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刚 (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畜牧兽医站 401249)
母羊产后瘫痪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吕金刚 (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畜牧兽医站 401249)
目前,母羊产后瘫痪是养羊生产中多发疾病之一,对养羊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作者通过对母羊产后瘫痪的危害和母羊产后瘫痪的病因分析,为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为养羊生产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母羊;产后瘫痪;危害;原因分析;治疗措施
母羊患产后瘫痪病是在怀羔期间由于营养不良致使体内钙磷比例失调为身体发病埋下病根,分娩应激致使血钙水平急速下降,诱发神经机能失调而瘫痪,如不能急速对母羊患产后瘫痪救治极易发生死亡。因此,对于该病必须坚持 “以预防为主,未病先防”的原则,把疾病防治在初发期,防患于未然,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
母羊产后瘫痪轻症者基础生理机能衰退,产生运动失调、采食量下降、泌乳量减少或停止泌乳、母性丧失、拒哺乳等,由此导致所产羔羊的成活率极其低下;重症病例产生严重的神经症状,消化器官 (含咽、舌、胃肠道等)、呼吸器官 (肺脏、呼吸肌等)、肢体麻痹等,无有效救治措施或救治不及时,可造成极高的死淘率。本病尤其以高产奶山羊最容易发病,发病后母、羔相互间产生连带影响,直接导致综合养殖效益大幅折扣,极不利于自繁自养规模羊场的长远发展。
本病主要诱导因素是饲喂方式不合理,处于孕产期母羊日粮要求多元化,保证营养全价。若母畜日粮中钙磷物质不足量或搭配比例不当,或长期饲喂单一的粗饲料,就很容易引起本病。在规模化、集约化舍饲模式下,高产乳量、多胎率的怀孕末期母羊,其饲料营养不全价或过剩,特别是钙磷物质长期缺乏或比例失调,极易引发本病。
临产过程中,母羊分娩时间过长、失血量较多、泌乳耗钙等,可引起血糖、血钙含量急剧降低,降钙素抑制副甲状腺素的骨溶解作用,导致调节过程不能适应,而变为低钙状态,于是引起发病;临产母羊个体属于过敏体质、不良遗传基因后代等,生产过程中神经系统过度紧张 (抑制或衰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能异常,机体正常的生理及代谢机能紊乱,就会造成即时性低血糖、低血钙,从而引发本病。母羊产后开始泌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钙,使母羊血钙含量急剧下降。
母羊配种受孕后的营养需要量增加,而母羊的怀孕期一般在冬季,许多养殖户习惯饲喂秸秆,少精料,羊因营养不良冬季掉膘严重,再加上冬季气温低、光照时间短,羊的户外活动减少,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少,很容易因VD缺乏和钙磷比例失调而患骨质软化病,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产后瘫痪。
病发初期病羊的精神状态出现低落,头颈的姿势出现不正常的歪斜,呈表现为S状的弯曲,食欲下降,反刍停止,行走时步态摇晃或不能很好的站立,排便现象减少。伴随病情发展,病羊的四肢发生瘫痪,卧地无知觉反应,有的四肢出现抽搐或痉挛,咽部、舌部等部位出现麻痹。锐器刺激皮肤时反应迟钝,体温正常。该类疾病大部分出现在产羔后的1~3d内,最急的病程在12h内,如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抢救极易造成母羊死亡。据了解有部分母羊在发病前无明显症状。
(1)以提高血钙和减少钙的流失为主,辅以其他疗法。用20~3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50~100ml,一次缓慢静脉注射,需时10~20min;也可肌肉分点注射2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25~50ml,同时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10~20ml,每日1~2次,连用3d;亦可肌肉注射50mgVB1加维丁胶性钙8ml,每日1次, 连用5~7d。
(2)羊若瘫痪,让羊横卧,用导乳管 (无尖静注针头也可)煮沸消毒后插入病羊乳头孔内,再把导乳管 (或针头)接上打气筒,由一人固定好乳头插入的导乳管,另一人向乳房打气,打至充满但不坚实即可,然后用纱布条扎紧乳头1~2h后解掉,两个乳头同样操作,间隔1h再重复操作一次。通过向乳房送风,使乳房膨胀抑制泌乳,使血钙不降而升,治疗5h后扶羊站立,逐渐康复。
(1)对3~6岁发育良好或过去发生过产后瘫痪的母羊,在怀孕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日粮中保持适当的钙磷比例,产前2周应减少含钙多及高蛋白的饲料,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加阳光浴;母羊分娩后立即让其饮温盐水并补充钙质饲料。可在产前及产后针对性加喂多维钙片或其他钙片,每日10~20片,拌料投喂,预防效果较佳。产后1~3d内每天给予蔗糖20g。
(2)患羊因出现运动障碍,为防止肌肉萎缩可注射VB12,适当使羊兴奋,可用些中枢兴奋药如安钠咖等,输液40min后不见排尿可用利尿药如速尿等,见尿可以适当补钾。病羊一旦卧地不起,要单独放在垫草较厚的地方,防止长期卧地造成骨棱处的皮肤磨破,及时地给其翻身,防止长褥疮,同时要饲喂质量较好的草料等。
(3)能繁母羊属于过敏性体质,如存在不良遗传基因,以及年老、病弱等情况,是导致本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淘汰上述劣质个体,组建一个优势的健康群,是自繁自养规模羊场的必要性保障。
吕金刚 (1963.3-),男,汉族,重庆市长寿区人,兽医师,研究方向:疫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