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2016-01-27 15:15:54杨雪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8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导管

杨雪梅

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杨雪梅

目的研究分析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通路并发症使用障碍率(0.14%)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以及动静脉内瘘两种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相近,但动静脉内瘘方式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一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血液透析通过对人体内血液进行引流,使其到达人体外,通过有无数根空心纤维所组成的透析器里,透析液和血液在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对流和弥散实施物质交换,透析液中含机体浓度相似电解质溶液,进而将体内代谢废物有效清除,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将体内多余水分清除,并且将通过净化的血液回输到人体中。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1],近年来我国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患病率逐年上升。本次实验选取6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并且予以不同的方法治疗,现将实验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5±6.3)岁;参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8.3±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予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由专业的手术人员对患者进行置管操作,通常情况下该操作位于患者的右颈内静脉。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还要建立相应的皮下隧道,这一隧道多为弧形,主要位于患者的右颈间处,并且该弧形隧道的出口为患者的右锁骨处。医护人员将导管置放于皮下隧道内,该位置距离隧道出口约2.5 cm左右,通常情况下患者的置管时间最少1年,最长为5年[2]。置管之后,医护人员每次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都需要运用2 ml的肝素钠,同时还有2 ml的生理盐水予以封管操作。

1.2.2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标准的手术操作,患者手术之后的1个月,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应用最短时间为1年,最长时间为9年。对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方法多用W-T2008-B型号的威生力血液透析机,同时还应用比较重要的聚砜膜透析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患者运用相应的碳酸氢盐透析液,并且要求血液透析操作的过程中流血量为250 ml/min,同时透析液流速调至于常规的500 ml/min,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规定≤12 h/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及血管通路并发症使用障碍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液透析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t/V值为(1.52±0.11),尿素下降率为(73.8±6.24)%,参照组患者的Kt/V值为(1.50±0.13),尿素下降率为(73.5±8.01)%,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管通路并发症使用障碍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通路的障碍例数为5例,总工作日为34726 d,平均工作日为776 d,血管通路的使用障碍率为0.14%;参照组患者血管通路的障碍例数为13例,总工作日为11089 d,平均工作日为308 d,血管通路的使用障碍率为1.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障碍率=障碍例数/1000工作日)

3 讨论

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终末期肾病需维持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高血压以及糖尿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血液透析,在整个血液透析治疗过程的中心环节即为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对血管通路的建立在临床上多应用: ①长期中心静脉导管,②动静脉内瘘。通过不断临床实验研究,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具有较多优点,其更为安全,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患者的稳定血流量,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和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中常用的血管通路,由于动静脉内瘘具有使用时间长、血流量稳定、安全、感染机会少等优势,因此,临床中多将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但是,内瘘手术后不能立刻使用,并且会受到血管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并且对患者心脏负荷进行加重,存在穿刺疼痛。

本次实验选取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对参照组患者予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通路并发症使用障碍率(0.1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予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或者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其临床治疗效果相似,但是动静脉内瘘的方法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冯爱桥,李涛,刘爱林,等.改良钢丝引导法留置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在1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临床内科杂志,2012,29(1):59.

[2]胡兆雄.非抗生素封管技术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相关菌血症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中国血液净化,2014,13(1):31-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066

2015-12-04]

115000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肾内科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导管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0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1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动静脉内瘘应用单纯纱布折叠指压法压迫止血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