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萍 王翼华 崔建蕾 王前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丁燕萍 王翼华 崔建蕾 王前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例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等指标水平分别为(6.2±0.4)mmol/L、(40.2±20.2)μg/min、(124.3±15.4)μ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8.0±0.5)mmol/L、(53.2±24.5)μg/min、(144.3±18.2)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BUN、UAER、SCr等指标,且安全性高。
前列地尔;高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长期的糖尿病造成患者的眼、肾、心脏、血管等各组织出现功能障碍,特别是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了严重损伤。而糖尿病并慢性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糖尿病并慢性肾病主要见于高龄糖尿病患者,高龄患者伴有基础性疾病较多,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有资料显示前列地尔对于糖尿病并慢性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本次作者以本院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病患者为例,分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0~2014年收治的200例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80~95岁,平均年龄(88.0±3.0)岁;糖尿病病程15~28年,平均病程(19.5±3.4)年。对照组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80~96岁,平均年龄(88.0±3.5)岁;糖尿病病程16~29年,平均病程(20.0±3.4)年。患者年龄均≥80岁;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力衰竭、感染、心肌梗死、血糖血压不稳定患者;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血糖、控制血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同时予以低蛋白低盐饮食控制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添加前列地尔治疗,具体方法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1203)10 μg加入10ml生理盐水缓慢静注,1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BUN、UAER、SCr等指标,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2]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恢复正常或减少≥30%;有效:尿蛋白排泄率下降10%~29%;无效:患者的尿蛋白排泄指标无改善或下降<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显效65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显效45例,有效2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73,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UN、UAER、SCr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的BUN、UAER、SCr的指标分别为(10.0±0.5)mmol/L、(67.5±23.3)μg/min、(161.2±18.4)μmol/L,对照组分别为(9.8±0.6)mmol/L、(68.0±25.0)μg/min、(160.7± 20.3)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0、2.023、1.20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UN、UAER、SCr指标分别为(6.2±0.4)mmol/L、(40.2±20.2)μg/min、(124.3±15.4)μmol/L,对照组分别为(8.0±0.5)mmol/L、(53.2±24.5)μg/min、(144.3± 18.2)μmol/L。两组BUN、UAER、SCr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仅有观察组患者治疗当天出现轻微恶心,予以相关对症处理后好转。
在对糖尿病并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中,微量白蛋白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3],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的过滤和灌注增加,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过滤增加,从而导致尿蛋白的水平增加,患者可有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增加了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在对糖尿病并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中,降低其尿蛋白学水平可减少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并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
常规对于糖尿病并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控制血压、血糖,降低尿蛋白的水平,保护肾功能同时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由于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病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基础性疾病多且病情较长,常规的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提高治疗效果作者在常规的治疗中添加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前列地尔的主要成分为前列腺素E1,是临床常用的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前列地尔注射液以微脂球为药物载体,保护其药物的活动,通过注射后可均匀分布在患者的血液内,发挥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另外该药物还可抑制细胞因子的活性,减少肾脏的炎性反应,从而减少尿蛋白的水平,保护患者的肾脏[4]。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2.0%(χ2=15.27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UN、UAER、SCr等指标水平分别为(6.2±0.4)mmol/L、(40.2±20.2)μg/min、(124.3±15.4)μ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8.0±0.5)mmol/L、(53.2± 24.5)μg/min、(144.3±18.2)μmol/L(P<0.05)。
综上所述,在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BUN、UAER、SCr等指标,且安全性高。
[1]房彩芬.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2):51-52.
[2]丁巍.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00-201.
[3]李迪.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154-155.
[4]廖淑金,杨川,江慧琦,等.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121-1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73
2016-09-20]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