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词典使用与词汇习得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王娜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词典是外语学习者须臾不可离的工具,那么词典的使用和词汇习得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吗?通过问卷调查和词汇水平测试,了解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词典使用的总体情况,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项词典使用策略和词汇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教学实验,证明语言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使用词典的策略进行科学的指导,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关键词:词典;词汇习得;词典使用策略
作者简介:王娜,硕士,讲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研发展基金支持项目,编号:Sk13/03。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2-0091-4
中图分类号:H311
一引言
词汇习得是二语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历来受到语言研究者的重视。根据王立非,江进林(2012)[1]的调查,词汇习得近十年来一直是国际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词汇的习得,正如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一样,也不是人们之前认为的,静态的,仅存在“不认识”和“认识”这两极。相反,词汇习得是一个沿着广度和深度,多维度、多层面发展的连续体。习得一个词,除了了解这个词在二语中的对应意义和拼写之外,还包括诸如发音、搭配,屈折派生,语法信息,语用意义,习语,它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等。
学习者关于语言学习的信念和所采取的具体对策被称为学习策略。O’Malley和Chamot (1990)[2]有关学习策略的论述中把资源的运用,即运用目的语参考资料(如词典)的能力纳入认知策略的框架内。词典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策略,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如赵卫(2004),[3]赵新城(2008),[4]陈玉珍(2011)[5]等。但总体来说,词典如何有效运用及如何促进二语词汇习得方面的实证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一种内置于手机的电子词典(以下简称手机词典)悄然流行,成为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必备的工具,这种词典使用和英语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研究设计。
本研究拟回答以下问题:(1)普通二本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典使用的基本情况如何?(2)各项词典使用策略和词汇量、词汇深度的相关度如何?(3)词典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促进词汇习得吗?
1.受试对象。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天津某普通二本高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来自四个不同专业的自然班,文理科皆有,总共202名同学。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一份词典使用策略调查问卷和和两份词汇水平测试作为研究工具。其中调查问卷以Hartmann和Scholfield[6]对词典使用过程的分析为设计框架,参照赵新城(2008)的调查问卷,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自行设计。该问卷采用了五级量表式,受试被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自身使用词典习惯的选项(采用5分制,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笔者对问卷进行了43人的小范围试测,之后根据答卷情况及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和调整后正式使用。
词汇水平测试包括一份词汇广度(即词汇量)和一份词汇深度测试。词汇广度测试采用Schmitt(2001)设计的词汇量分级测试(The Vocabulary Levels Test),根据受试的实际情况,本测试只用了2000和3000两个词段。每个词段有10组题目,每组题目左侧是供选择的6个单词,右侧是3个单词的意思。被试要求从给出的6个单词中选出与解释相符合的3个单词,选对一个得1分,总共是60分。如:
1. business
2. clock ____6____part of a house
3. horse ____3____animal with four legs
4. pencil ____4____something used for writing
5. shoe
6. wall
词汇深度测试采用(Laufer & Nation,1999)提出的主动词汇量/产出性词汇分级测试(The Vocabulary Levels Test for Active Vocabulary Size),同样只采用2000和3000词段。该测试用完形填空的方式要求被试根据句子的意思补充完整给出的目的词,题目中给出该目的词的前一个或几个字母。被试必须按照要求给出目的词正确的形态,如动词的过去式,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的比较级等,否则不给分。每个词段18个句子,正确写出单词的适当形式得1分,总共36分。如:
I'm glad we had this opp____________ to talk.
3.数据收集。
在4个自然班进行词典使用策略调查。剔除个别答案不完整等无效试卷,总共收集到191份有效问卷,将分数分项输入SPSS16.0软件,得到平均值M、标准差SD等描述性数据,以期从总体上直观地反映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词典使用情况。两个自然班将先后进行词汇量和词汇深度的测试。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输入SPSS16.0后采用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测算各项词典使用策略和词汇量、词汇深度知识的相关度。
二结果与分析
1.词典使用的总体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笔者用描述性统计得出各项词典使用策略的平均值(M),反映出非英语专业学生词典使用的总体情况。
在词典使用的类型和观念方面,学生日常学习中最经常使用的是手机词典(M=4.25)。这其中包括使用手机自带词典,手机版“有道词典”或者“金山词霸”等;有时使用纸质英汉词典(M=2.89)。大部分学生都拥有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英汉词典(M=3.56);拥有或者使用英英词典的不多(M=1.02)。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手机词典已经足够,不需要查纸质词典(M=3.03),还有一些根本没有纸质词典(M=2.24)。
词典具体使用行为方面的表现如下: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生词就查(M=3.12),有些则尽量根据上下文猜测,完成阅读后查词(M=3.30);在进行翻译或者写作等编码过程中,首先在英汉或者汉英词典中找到对应的词,有一部分学生会根据词典提供的例句完成翻译或者写作练习(M=2.43),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语感选择一个词(M=3.10),还有一些学生会随意选择一个(M=2.56);在使用词典查到生词以后,很多人只查单词的意思,不做记录(M=3.77),有些还会查阅词条的其他内容,但不做记录(M=2.98),少数不仅查阅词条的其他内容,还会记录下来(M=2.66);词义选择上,上下文锁定词义的最多(M=3.76),少数人觉得词义太多,无从下手(M=2.05);汉语意思是查阅者最关注(M=4.38),其次是例句、用法和搭配(M=3.91),接下来是发音(有时会M=3.32),查阅英语释义的很少(M=1.21);查阅词典后,特别是高频词汇,有时会联系上下文识记词义(M=3.59),有时只是查取词义,完成相应的阅读或者写作任务(M=3.23)。
关于手机词典,手机词典倍受青睐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小巧轻便,便于携带(M=4.78),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手机词典词义、例句丰富,几乎可以取代纸质词典(M=3.13),而对应手机词典附带的“单词本”“背生词”小工具使用的并不多(M=1.03);手机词典的主要不足就是错误比较多(M=2.44),有一些例句来源于网络,不值得信赖(M=2.01)。
2.词典使用策略和词汇水平的相关性。
为了研究词典使用策略和词汇水平之间的关系,笔者将词典使用策略作为自变量,词汇量和词汇深度作为因变量,计算了各项策略和词汇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数据显示,英汉双解词典的使用和词汇量(R=.338,P<.01)以及词汇深度(R=.268,P<.01)显著相关。由于英汉双解词典的权威性,而且在语义、例证等方面的信息详尽、清晰,对英语词汇学习显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英汉双解词典提供汉语对等语,易于理解,方便记忆,能够在学习者脑海中留下直接和深刻的印象,而且记忆更加持久。另外双解词典也提供英语释义,为学习者提供直接的语言环境,使其更准确、多方位地了解单词,因此,不难理解,英汉双解词典对于词汇量和词汇深度都有促进作用。
根据词汇知识的定义,了解生词在二语中的对应语是属于词汇广度及词汇量方面,查阅单词汉语意思显然对词汇量扩大有帮助(R=.322,P<.05),而掌握搭配、语用和词汇深度呈现相关(R=.356,P<.05)。阅读过程中,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然后再查字典与词汇量呈正相关(R=.230,P<.05)。这种先根据语境猜测然后查字典验证的方法比遇到生词就查能够更有效地记忆词汇。在翻译或者写作过程中,先找到对应词,再根据例句完成练习的方法和词汇深度呈正相关(R=.237,P<.05)。例句展示了单词在真实语境中的用法,而翻译或者写作活动中单词的运用属于词汇的产出能力,因此不难理解,该项策略和词汇深度相关。
词典选择对于词汇习得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手机词典和纸质词典结合使用与词汇量存在着相关性((R=.228,P<.05)),尤其与词汇深度习得存在显著正相关((R=.314,P<.05))。而只使用手机词典,懒得查纸质词典则与词汇深度关系不密切((R=.014,P<.05))。可见纸质大部头词典对于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归纳、整理单词的意义和用法与词汇深度习得存在着显著相关((R=.224,P<.05))。这是由于词汇深度包括词汇多方面的知识,涉及对词汇搭配、语用、涵义等。深入、系统地习得英语词汇,尤其是活跃的高频词汇,会造成整天语言水平的飞跃。
3.教学实验。
上述受试对象中的2个自然班参加这个教学实验。他们的大学英语课程安排、课时安排一致,授课教师均为笔者。其中一个作为控制班,另外一个作为实验班。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参加了词汇量和词汇深度测试,然后他们的词汇量和词汇深度成绩被收集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表1 前测中控制班和实验班词汇成绩统计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在词汇量(P=.210>.05)和词汇深度(P=.132>.05)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教学实验前,两个班级的词汇水平相当。
在整个教学实验过程中,控制班仍然沿袭之前的词典使用习惯,教师不加任何评论和指导。而对于实验班,笔者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出和词汇知识水平密切相关的词典使用策略,有意识地强化这些对于词汇习得有帮助的策略,如手机词典和纸质词典结合使用,关注单词例句、搭配,阅读时先根据上下文猜词等。具体实施是,课堂词汇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有效使用手机词典,如除了汉语对应语外,对于“有道词典”等提供的从CET-4和CET-6中摘录的练习题和例句加以关注;利用手机词典联想功能,积极识记派生词、同义词等。在课下,笔者要求实验班学生对于一些高频词汇查阅纸质词典,总结、归纳词的意义和用法,例举典型例句。在布置翻译、写作任务时,要求学生必须查阅双解词典,了解词的用法后再选择合适的使用。每周将进行一次单词测试练习,主要抽取词典中的例句为题目,要求学生当场做,作为平时成绩记录。以此鼓励学生学习单词时必须认真查阅词典。
三个月后,笔者在控制班和实验班又做了一次词汇量和词汇深度知识测试。结果发现控制班的变化不明显,而实验班有了显著提高。利用spss16.0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控制班和实验班的差异,结果如下。
表2 后测中控制班和实验班词汇成绩统计表
从表2中可以看到,控制班和实验班在词汇量和词汇深度方面均有提高。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后发现实验班的词汇量和词汇深度方面提高显著(P<.05)。可见,通过教师对于词汇使用策略的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词典使用习惯,对于词汇量,尤其是词汇深度习得是很有帮助的。
三结论与启示
1.词典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在调查当中笔者发现,90%以上的大学生英语学习中频繁使用手机词典。很多人已经懒于甚至不会使用纸质词典,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手机词典已经能够满足日常英语学习需要。这种过分依赖手机词典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手机词典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正日益取代传统纸质词典成为大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辅助工具,诚然,它的便携性和数字化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更符合信息时代年轻人的口味,可是手机词典本身的缺陷却是致命的。拿大学生们推崇的“有道词典”和“金山词霸”来说,它们虽然都号称收录了OXFORD、COLLINS等权威词典,可是如果不连接网络,这些内嵌于手机的词典软件仅仅给出了单词的汉语对应语,基本相当于适合小学生使用的《简明英汉词典》,这无论对于阅读还是翻译、写作都是不够的。这些词典中可供参考的例句和用法太少,有些例句摘自网络,其可靠性有待商榷。总之,无论是手机自带词典还是内嵌软件都存在着词汇知识点单薄,例句不够典型和权威这样的硬伤,而与此相对,内容详实、例证有力恰好是纸质词典的优势。这些大部头词典是词典编纂专家经年累月、呕心沥血的结晶,其权威性、指导意义无庸置疑。因此,对于数字化时代的二语学习者,轻巧简便的手机词典和笨重却不可或缺的纸质词典扬长避短、结合使用。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听力练习时,手机词典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解决词汇障碍,达到理解的目的。而对于重点高频词汇,则需要学生在课下查阅纸质词典归纳、总结意义和用法。在进行翻译或者写作等难度大一些的解码活动时,借助纸质词典详实的例证可以了解词汇在真实语境中的用法,有助于避免出现汉式英语的尴尬。
2.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词典使用和词汇习得。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二语词汇广度和深度发展不均衡。广度习得程度和速度上都优于深度习得。深度习得长期受到忽视,发展速度慢,在短时间内较难形成,产出能力几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僵化现象。本研究中的数据显示,词汇深度水平较词汇量滞后。因此造成了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词汇量,可是“讲不出、写不好”的现状。怎样解决词汇习得中耗时多、效果差的现象呢?语言学理论和研究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启示。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迅猛发展,搭配、词汇能力、语块等有关词汇深度知识的理论日益受到重视。Ellis(2002)[7]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范例的过程,流利表达的基础是说话者记忆中储存的大量的语言范例。美国心理学家Miller和Selfridge(1950)[8]表示记忆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把单个信息组成更大的单位,该过程的结果就是“词块”或者“语块”,一次促成信息迅速、高效的编码,也便于解码过程中的快速提取。研究者发现,高频词汇更倾向于以词块形式储存,这样有利于节省记忆储存空间,从而减少语言加工时间,提高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词块、搭配意识对于提高词汇习得效率和准确性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词典使用方面,要避免简单化地“寻找汉语对等语”的使用动机,养成从词典例句中习得词汇用法的查阅习惯。词汇习得方面,要重视词汇类连接、固定搭配、常用句型等知识,对于单词用法和例句要举一反三地识记和运用,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非,江进林. 国际二语习得研究十年热点及趋势的定量分析(2000-2009)[J].外语界,2012(6):2-9.
[2]O’Malley J M, 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赵卫.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词典运用策略调查[J].外语界,2004(2):29-34.
[4]赵新城. 非英语专业学生词典使用策略及其与词汇水平相关性调查[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84-88.
[5]陈玉珍. 英汉双解学习词典的使用调查和实验研究[J].辞书使用,2011(2):141-158.
[6]罗思明. 词典学新论[M].2008,安徽教育出版社.
[7]Ellis, N. 2002. “Foreign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
[8]Miller, G. A., Selfridge. 1950. “Verbal context and the recall of meaningful material” [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63.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Dictionary Use and
Vocabulary Acquisition Under the Digitization Background
Wang N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A dictionary is an indispensable tool for learners of foreign language. Correlation between dictionary use and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s a problem to be studied . With a questionnaire and a vocabulary test,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dictionary use for regula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various dictionary use methods and vocabulary learning achievement is made by the statistics software SPSS. Based on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 methods, a teaching experiment is perform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nsciously guide of dictionary use strategies is in favor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dictionary; vocabulary acquisition; dictionary use strategies
Class No.:H31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