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2016-01-27 13:10:10黄志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瑞克达拉脑组织

黄志强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黄志强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前瞻性、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取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7.82±5.32)分,低于对照组的(14.56±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依达拉奉比较,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尤瑞克林;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据统计,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为脑血管疾病的75%~80%,急性脑梗死具有致残率、死亡率高等特点,存活的患者中约有50%~70%的患者存在失语、偏瘫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老年人群属于急性脑梗死的好发人群,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2]。急性脑梗死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研究旨在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期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31±3.32)岁。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C T确诊;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48h内入院;③符合中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④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过敏体质、脑出血、心肺功能障碍、糖尿病、心肌梗死、近期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史以及严重肝肾基础疾病患者。根据前瞻性、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200mg/d)、阿托伐他汀口服(20mg/d),血栓通500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依达拉奉治疗,将30mg依达拉奉注射液加至100m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2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的使用剂量与对照组一致,尤瑞克林0.15PNA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1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痛等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3]:①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降低0~17%;②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③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胃1~3级;④治愈:NIHSS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7.82±5.32)分,对照组为(14.56±5.26)分,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指机体大脑局部供血区域的血流减少或中断而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缺氧、缺血等神经系统综合征[4]。急性脑梗死病灶主要是由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及中心坏死区组成。缺血半暗带仍存在部分侧支循环,仍可获得少量的血液供给,因此有部分神经元是存活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是抢救缺血半暗带中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而减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再灌注损伤是保护脑组织的重要方法[5]。溶栓治疗是当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减少梗死的面积,并使血管再通,从而挽救濒死的脑细胞。但由于大多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因此采用溶栓治疗极易诱发自发性出血,加之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比较短,溶栓治疗的失败率比较高,且极易并发出血,因此溶栓治疗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比较受限[6]。随着患者脑组织血流量的增加以及大脑局部侧支循环的开放,患者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会导致机体内自由基大量增加,从而使机体的脑组织损害程度加剧,因此清除自由基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

依达拉奉属于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对脂质的过氧化作用产生抑制,还能阻碍缺血半暗带发展成为脑梗死,同时还能减少梗死灶的血流量,使大脑中N-乙酰门冬氨酸的含量提高,从而起到缓解脑损伤的作用[7]。此外,依达拉奉并不会影响机体的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等,因此并不会增加机体脑组织出血的风险。尤瑞克林属于一种鸟激肽原酶,其能对激肽原产生作用,使其产生激肽,激肽能作用于激肽β-1受体,从而扩张性选择脑补微血管,使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有效改善缺血区域的氧供给情况,有效减小脑梗死的面积。除此之外,尤瑞克林还能使超氧化物的生成量减少,从而减少由于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尤瑞克林属于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使激肽酶转化成为血管紧张素和激肽,能对血小板的聚集产生抑制作用,还能使红细胞的氧合能力及变形能力增强[8]。动物实验表明,尤瑞克林能抑制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还能使局部脑血流量增加,促进神经胶质细胞迁移向缺血区,从而起到保护濒死神经细胞的作用。尤瑞克林能对缺血部位的血管进行选择性扩张,并有效促进血管的新生,使缺血脑组织的血流量增加,从而有效改善机体的脑微循环。尤瑞克林适用于错过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患者以及溶栓禁忌证者[9]。

本研究结果显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患者,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尤瑞克林能抑制脑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两者合用,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一过性低血压的发生,防止头晕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建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药物[10]。

综上所述,与单用依达拉奉比较,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1]牛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1-13.

[2]郑东焕.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26-127.

[3]王素艳,李艳琴,李伟,等.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IL-17、hs-CRP及MMP-3水平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499-1501.

[4]王虹,金莎,李骏峰.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5):640-644.

[5]万宝珍,徐雪梅.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4):467-468.

[6]李秀芹,高勇.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 2146-2148.

[7]李秋玲,尧慧燕,钟高贤,等.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2):113-115.

[8]黄开云.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7):112-113.

[9]夏学英.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6):63-64.

[10]郑曼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0):136-13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88

2016-06-21]

112000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南马路西段铁岭县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瑞克达拉脑组织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