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富 (贵州省翁安县永和镇农业服务中心 550407)
王世清 (贵州省翁安县动物疫控中心 550407)
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钟永富 (贵州省翁安县永和镇农业服务中心 550407)
王世清 (贵州省翁安县动物疫控中心 550407)
猪瘟是翁安县猪群的常发常见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出血、广泛性炎症为主。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可通过摄食含有该病原的血液或被该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粪、尿等直接感染;或通过被污染的各种器械被感染;可通过吸血昆虫等媒介传播;通过交配传播及胎盘垂直传播等高度传染性人畜共患病。又称红皮病、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归类为支原体属。病原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一般多为隐性感染。急性期以发热 (40~41.5℃)、贫血、黄疸为特征。过去该病一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增高,报导也逐渐增多。附红细胞体病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报导,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危害。近年来,贵州省凯里、罗甸、铜仁、都匀、贵阳等县市相继发生了一种以高热 (40~41.5℃)、贫血、黄疸、耳及四肢下端发绀,先便秘后腹泻,发病率高 (23.3~100%)、死亡率高 (30~70%)为特征的疾病。由于附红细胞体病与其他发热类疾病的临床症状相似,常导致诊断、治疗不准确不及时,给养殖业造成较大损失。2015年5月瓮安县永和镇某养殖户饲养的35头猪发病,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和猪瘟混合感染,以发热、出血、广泛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以及实验室诊断将诊治结果报道如下。
2015年5月贵州省瓮安县永和镇某养殖户饲养的35头猪相继发生一种以高热 (40~41.5℃)、贫血、黄疸,背部、耳及四肢下端发绀,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疾病。主诉发病以来已用过恩诺沙星、链霉素、青霉素、病毒唑等抗生素,均无疗效。发病猪为育肥猪,发病率34.3% (12/35),发病死亡率33.33% (4/12),从发病到死亡病程约5~10d。
发病初期患猪被毛粗乱,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胸肋轮廓突出,拱背缩腹,嗜睡,咳嗽,体温升高达40~41.5℃。发病后期行走摇摆、站立不稳;耳、四肢下端及背部皮肤发绀,双耳肿大、耳尖坏死;鼻端、下唇及四肢均出血点;眼结膜黄染或苍白;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个别呈水样性腹泻、粪便带气泡、恶臭;尿液呈棕红色。
解剖1头重病猪和3头刚死亡的猪,病理变化基本相似。主要有血液稀薄、血凝不良;胸及颈部淋巴肿大、出血、坏死;肠系膜淋巴出血、肿大、呈浅黄色或大理石状;心肌变薄,2头猪心脏肿大与胸壁粘连;肺水肿,呈淡黄色,心叶坏死、有胶冻样渗出物,肺与胸膜粘连;肝肿大,1头猪肝浆膜有乒乓球大小的细颈囊尾蚴寄生;胆囊萎缩,胆汁呈浅黄色;1头猪胃浆膜上有乒乓球大小的细颈囊尾蚴寄生,胃内无食物;肠壁变薄,肠腔无内容物、充满气体,黏膜上有碗豆大到胡豆大小的钮扣状的溃疡灶;直肠出血、坏死,浆膜下有胶冻样浸润;尿液呈浅黄色。
无菌采集4头猪的血液、扁桃体、肝脏。制作鲜血涂片,自然干燥,甲醛固定,分别用姬姆萨染色1h和猪附红细胞体快速镜检诊断试剂染色3min,馏水冲洗,干燥后镜检。在400倍光镜下:病初可见红细胞变形,且不同区域的变形程度不一,畸形率80~95%。变形的红细胞呈星芒状、齿轮状、刺猥状、塔松状、多边形等多种形状。后期由于红细胞严重变形,甚至破裂,导致网织红细胞增多。暗视野下红细胞表面有不同形状的小颗粒附着,调节微调可见到微黄色的折光小点。1000倍油镜下可见一个红细胞表面有1~12个附红细胞体散在、成团或成链状附着,其形状呈月牙形、球形、梨形、逗点形等,大小不一。猪附红细胞体快速镜检诊断试剂染色:附红细胞体呈蓝紫色,红细胞呈淡蓝色,调节微调可见附红细胞体有折光性。姬姆萨染色:附红细胞体呈深蓝紫色,红细胞呈蓝紫色,调节微调附红细胞体呈淡黄色的折光。取肝脏组织接种于琼脂平板,38℃培养48h未见细菌生长。取扁桃体作荧光抗体试验,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有胞浆荧光,为猪瘟阳性反应。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发现病原,从而确诊该猪场发生的疾病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瘟混合感染。
对发病猪及时进行隔离,使用三氮脒进行治疗。未发病猪转到干净圈舍饲养,做好环境消毒净化,全群进行猪瘟疫苗紧急预防注射,疫情得到控制。
(1)由于发病初期未能及时准确诊断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致使本次发生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瘟发病率高34.3%,发病死亡率33.33%。
(2)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瘟近年来在瓮安县均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有:从集贸市场购进未经检疫的猪;任意出售病猪,造成扩大传染;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隔离等。
钟永富 (1965-),男,汉族,贵州省翁安县人,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及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