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防控

2016-01-23 10:07:31邹燕兰孙彦婷朱娟芳
中国临床护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耐药卫生消毒

邹燕兰 周 瑾 孙彦婷 朱娟芳 严 枫 胡 曦

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防控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 in hospital transmission

邹燕兰 周 瑾 孙彦婷 朱娟芳 严 枫 胡 曦

2012~2014年对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第一时间采取院内传播防控护理管理措施,即:①加强宣教;②标准预防基础上执行消毒隔离,包括病室的选择和管理、隔离标识完善与隔离持续时间、手卫生、医疗器械的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置等;③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监测资料实时登记。2012~2014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0.27%、0.26%、0.17%,院内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传播。护理管理措施防控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有效。

肿瘤患者; 多重耐药菌; 院内传播;防控; 护理管理

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部分患者治疗需免疫调节,并发感染患者需用抗生素,以上因素均易引起定植菌或条件致病菌转变为耐药菌。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肿瘤患者一旦感染多重耐药菌,则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多重耐药菌在院内或社区均可引起传播,甚至引起暴发[1]。我院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办公厅2011年印发的关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精神,实施院内传播防控护理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2012年1月始,对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采取传播防控护理管理措施,并实时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住院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诊断参照原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2012年医院收治患者32 45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住院肿瘤患者87例(0.27%);2013年医院收治患者40 83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住院肿瘤患者108例(0.26%);2014年医院收治患者48 69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住院肿瘤患者82例(0.17%),3年间医院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传播。

2 护理管理措施

2.1 加强宣教

护士长以书面资料宣教到管床护士,并利用早交班机会进行隔离标识、手卫生、复用医疗器械的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置培训,确保标准预防和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因工勤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对交叉感染认识不够,消毒隔离意识差,护理团队还承担培训工勤人员的任务,需对他们进行适时培训。

2.2 标准预防基础上执行消毒隔离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4]。标准预防基础上执行消毒隔离具体内容如下。

2.2.1 病室的选择和管理

患者一旦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立即进行接触隔离,尽量安排单室居住,条件不允许时,床与床距离不小于1 m,采取床边隔离,并且避免与免疫力低下或者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同置一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医疗活动安排在最后进行。病室内床单元、地面、门把手、窗栏每天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适时消毒处理。患者出院后彻底进行终末处理。

2.2.2 隔离标识完善与隔离持续时间

落实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2]。床旁放置明显隔离标识,蓝色标识为规范统一要求,并印有接触隔离字样。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随时提醒医护人员提高防护和隔离意识。在连续送检2次标本(每次间隔>24 h)培养为阴性或患者出院时方可解除隔离。

2.2.3 手卫生

督促各科室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5],开展质量控制,督导手卫生落实情况,每个洗手池旁安装干手纸盒和洗手时机、方法示意图起到提醒作用,从而提高洗手依从性。每个治疗车和病室门口均放置手消毒液。

2.2.4 医疗器械的处理

诊疗活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的器械专人专用,如体温表、血压计等,使用后物品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复用手术器械按照医院规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复用器械处置流程》和《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复用器械供应室处置流程》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置。

2.2.5 医疗废物的处置

患者的引流液、痰液需消毒后处理;患者使用后的固体废物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统一处理;患者使用后的锐器放入锐器盒中,锐器盒满3/4或2/3时盖严放入医疗废物转运箱,由医院专职人员收集运送至医疗废物中转站暂存,定时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处置。

2.3 做好感染病例资料实时登记

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的实时登记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从送检培养到治愈出院的信息资料均做到实时登记并可追溯。

3 小结

感染是病原微生物经由一定途径侵入易感宿主的体内,并在该部位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病理变化,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感染就会发生[6]。循证感染控制已经证实接触传播是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2]。护理此类患者时牢记标准预防的双向传播,落实好防护用品和手卫生。①控制多重耐药菌源头,选择合适的病室、患者床边隔离、完善隔离标识、医疗器械和废物规范处置,做好病例追溯工作。②切断传播途径,尽量安排单室居住,落实接触隔离和病室床单元消毒措施。重复使用的器械专人专用,复用手术器械执行我院规定的相关流程。手卫生在此环节中同样十分重要,因为医务人员的手是多重耐药菌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洗手是切断病原菌传播最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据统计,由于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7]。③保护患者体现在安排单间、床边保护性隔离、落实手卫生等护理管理措施上,这些措施大大减少了多重耐药菌在其他患者间的传播。护理管理措施起到了防控多重耐药菌传播的作用,这与孙洪等[8]报道的多重耐药菌通过污染的环境、医务人员的手以及医疗器械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后采取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相似。赵艳群等[9]报道多重耐药菌病例感染率为0.4%,其结果与本项目3年的感染率0.27%、0.26%、0.17%有可比性,此数据显示按时间顺序本项目感染发生率有逐渐下降趋势,期间医院内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传播。由此证明,我院落实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执行消毒隔离”护理管理措施对防控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是有效的。

[1] 唐平,张勇昌,陈惠琴.住院患者双重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6):417-4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6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40.

[4] 张苏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8.

[5] 杨惠英,余红,刘银梅.手卫生干预对降低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的影响.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0):612-615.

[6] 黄人健,李秀华.内科护理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88-90.

[7] 宋秀玲,刘莉,邓慧萍,等,普通病区医护人员手清洁消毒方法的监测与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32.

[8] 孙洪,张秀琴,周冬梅.综合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防控措施.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3):268-273.

[9] 赵艳群,易文华,张彩云,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效果评价.实用医学杂志,2015,31(6):1031-1033.

210009 南京,江苏省肿瘤医院护理部

胡曦,E-mail:7451592@qq.com

护理管理

10.3969/j.issn.1674-3768.2016.02.030

2015-06-02)

猜你喜欢
耐药卫生消毒
开水烫碗能消毒吗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38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02
消毒攻略大派送
学生天地(2020年32期)2020-06-09 02:58:08
消毒,大头有话说
卫生与健康
卫生歌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