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斑潜蝇蛹的耐寒性研究

2016-01-26 03:30:27宋保伟
农业与技术 2015年24期
关键词:耐寒性防治

宋保伟

摘 要:本文根据昆虫耐寒性研究的文献并结合低温暴露实验,表明低温对美洲斑潜蝇耐寒性的影响是显著的,其存活率为0%时的温度为-15℃,高于宁夏冬季平均最低气温-20.1℃,说明美洲斑潜蝇在当地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其越冬存活的主要场所是冬暖式蔬菜大棚及大小拱棚。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蛹;防治;耐寒性;低温暴露实验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07

引 言

美洲斑潜蝇是世界性检疫害虫,是一类潜叶危害的昆虫。其发生代数多,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特别是豆类、瓜茄类和十字花科蔬菜危害尤为严重。它是变温动物,温度对其影响是不言而语的,尤其低温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其发生、分布、生殖和扩散[1]。明确美洲斑潜蝇的耐寒性对于其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能否向北扩散并建立稳定的种群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虫以蛹越冬[2],因此,研究其耐寒性对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美洲斑潜蝇的特征

美洲斑潜蝇是双翅目(Agromyzidae)植潜蝇亚科(Phytomyzinae)斑潜蝇属(Liriomyza Mik)的蝇类昆虫[3]。

1.1 寄主

主要寄主是黄瓜、菜豆、马铃薯等。严重时受害率100%,叶片受害率70%[4]。

1.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3~2.3mm,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卵米色半透明;蛹椭圆形,橙黄色,腹面稍扁平[4]。

1.3 生活习性

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卵经2~5d孵化,幼虫期4~7d,蛹经7~14d羽化成虫[4]。

1.4 危害特点

成、幼虫均可危害,雌成虫飞翔过程中将植物叶片刺伤,取食并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危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烧,严重的造成毁苗[4]。

2 材料与方法

低温暴露实验,本实验从宁夏银川市军马场温棚采集美洲斑潜蝇蛹,用冰箱测定其不同温度梯度和不同时间梯度的低温存活率。根据冰箱的温度范围,选择-15℃、 0℃和10℃3个温度梯度,共分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蛹。在冰箱中完成低温暴露实验,取出后各观察15d,因为美洲斑潜蝇蛹期为7~14d[3]。得出其存活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2 分析

图1、图2表明: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降低,美洲斑潜蝇蛹死亡率升高,存活率减低,其存活率为0%时的温度为-15℃。说明美洲斑潜蝇蛹在该地区的耐寒性较强。持续相同时间,3个温度梯度的存活率最高的是10℃,其次为0℃,最低为-15℃。当温度为10℃时,持续3d其存活率为50%,即致死中时间为3d;当温度为0℃时,致死中时间为2d,表明低温对美洲斑潜蝇蛹的影响是显著的。

4 小 结

根据宁夏银川市近年来冬季气象资料,冬季平均最低温为-20.1 ℃[5],低于-15℃,该虫以蛹越冬,在银川自然条件下,美洲斑潜蝇蛹不能越冬。所以,美洲斑潜蝇蛹越冬存活的主要场所可能是冬暖式蔬菜大棚及大小拱棚。因此,要把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重点放在温棚上。

采取温棚内烧毁或深埋危害作物残体,切断虫源。春季温棚通风时,要在通风口盖上遮虫网,防治其向大田蔓延[3-4]。该虫有趋光性,可采用黄板诱杀。严格检疫,防止扩大蔓延。

综上所述,搞好春季蔬菜大棚内防治,对减轻大棚蔬菜损失和防止害虫向露地蔬菜上转移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5 讨 论

本实验用冰箱模拟低温暴露实验只考虑了2个影响昆虫耐寒性的因素,即温度和时间,但实际影响昆虫耐寒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冷却速率、持续低温、瞬时低温等,这些都对昆虫的耐寒性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推出一个更加全面和复杂的低温暴露实验模型,这对昆虫耐寒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景晓红,康乐.昆虫耐寒性的测定与评价方法[J].昆虫知识,2004 40(1).

[2] 邹艳华等.白山地区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的探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1).

[3] 康乐.斑潜蝇的生态学与持续控制[J].科学出版社,1996.

[4] 吕佩珂,刘文珍.蔬菜斑潜蝇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1997(2).

[5] 孙尚贤,杨汉森等.宁夏农事活动历[J].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11).

猜你喜欢
耐寒性防治
黑龙江地区赤松梢斑螟越冬幼虫的耐寒性
低温胁迫下的油茶品种耐寒性评价
红醋栗嫩枝扦插育苗及高产栽培技术
牛有机磷中毒的诊疗与防治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及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药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应用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甜玉米自交系萌芽期耐寒性的鉴定和筛选(内文第22~26页)图版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