距离呢?

三、拉近学习与运用的距离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运用。所以在学习中,学得好,还用得好,这才是教学的目的。学得好而不会运用,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对自己的发展与成长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缩短知识学习和知识运用之间的距离。其实,课堂教学生活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受小学生思维特点的影响,很多问题只有明确地提出来,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消化。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在每节课知识学习完成之后,都要联系实际情况,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班级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所熟悉的老师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才能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一则学生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尤其是能够解决老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二则学生形成了很好的习惯,学习完课堂知识后,总会思考能够解决哪些问题。现在,每节课下课前几分钟,我都选择让学生来说,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在能想出问题的时候,也就能够熟练运用知识。

其实,学生对于接受各门学科的知识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如何引导学生学。只要方法得当,总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只有喜欢,才能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方海燕.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J].教育,2010(16).

[2]李秀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2(Z1).

[3]郭建平.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意义[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Z2).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8:05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8:19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29:02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