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确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6-01-27 15:15:54刘全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8期
关键词:镜检查消化道息肉

刘全军

胃肠镜检查确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刘全军

目的分析胃肠镜检查确诊的消化道出血原因。方法8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予以胃肠镜检查,分析出血的原因。结果确诊率为92.86%。病因分析: 慢性结肠炎症19例(22.62%),肠息肉23例(27.38%),大肠癌23例(27.38%),溃疡性结肠炎5例(5.95%),血管畸形4例(4.76%),痔、肛裂4例(4.76%)。病灶部位分析: 乙状结肠23例(27.38%),回盲肠5例(5.95%),直肠32例(38.10%),降结肠8例(9.52%),升结肠6例(7.14%),横结肠4例(4.76%)。结论胃肠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最大限度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胃肠镜;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消化道出血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其包括上、下消化道出血,通过临床症状可初步鉴别显性出血、急性大出血及隐性出血,而经胃肠镜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消化道出血的原因[1]。临床中对下消化道出血方面诊断难度较大,但明确出血灶予以处理并明确病因对疾病治疗具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对8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胃肠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女37例,男47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4.64±5.48)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5.46±2.45)年;均为显性出血,表现为鲜血样便、果酱样便、脓血便等;临床主要表现: 57例腹泻,15例腹泻交替、便秘,67例腹痛,7例排便不畅,24例贫血。

1.2方法 患者行胃镜检查,非急诊者于检查前常规口服20% 250 ml甘露醇,对糖尿病患者及已脱水患者禁忌使用甘露醇,对大便干结便秘患者,予大量甘露醇极易引起患者腹痛加剧,可服用具肠道清洁时间短、次数少、排便快等特点的复方聚乙二醇,然后再检查肠道。除无法持续插镜患者,其余均把结肠镜插入至回盲部确定出血位置,肠镜急诊患者可予以肠道清洁,其他患者则不予以灌肠与导泻处理;检查期间需反复对活检钳道冲水,同时吸引肠腔中积血,并缓慢推入结肠镜,直到出血灶明确后停止。

2 结果

84例患者经镜检78例(92.86%)明确病因,剩余6例(7.14%)出血原因待临床进一步检查。病因分析: 慢性结肠炎症19例(22.62%),肠息肉23例(27.38%),大肠癌23例(27.38%),溃疡性结肠炎5例(5.95%),血管畸形4例(4.76%),痔、肛裂4例(4.76%)。病灶部位分析: 乙状结肠23例(27.38%),回盲肠5例(5.95%),直肠32例(38.10%),降结肠8例(9.52%),升结肠6例(7.14%),横结肠4例(4.76%)。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移行Treitz韧带之下的肠管内出血,其共分为隐性出血、显性出血及急性出血[2]。目前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下消化道出血情况尚无统一数据,血管结构不良与憩室属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慢性结肠炎症19例,肠息肉23例,大肠癌23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血管畸形4例,痔、肛裂4例。病灶部位: 乙状结肠23例,回盲肠5例,直肠32例,降结肠8例,升结肠6例,横结肠4例。综合分析可知,大肠癌、结肠炎症、肠息肉等均为导致患者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且出血位置中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最常见。胃肠镜检查为消化道出血确诊主要手段,于临床检查中若存在成像模糊、肠腔中存在过量血液或粪便等情况,可能与肠道未得以充分准备而导致,则需>2次检查方可找出出血病灶[3]。所以,临床于胃肠镜检查展开前,应首先对消化道出血者予以清洁肠道工作。以往临床大部分将灌肠法作为肠道清洁法,但是因老年患者耐受力、体质弱等一系列特点,故需尽量少用灌肠法进行肠道清洁。本组患者在进行胃肠镜检查时,予以患者20%甘露醇250 ml口服进行肠道清洁,且针对存在糖尿病、脱水者及便秘、大便干结症状者均禁忌使用甘露醇。针对全身健康状况较差者,临床需及时予以有效、合理的对症治疗,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耐心讲解治疗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产生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促使其可积极配合胃肠镜检查。本研究结果显示,6例(7.14%)患者经镜间未对其出血灶予以明确,临床可进一步开展血管造影或内镜检查。针对由于血管原因导致消化道出血者,临床医生尽可能以未停止出血时作为检查最佳时机,以防止漏诊现象的发生。本研究中发现,癌肿与息肉均为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且直肠与乙状结肠均为出血的高发部位。相关报道显示[4],肠息肉的高发区域,亦为肠癌的高发区域,故肠息肉可当作肠癌癌前病变,如果临床早期有效诊疗肠息肉,则可最大限度的降低癌变率。

综上所述,胃肠镜检查为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重要手段,其对消化道出血明确原因具积极意义,不仅能够发现病灶出血位置,而且对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1]谭炜,戈之铮,高云杰,等.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及其预后的影响.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5):244-248.

[2]卢如相.胃肠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现代消化及介入杂志,2015,20(3):291-293.

[3]杨小彩,周笑芬,卫庆,等.ICU患者行CRRT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2):189-190.

[4]张大方,高杰,李澍,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原因及治疗.中国综合临床,2013,29(5):342-3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040

2016-01-18]

467000 河南平顶山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镜检查消化道息肉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29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 12:13:45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间苯三酚预防无痛肠镜检查后腹痛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