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公平、质量与吸引力

2016-01-14 07:21:59茅建民
智富时代 2015年9期
关键词:未来技能竞赛现状

茅建民

【摘 要】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检测技能水平最好的途径就是技能竞赛。举办技能大赛的初衷是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现在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总体运作是健康的,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片面追求技能大赛成绩,有急功近利、“精英竞赛”的倾向,竞赛的公平性也受到严峻的挑战。不以警示,容易偏离初衷,走入误区。为了让技能竞赛回归本位,必须正视未来,采取有效对策面对,这样才能增加技能大赛的吸引力。

【关键词】技能竞赛;初衷;现状;未来

一、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

(一)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人才强国,我们不仅需要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管理者,而且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一流的服务人员,这是时代赋予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培养数以万计的技能型劳动者,是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重任。因此,有人将职业技能水平称为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职业教育的源动力所在。难怪几年前教育部的某位领导说过,“基础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就道出了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性人才的核心要求。

(二)职业技能的“试金石”是技能竞赛

为了突出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成了检阅职业教育发展的“试金石”,职业技能竞赛应运而生。应该说,几年来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引领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导向,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也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因此,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技能大赛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技能竞赛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广大职教师生的高度重视。技能大赛也成了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检阅,技能大赛也确实引领和推动着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特别是实习实训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三)技能大赛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冲击波”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理念的驱动下,一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全国的大赛,参与面、成熟度、影响力等方面一年更比一年高。“国赛”的前连环地方效应也很壮观,班级比武、系内竞赛、学校“技能节”、各地市“技能竞拼”再到省级技能大赛,层层选拔,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到国赛。可以说,技能大赛,硝烟迷漫,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年度大戏”,蔚为壮观,好不热闹。确实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波”。

二、职业技能大赛的现状

各类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的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不符音拍的旋律,特别是一味片面追求技能大赛的成绩,技能大赛成为少数人的“锦标竞赛”、“精英竞赛”的倾向愈演愈烈,参赛学校的急功近利和大赛本身的公平公正性,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正因为这些不协调的因素,使技能大赛有可能偏离初衷,其有效性与质量使人产生了诸多怀疑。

(一)有“应试教育”的嫌疑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的说法,如果将其作为中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的检验和选拔方式,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有违素质教育思想。这种教育的弊端在职业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驱赶全部学生去挤“金牌”和“独木桥”,导致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少数获奖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其二,它把整个职业教育纳入与职业技能大赛对口的系列,学生一进校就成了大赛的预备选手,只重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在技能教育中,也只重视大赛项目技能的传授与学习,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死训硬练”,大搞竞赛的题海战术,学生成了“技能”教鞭下的奴隶,根本淡不上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开发。

(二)蹈“精英教育”的复辙

通过技能大赛选拔并进一步激励和促进技能型精英人才的成长,既对人力资源强国有直接意义,也对促进教育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问题在于,技能大赛的少数尖子选手,有的已成为大赛的“职业选手”了,选手越来越“精英”,内容越来越“精尖”,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育教学工作之间关系脱节,技能大赛的准备重点放在几个尖子选手的强化培训,丧失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功能,长此以往,应该说是职业教育的悲哀。

(三)成职业学校的负担

参加技能大赛已成为各个学校的一项常年工作,4月省大赛,6月国赛,8月开始技能尖子的假期强化训练,正好老师有空闲,事实上新一轮的备赛从此开始启动。新学期开始就筹备校赛,一年下来,只留下7月份可以全身心投入招生。为了应付大赛,一些“种子”学校往往要“养一批人”,要“买一堆东西”,要“花一笔钱”。事实上这样的备赛参赛牵扯大量精力,已经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发展进程,学校往往感到“喘不过气来”。同时,技能大赛的组织工作较为复杂,实际效果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组织的严密性、评判的公正性、设置奖项的合理性等等,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技能比赛既可能有效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可能产生各种不良负面效应。

三、职业技能大赛的未来

技能大赛在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上,给各个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技能大赛在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出现的漏洞也显而易见,因此完善技能大赛管理机制,让技能大赛“回归本位”,刻不容缓。

(一)不能“因噎废食”

已经走过了数年的技能大赛,出现一些瑕疵,纯属正常,绝不能因此而废弃,必须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关键是既然大赛是一个多元素组成的统一工程,就必须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就应该逐年有所改进,在实施中完善提高。既不能过份扩大大赛的作用,“以赛代考”、“以赛代学”,走向“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极端;也不能排斥或弱化技能竞赛的价值;更不能因噎废食,远离或废止技能大赛。要端正思想,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竞赛观,让大赛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

(二)轻装上阵参赛

在大赛参与的层面上,作为各类职业学校要理性对待技能竞赛,做到丢下包袱,轻装上阵参赛。要在每届技能大赛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并加以科学地梳理与总结,作为调整今后开展技能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重要依据。职业学校要将职业技能大赛的目光,更多转移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平时的教学就是技能竞赛的备战,在教学中提升整齐技能水平,在教学中选好苗子,在教学中强化基本训练,平时的实训教学就是一场场技能的模拟竞赛,尽可能赢造一个人人都能参赛,个个都是选手的氛围。学校和选手要以一个平常心参加每一次的竞赛,不要视大赛为负担,整齐的技能教学水平提高了,技能竞赛也就会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了。

(三)慎密科学谋划

在大赛组织的层面上,要认真总结历届大赛的得与失,科学谋划未来技能大赛的规划,优化大赛设计,让大赛开展常态化;稳定运行机制,让竞赛过程更趋规范;完善大赛的保障体制,让技能大赛健康有序地发展。

⑴适当制约,减轻学校负担。⑵建全制度,规范大赛过程。⑶校企合作,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形成校企共赢的局面。⑷社会参与,加大舆论导向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支持技能大赛、尊重人才的氛围。

技能大赛有效地促进了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但必须把握住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在细节和制度上进行恰当的约束和改革,要有正确的舆论和导向,确保技能大赛良性循环,真正起到为推动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邢晖.让技能竞赛产生更多积极效应[J].江苏教育,2010.(5)(P.1).

[2]忻叶.规则与执行[J]江苏教育.2010.(5)(P.6).

[3]晨光.制度化:立足成长[J].江苏教育,2010.(5)(P.7—P.8).

猜你喜欢
未来技能竞赛现状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0:12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18:10:26
“创客+竞赛”视野下中职《电子线路》实验设计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2:38
托夫勒引发的“未来”探讨
小康(2016年20期)2016-10-24 09:28:34
浅谈“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的工艺要求与规范操作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