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导 语:2016年6月22日,第七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郑州召开第十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玉米、水稻、棉花、大豆、花生、西瓜、小麦等七种主要农作物41个新品种,本刊自2016年第10期起陆续刊登。
品种名称:郑杂棉19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1
转基因生物名称:郑ZM19
申请单位: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贾新合、李宾、王保勤、刘书梅、杨晓明等
品种来源:郑HN323×郑HN289
特征特性:单价转抗虫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4~117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99.6~118.3cm;叶色深绿,叶片掌状,中等偏大,茎杆茸毛较少;铃卵圆型,较大;第一果枝节位6.3~7.1节,单株果枝数13.1~14.6台,单株结铃23.2~23.9个,铃重6.1~6.8g,衣分38.6%~42.6%,子指10.6~11.2g,霜前花率94.8%~96.9%。
抗病鉴定:2013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8.8,黄萎病指18.4,抗枯萎病和黄萎病;2014年鉴定:枯萎病指3.7,黄萎病指17.1,抗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603,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3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mm,断裂比强度29.7cN/tex,马克隆值5.30,整齐度指数85.5%,伸长率5.7%,反射率79.8%,黄度7.6,纺纱均匀性指数140。2014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4mm,断裂比强度28.5 cN/tex,马克隆值5.6,整齐度指数84.0%,伸长率5.3%,反射率75.2%,黄度7.3,纺纱均匀性指数122。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80.8kg、109.6kg、100.4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3.3%、13.8%、12.5%,皮棉比对照鲁研棉28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62.9kg、111.2kg、107.6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4.0%、15.5%、15.5%,皮棉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极显著。2015年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98.9kg、125.3kg和116.9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5.2%、15.9%和15.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 豫棉50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2
转基因生物名称: 豫棉50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房卫平、唐中杰、吕淑平、谢德意、聂利红等
品种来源: 9917×银山8号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1~115天。株型塔型、较松散,株高104.1~107.3cm,叶色深绿,叶片掌状,茎杆少毛;铃卵圆形,中等偏大,吐絮畅。第一果枝节位6.5~6.8节,单株果枝数13.3~14.1台,单株结铃21.8~23.9个,单铃重5.9~6.7g,子指10.3~11.0g,衣分38.9%~40.41%,霜前花率95.7%~96.34%。
抗病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16.0,黄萎病指30.3,耐枯萎病和黄萎病;2013年鉴定:枯萎病指19.0,黄萎病指28.6,耐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4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952,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2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检测:上半部平均长度29.9mm,断裂比强度31.2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指数85.2%,伸长率5.6%,反射率78.5%,纺纱均匀性指数148.3。2013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mm,断裂比强度29.4cN/tex,马克隆值4.6,整齐度指数84.6%,伸长率5.3%,反射率79.0%,纺纱均匀性指数143.3。
产量表现:2012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292.7kg、皮棉116.3kg、霜前皮棉111.2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8.5%、6.7%、6.1%,皮棉增产显著;2013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261.0kg、皮棉100.0kg、霜前皮棉95.9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7.8%、9.0%、9.5%。2014年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66.0kg、107.5kg和103.2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3.4%、10.3%和11.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中棉所94A213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3
转基因生物名称:中棉所94A213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 种 者:范术丽、喻树迅、魏恒玲、庞朝友、王龙等
品种来源:中棉425×特早熟材料92047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杂交夏棉品种。生育期98~103.6天。植株筒型,株高64.4~72.0cm,第一果枝着生5.5~5.6节,叶绿色,叶片掌状,缺刻浅,茎杆茸毛稀,青紫色;铃卵圆型,铃面粗糙,有钝尖;单株结铃10.8~12.5个,铃重5.0~5.5g,衣分40.2%~42.8%,子指10~10.4g,霜前花率89.3%~95.7%。
抗病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8,黄萎病指31.1,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3年鉴定:枯萎病指9.9,黄萎病指32.9,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农业部转基因环境安全及植物抗性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97,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mm,断裂比强度30.5 cN/tex,马克隆值4.6,整齐度指数86.1%,伸长率6.2%,反射率78.3%,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52.8。2013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4mm,断裂比强度32.4 cN/tex,马克隆值5.27,整齐度指数85.3%,伸长率5.9%,反射率77.3%,黄度8.0,纺纱均匀性指数144.8。
产量表现:2012年河南省夏棉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00.0kg、80.1kg和71.2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3%、6.4%、6.1%;2013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1.2kg、89.0kg和84.1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9.1%、16.5%、17.3%。2014年河南省夏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86.5 kg、78.5 kg和75.0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4.0%、5.5%和5.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于河南省棉区夏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中棉所94A361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4
转基因生物名称:中棉所94A361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 种 者:范术丽、王龙、王寒涛、喻树迅、庞朝友等
品种来源:中棉425×中605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杂交夏棉品种,生育期94~101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73.7~75.2cm,叶色深绿,叶片掌状,中小;茎杆茸毛稀,青紫色;花冠乳白色;铃圆型,有钝尖,铃面光。第一果枝着生5.3~5.5节,单株有效铃10.8~11.6个,铃重5.1~5.8g,子指10.2~10.4g,衣分38.1%~42.8%,霜前花率89.2%~93.5%。
抗病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4.8,黄萎病指30.7,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3年鉴定:枯萎病指17.5,黄萎病指32.5,耐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农业部转基因环境安全及植物抗性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601,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2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mm,断裂比强度31.4 cN/tex,马克隆值4.7,整齐度指数86.3%,伸长率5.4%,反射率78.7%,黄度7.9,纺纱均匀性指数155.3。2013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7mm,断裂比强度32.8 cN/tex,马克隆值5.3,整齐度指数85.2%,伸长率6.2%,反射率76.4%,黄度8.5,纺纱均匀性指数145.0。
产量表现:2012年河南省夏季杂交棉区域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231.8kg、皮棉87.8kg、霜前皮棉78.4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3.4%、15.7%、17.4%,皮棉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极显著;2013年续试,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223.7kg、皮棉89.6kg、霜前皮棉83.5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0.8%、17.0%、18.1%,皮棉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极显著。2014年河南省夏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03.6kg、87.3kg和81.3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3.6%、17.2%和14.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于河南省棉区夏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百棉9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5
转基因生物名称:百棉9号
申请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育 种 者:王清连、张金宝、王清田
品种来源:百棉1号 × BMD016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13~116天。植株塔型,较紧凑,株高103.2~113cm,叶色深绿,叶片中等大小;茎杆茸毛少;铃卵圆形,吐絮畅,易收摘。第一果枝节位6.4~7.7节,单株果枝数13.9~14.9台,单株结铃21.2~24个,单铃重6.3~7.0g,子指11~11.9g,衣分38.8%~40.7%,霜前花率86.2%~96.2%。
抗病鉴定:2011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3.4,黄萎病指21.2,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2年鉴定:枯萎病指2.9,黄萎病指23.1,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3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694,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1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mm,断裂比强度29.5 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指数84.9%,伸长率6.4%,反射率76.5%,黄度7.5,纺纱均匀性指数143.3。2012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6mm,断裂比强度28.7 cN/tex,马克隆值5.2,整齐度指数84.7%,伸长率5.0%,反射率79.0%,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33.0。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结果: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12.3kg、86.6kg、74.6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1.3%、9.3%、12.4%;2012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301.9kg、 117.9kg 、113.5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6.5%、15.0%、14.8%。2013年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55.43kg、99.49kg和92.77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1.75%、9.07%和10.7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于河南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中棉所3018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6
转基因生物名称:中棉所3018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 种 者:姚金波、张永山、陈伟、李燕、褚丽等
品种来源:鲁棉研21号/库车-6
特征特性:单价转抗虫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5~118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96.7~112.0cm;叶色中绿,叶片掌状,中等大小;铃卵圆型,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6.8~7.2节,单株果枝数12.9~13.9台,单株结铃20.5~22.6个,铃重5.9~6.5g,衣分39.5%~41.65%,子指11.1~11.7g,霜前花率92.4%~97.57%。
抗病鉴定:2013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4.0,黄萎病指17.2,耐枯萎病、抗黄萎病;2014年鉴定:枯萎病指5.2,黄萎病指17.2,抗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4%,Bt蛋白表达量515,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3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0mm,断裂比强度31.2 cN/tex,马克隆值5.3,整齐度指数84.7%,伸长率5.5%,反射率76.7%,黄度8.5,纺纱均匀性指数137。2014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3mm,断裂比强度30.8 cN/tex,马克隆值5.3,整齐度指数85.2%,伸长率5.6%,反射率77.5%,黄度7.7,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70.7kg、106.7kg和98.4kg,分别比对照增产10.7%、10.1%和11.1%,皮棉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53.9kg、106.1kg和103.2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4.1%、3.5%和4.1%。2015年常规春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75.4kg、114.9kg和110.1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6.2%、6.3%和8.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 银山14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7
转基因生物名称:银山14号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房卫平、唐中杰、赵付安、李武、吕淑平
品种来源: 豫棉21号/银山8号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8.9~122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93.1~106.7cm,叶色绿,叶片中等大小;茎杆茸毛稀;铃卵圆形有尖,结铃较好,吐絮畅,易收摘。第一果枝节位6.4~6.9节,单株果枝数13.2~13.4台,单株结铃21.5~23.9个,单铃重5.6~5.9g,子指10.4~11.2g,衣分39.6%~42.1%,霜前花率85.3%~94.4%。
抗病鉴定:2011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4.4,黄萎病指33.5,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2年鉴定:枯萎病指10.7,黄萎病指23.5,耐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农业部转基因环境安全及植物抗性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81,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检测:2011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3mm,断裂比强度29.38 cN/tex,马克隆值4.92,整齐度指数86.41%,伸长率6.31%,反射率73.18%,黄度8.69,纺纱均匀性指数149.14;2012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4mm,断裂比强度30.3 cN/tex,马克隆值5.4,整齐度指数85.1 %,伸长率5.1%,反射率78.8%,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39.4。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22.8kg、93.9kg、81.9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8.5%、10.9%、14.8%,皮棉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2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子棉、皮棉、霜前皮棉247.0kg 98.1kg 、92.6kg,分别比对照增产7.7%、8.8%、9.3%,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3年参加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10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66.78kg、105.9kg和99.4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9.64%、10.7%和11.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百棉15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8
转基因生物名称:百棉15
申请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育 种 者:张金宝、王清连、王清田
品种来源:BM0401/BMD0488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10~122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92.9~101.7cm,叶色绿,叶片大小适中;茎杆茸毛稀;铃卵圆形,结铃较好,吐絮畅,易收摘。第一果枝节位6.3~6.5节,单株果枝数13.3~14.3台,单株结铃19~21.5个,单铃重5.8~6.4g,子指10.5~11.4g,衣分39.2%~41%,霜前花率83.8%~94.9%。
抗病鉴定:2011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2.3,黄萎病指23.3,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12年鉴定:枯萎病指1.4,黄萎病指36.2,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5年经农业部转基因环境安全及植物抗性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704,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11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安阳)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mm,断裂比强度28.6 cN/tex,马克隆值5.2,整齐度指数86.6%,伸长率6.3%,反射率74.3%,黄度8.1,纺纱均匀性指数144.4。2012年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mm,断裂比强度30 cN/tex,马克隆值5.4,整齐度指数85.6%,伸长率5.2%,反射率78.1%,黄度6.7,纺纱均匀性指数139.3。
产量表现:2011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27.0kg、94.5kg、80.8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9%、8.1%、8.3%,皮棉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2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50.3kg、98.8kg、92.2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9.1%、9.6%、8.9%,皮棉比对照增产极显著。201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10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63.00kg、103.4kg和94.8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8.08%、8.1%和9.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 GB819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6009
转基因生物名称:GB819
申请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 种 者:李俊文、龚举武、石玉真、刘爱英、商海红等
品种来源: sGK中156/Y135-8系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常规春棉品种。平均生育期114~119天。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103~108.5cm,叶色深绿,叶片掌状;茎杆中毛;铃卵圆形,中等偏大;吐絮畅,易收摘。单铃重5.6~6.3g,衣分39.3%~42.26%,子指10.5~10.6g,果枝数14~14.3台/株,第一果枝节位6.4~7.1,单株结铃22.5~25.9个,霜前花率95.0%~95.8%。
抗病鉴定:2012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枯萎病指18.1,黄萎病指33.1,耐枯萎病和黄萎病;2013年鉴定:枯萎病指13.0,黄萎病指28.1,耐枯萎病和黄萎病。
抗虫鉴定:2014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791,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安阳)检测:2012年上半部平均长度31.3mm,断裂比强度33.8 cN/tex,马克隆值4.9,整齐度指数86.5%,伸长率5.3%,反射率79.9%,黄度6.9,纺纱均匀指数165.0;2013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7mm,断裂比强度32.88 cN/tex,马克隆值5.21,整齐度指数85.58%,伸长率4.93%,反射率78.53%,黄度7.5,纺纱均匀指数151.00。
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74.4kg、108.5kg、103.9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5.5%、5.9%、7.2%;2013年续试,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255.4kg、97.9kg、 93.2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5.5%、6.7%、6.4%。2014年参加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56.90kg、108.46kg和102.24kg,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9.48%、11.25%和10.5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品种名称:豫花47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6001
申请单位: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黄冰艳、徐静
品种来源:豫花9326 /豫花15号
特征特性:属普通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09~114天。疏枝直立,主茎高34.9~51cm,侧枝长39.8~52.9cm,总分枝7.2~7.4个,结果枝6~6.4条,单株结果数15~16.4个,单株饱果数11.2~11.6个;叶片绿色、椭圆形;荚果普通形,果嘴中等,网纹粗、较深,缩缢较浅,百果重213.1~224.6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84~90g,出仁率67.2%~70.5%。
抗病鉴定:2013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网斑病、颈腐病,中抗叶斑病,感锈病;2014年鉴定:高抗褐斑病、颈腐病,感网斑病、黑斑病。
品质分析: 2013、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9.38%、56.95%,蛋白质含量17.61%、17.89%,油酸含量41%、40.7%,亚油酸含量36.9%、37.6%,油酸亚油酸比值(O/L)1.11、1.08。
产量表现: 2013年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9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62.9kg,籽仁245.7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4.1%和 8.6%,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8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61.9kg,籽仁249.2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7.6%和 4%,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8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44.1kg、籽仁242.6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8%和9.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花生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开农70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6002
申请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谷建中、任丽、邓丽、李阳、金建猛等
品种来源:开农30/开选01-6
特征特性:属普通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18~128天。直立疏枝,主茎高31.0~46.4cm,侧枝长34.4~50.9cm,总分枝7.6~9.6条,结果枝5.8~6.3条,单株结果数13~16个,单株饱果数9.1~10.6个;叶片绿色、椭圆形、中等大小;荚果普通型,果嘴钝,网纹粗、较深,缩缢稍浅,百果重224.4~263.4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90.8~109.3g,出仁率70.5%~71.6%。
抗病鉴定:2012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根腐病,中抗叶斑病、病毒病,感网斑病;2013年鉴定:抗网斑病、颈腐病,中抗叶斑病,感花生锈病;2014年鉴定:高抗褐斑病、颈腐病,感网斑病、黑斑病。
品质分析:2012-2014年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粗脂肪含量58.05%、58.06%、57.18%,粗蛋白含量19.98%、19.55%、18.10%,油酸含量42.2%、43.6%、41.4%,亚油酸含量35.8%、34.3%、36.8%,油酸亚油酸比值(O/L) 1.18、1.27、1.13。
产量表现:2012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6点汇总,荚果5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401.0kg,籽仁282.6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0.1%和6.1%,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续试,7点汇总,荚果3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67.5kg,籽仁263.0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0%和0.1%,荚果增产未达到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8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411.9kg,籽仁293.5kg,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4.5%和2.8%,荚果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8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60.3kg、籽仁256.3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10.3%和11.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花生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濮花28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6003
申请单位: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荆建国、聂红民、陈翠霞、李振华、李洁等
品种来源:濮9412/鲁花14号
特征特性: 属普通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10~115天。疏枝直立,主茎高33.3~46.2cm,侧枝长37.5~49cm,总分枝9~10.3条,结果枝7.2~8条,单株结果数15.8~18.2个,单株饱果数10.8~13.1个;叶片浓绿色、椭圆形;荚果普通型,果嘴锐,网纹多细、较深,缩缢较深,百果重193.3~203.7g;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77.9~81.8g,出仁率73.2%~73.8%。
抗病鉴定:2013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网斑病、颈腐病,中抗叶斑病,感锈病;2014年鉴定:高抗褐斑病、颈腐病,耐网斑病,感黑斑病。
品质分析: 2013、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5.61%、46.96%,蛋白质含量18.46%、22.29%,油酸含量46.1%、44.6%,亚油酸含量33%、35.8%,油酸亚油酸比值(O/L)1.4、1.25。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9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50.1kg,籽仁256.8kg,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和 13.5%,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9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65.9kg,籽仁270.3kg,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8.8%和 12.8%,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8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44.4kg、籽仁251.7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9%和13.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花生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远杂12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6004
申请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张新友、汤丰收、董文召、秦利、张忠信
品种来源:远杂9307 /粤油7号
特征特性:属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09~114天。疏枝直立,主茎高28.3~42.1cm,侧枝长35.6~46.8cm,总分枝8.3~8.7条,结果枝6.5~6.8条,单株结果数16~17.5个,单株饱果数13.2~13.6个;叶片绿色、宽椭圆形、中等大小;荚果多茧形,果嘴不明显,网纹粗、较深,缩缢浅,百果重174.8~188.2g;籽仁多椭圆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67.4~69.8g,出仁率71.2~71.9%。
抗病鉴定:2013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叶斑病、颈腐病,感网斑病、锈病;2014年鉴定:高抗褐斑病、颈腐病,感网斑病、黑斑病。
品质分析:2013、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8.44%、54.90%,蛋白质含量17.43%、20.00%,油酸含量34.8%、35.5%,亚油酸含量42.4%、42.9%,油酸亚油酸比值(O/L)0.82、0.83。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7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43.5kg,籽仁247.3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8.0%和9.3%,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5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48.0kg,籽仁247.8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3.5%和3.4%,荚果增产达显著水平。2015年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8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343.6kg、籽仁245.7kg,分别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6%和10.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花生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信花425
审定编号:豫审花2016005
申请单位: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余明慧、石守设、张顺、胡建涛、程辉等
品种来源:鲁花9号/白沙1016
特征特性:属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10~114天。疏枝直立,主茎高35.8~48.5cm,侧枝长39.5~51cm,总分枝8.7~9.6条,结果枝6.7~7.3条,单株结果数13.9~20个,单株饱果数10~14.4个;叶片绿色、宽椭圆形;荚果多茧形,果嘴短,网纹细、较深,缩缢浅,百果重183.5~202.7g;籽仁多桃形,种皮粉红色,百仁重71.5~81.6g,出仁率71.7%~75.2%。
抗病鉴定:2013年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高抗网斑病,中抗叶斑病,抗颈腐病,感锈病;2014年鉴定:高抗褐斑病,感黑斑病,耐网斑病、颈腐病。
品质分析:2013、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粗脂肪含量58.33%、52.02%,蛋白质含量19.22%、24.33%,油酸含量39%、38.1%,亚油酸含量36.4%、39.7%,油酸亚油酸比值(O/L)1.07、0.96。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珍珠豆型花生区域试验,9点汇总,荚果8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14.5kg,籽仁232.4kg,分别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7.6%和6.2%,荚果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9点汇总,荚果6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荚果342.1kg,籽仁257.0kg,分别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4.2%和1.3%,荚果增产不显著。2015年河南省小粒型花生生产试验,7点汇总,荚果、籽仁全部增产,平均亩产荚果293.7kg、籽仁212.5kg,分别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8.5%和5.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花生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花生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百庆4号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6001
申请单位:河南大学
育 种 者:李国申、李锁平、王子成、李直、尚新江等
品种来源:V803×H806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西瓜品种,全生育期89~121天,果实发育期29~36天。植株分枝性中等,易座果;叶色深绿,叶形呈掌状深裂,缺刻中;第一雌花开放节位5~10节,雌花间隔5~8节;果实长椭圆型,果型指数1.2~1.4,果皮黑色有黑条纹,平均单瓜重4.5~5.1kg,果皮厚1.2~1.3cm,果皮硬,耐贮运;果肉大红色,肉质脆;种子卵圆形,深褐色,千粒重47g。
抗病鉴定: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苗期接种鉴定:感病毒病(病情级数3.03),感枯萎病(枯死率72.09%)。
品质分析: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中心糖10.78%,边糖8.62%。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中晚熟组西瓜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4增3减,平均亩产3030.9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6.0%,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7点汇总5增2减,平均亩产3264.4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6.4%,增产不显著。2015 年河南省中晚熟组西瓜品种生产试验,7点汇总5增2减,平均亩产3322.47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4.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西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西瓜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大红宝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6002
申请单位:河南省杜庄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杜应科、李卫华、王晓华、杜文龙、杜同文等
品种来源:LG67XWD-16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92~121天,果实发育28~35天,植株分枝性强,易座果;叶色深绿,叶形呈掌状深裂,缺刻中;第一雌花着生节位5~10节,雌花间隔4~9节;果实椭圆型,果型指数1.35~1.48,瓜皮绿色,有细网纹,单瓜重4.22~5.4kg,果皮1.04~1.3cm,果皮硬,较耐储运;果肉大红,肉质脆;种子卵圆形,棕褐色,千粒重50g。
抗病鉴定: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苗期接种鉴定:感病毒病(病情级数2.52),感枯萎病(枯死率98.08%)。
品质分析: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中心糖11.2%,边糖8.5%。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中晚熟西瓜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4增3减,平均亩产3004.6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5.1%,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7点汇总4增3减,平均亩产3151.4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2.7%,增产不显著。2015年河南省中晚熟西瓜品种生产试验, 7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3423.7kg,比对照凯旋2号增产7.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西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西瓜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朝晖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6003
申请单位: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谭慧明、于玉红、焦书升、李超、杜晓莉等
品种来源:早T-8×ks-28-906
特征特性:属早熟西瓜品种,全生育期93~109天,果实发育期28~35天。植株分枝性中等,易座果;叶色深绿,叶形呈掌状,缺刻中;第一雌花开放节位5~14节,雌花间隔4~7节;果实椭圆型,果型指数1.17~1.24,果皮绿色,上覆深绿色锯齿形条带,单瓜重3.65~4.31kg,果皮厚0.91~1.12cm,果皮韧,耐贮运;果肉鲜红色,肉质脆;种子短卵圆形,浅褐色,千粒重55g。
抗病鉴定: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苗期接种鉴定:感病毒病(病情级数2.93),感枯萎病(病株率79.55%)。
品质分析: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中心糖12.5%,边糖7.9%。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早熟组西瓜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4增3减,平均亩产2992.2kg,比对照豫星增产4.2%,增产极显著;2014年续试,7点汇总6增1减,平均亩产2851.1kg,比对照豫星增产2.3%,增产不显著。2015年河南省早熟组西瓜品种生产试验,7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3106.6kg,比对照豫星增产6.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西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西瓜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福新7号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6004
申请单位: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蔡毓新
品种来源:ZCH5-1 ×ZS2-2
特征特性:属早熟西瓜品种,全生育期93~112天,果实发育期27~34天。植株分枝性强,易座果;叶色绿,叶形呈掌状深裂,缺刻中;第一雌花开放节位5~8节,雌花间隔4~6节;果实圆型,果型指数1.02~1.13,果皮深绿色,覆黑色均匀宽条纹,平均单瓜重3.7~14.05kg,果皮厚0.98~1.14cm,果皮坚韧,耐贮运;果肉大红,肉质脆;种子卵圆形,深褐色,千粒重62g。
抗病鉴定: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苗期接种鉴定:感病毒病(病情级数2.19),感枯萎病(枯死率90.32%)。
品质分析:201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中心糖10.7%,边糖8.6%。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早熟组西瓜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5增2减,平均亩产2947.6kg,比对照豫星增产2.7%,增产不显著;2014年续试,7点汇总5增2减,平均亩产2951.9kg,比对照豫星增产5.9%,增产显著。2015年河南省早熟组西瓜品种生产试验,7点汇总5增2减,平均亩产3073.3kg,比对照豫星增产5.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西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西瓜产区种植。
品种名称:华晶十三
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16005
申请单位: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西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育 种 者:朱学杰、朱真真、朱忠厚、朱学宏
品种来源:01F×102B4
特征特性:属早熟小果型西瓜品种,全生育期87~115天,果实发育期29~37天。植株分枝性强,易座果;叶色深绿,叶形呈掌状深裂,缺刻深;第一雌花开放节位6~10.8节,雌花间隔4~10节;果实圆型,果型指数1.01~1.04,花皮,浅绿色果皮覆深绿色齿条,平均单瓜重1.76~1.83kg,果皮厚0.47~0.55cm,果皮较韧,耐贮运;果肉红色,肉质脆;种子卵圆形,深褐色,千粒重48g。
抗病鉴定: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苗期接种鉴定:感病毒病(病情级数3.22),轻抗枯萎病(枯死率65.57%)。
品质分析: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中心糖12.4%,边糖9.4%。
产量表现:2013年河南省小果型西瓜品种区域试验,6点汇总5增1减,平均亩产2794.6kg,比对照金玉玲珑增产9%,增产不显著;2014年续试,6点汇总5增1减,平均亩产3357.5kg,比对照金玉玲珑增产5.5%,增产不显著。2015年河南省小果型西瓜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总6点增产,平均亩产3401.2kg,比对照金玉玲珑增产9.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西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各地西瓜产区种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